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從誡
中国环保人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從誡(1932年8月4日—2010年10月28日),北平人,中國環保人士,曾任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會長、中國文化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常務委員,被稱為「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1]。他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與林徽因之子,思想家及戊戌變法領袖梁啟超之孫。
Remove ads
生平
1949年梁從誡17歲時,他曾背著當時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顧問之一的父親梁思成提交了一個新中國國旗設計方案,並在2992份方案中脫穎而出,入選了38份候選方案之一[2]。
1950年,梁從誡曾想與父母一樣成為一名建築師,但因兩分之差未考取父親當系主任的清華大學建築系,考入歷史系[2]。因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歷史系劃歸北京大學。畢業後前往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直至196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下放江西五七幹校勞動。1980年代時,作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參與創辦了《百科知識》月刊。在此期間,他開始關注環境問題[2]。從1989年開始,他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及常委,並任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1993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間綠色討論會玲瓏園會議召開。隨後,他與楊東平、梁曉燕、王力雄共同創辦了環保NGO——自然之友並任會長。該組織也是中國最早在民政部門註冊的民間環保組織之一[5]。1998年,兼任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2002年,擔任「北京奧組委環境顧問」,2005年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2010年10月28日下午,因肺部疾病在北京去世[6]。
Remove ads
自然之友
在梁從誡的領導下,自然之友開始關注各種環保問題,包括對滇金絲猴、可可西里藏羚羊等瀕危動物的保護,以及怒江水壩建設、圓明園湖底鋪襯等社會問題[7]。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時,梁從誡與其他幾位民間環保人士一同受邀與柯林頓見面[8]。同年,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之際,他曾給布萊爾寫信請求他制止英國的藏羚羊非法交易,布萊爾當天回信表示支持,並於第二天與他會面[9]。
由於健康原因,梁從誡晚年不再直接指導自然之友的工作,他希望自然之友也能夠因此減少對他的依賴,走上真正的自力更生道路[1]。
評價
梁從誡因其對中國環保運動的貢獻受到了很多好評。當他放棄史學研究創立自然之友時,學界泰斗季羨林曾說他「寧願丟一個歷史學家,也要多一個『自然之友』」[3]。2008年,《南方周末》在選擇其作為改革開放30年間1994年度代表人物時,稱其為「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精神源頭」[8]。
梁從誡的某些言論也遭到了一些爭議。如他反對在怒江上建壩,就曾引起過爭論[10]。他的「敬畏自然」觀念也遇到了諸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等的反對[11]。1999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放映後,梁從誡對於劇中著力渲染的徐、林的戀愛之事提出異議,認為是對「歷史事實和文化精神的雙重歪曲」,並說《人間四月天》一詩是母親寫給當時還未出生的自己的。此說引發了文化界的一些置疑[12]。
梁從誡曾自言:"我們三代人都是失敗者"。
家庭
祖父梁啓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領袖。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則是都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代名家。不過他自己則認為他沒感受到這種光環,反而因祖父梁啓超的緣故在「文革」中被批鬥為「中國最大的保皇派的孫子」而感到受辱[13]。不過,他也不諱言要通過自己的家世背景來推動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14]。
中國現代哲學泰斗金岳霖由於與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間有著特殊緣分,他晚年一直都和梁從誡一家住在一起,梁從誡則稱其為「金爸」,情同父子[15]。
第一任妻子周如枚,岳父周培源。梁從誡與周如枚從小相識,1955年結婚,育有一子,名梁鑒(後改名周志兵,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文革初梁從誡被下放到農場,周如枚迅速與梁家劃清界限,和梁從誡離婚帶走孩子並給孩子改姓,與麻醉學家謝榮再婚,1968年生女謝蘭(原新澤西州蒙哥馬利市市長)。周如枚1980年去世。[16]。
第二任妻子方晶為梁從誡在燕京附屬中學上學時的同學及初戀,因梁從誡轉學初戀戛然而止。70年代時,處境艱難的梁從誡與成為中學老師的方晶重逢,兩人再婚。他們育有一女,名梁帆。紐約市立大學攻讀哲學博士,畢業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擔任特聘專家。[17]。
Remove ads
榮譽
- 1999年,獲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頒發的「地球獎」。
- 1999年,獲國家林業局頒發「大熊貓獎」。
- 2000年,獲麥格塞塞獎(公共服務)。
- 2003年,獲第二屆「母親河獎」。[8]
- 2003年,中央電視台評為「年度十大法治人物」。[8]
- 2004年,評為《南方人物周刊》「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
- 2004年,在《時代》網上投票中,被選為二十名網民心目中的亞洲英雄。[18]
- 2005年,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7]
- 2006年,獲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授予的傑出成就獎。[1]
- 2008年,人民網評選其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十大環保貢獻人物」。[8]
- 2008年,《南方周末》將其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年度人物」(代表1994年)。[8]
- 2010年,《中國新聞周刊》評為「十年影響力之環保人物」。[19]
著作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