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鼎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鼎芬
Remove ads

梁鼎芬(1859年—1919年),字星海,號節庵節盦廣東番禺人氏。清末民初官員、學者,進士出身。

快速預覽 梁鼎芬, 籍貫 ...

生平

光緒二年,順天鄉試中舉,六年(1880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九年,散館授編修。光緒十年(1884年)在中法戰爭中,時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力主議和,梁鼎芬彈劾李鴻章六大可殺之罪,指責李鴻章與法國議約時在中越問題上處理失當。梁鼎芬卻因此疏開罪慈禧,以「妄劾」罪重治,後因大學士閻敬銘力阻而免,仍連降五級,到太常寺去做司樂小官,故憤而辭官,到鎮江焦山海西庵閉門讀書。宗室盛昱曾作詞《金縷曲 送梁節菴罷官歸里》。

還鄉後任惠州豐湖書院山長。時張之洞兩廣總督,慕其才名,先後聘梁為肇慶端溪書院院長、廣雅書院首任院長。張之洞移任湖廣後,梁鼎芬追隨充當幕僚。張之洞在武漢辦《楚學報》,聘請王仁俊為坐辦,由章太炎主筆。梁鼎芬見章太炎寫《排滿論》六萬言,兩人發生衝突。王仁俊向張辯解,謂章本是個瘋子,「即日逐之出境可也」。梁鼎芬讓轎夫用抬轎子的木槓子痛打章的屁股。梁嗜食魚翅,張之洞舉辦宴會時,必準備魚翅一大盤給他大快朵頤。戊戌變法時,梁鼎芬支持張之洞查封上海強學會。稱康有為、梁啓超「提倡維新」是「邪教、邪說,心同叛逆」。張之洞死後,梁鼎芬親往送葬至南皮。一路上痛哭失聲,響徹雲霄。送殯完畢後,梁在張宅門前徘徊多時,不忍離去。

清宣統二年(1910),在北京成立「閒山詩社」,社名因首次雅集賦詩限「閒」韻、「山」韻而得,社員有梁鼎芬、程頌萬、顧印愚、漢軍旗李孺楊覲圭等人。

Remove ads

辛亥革命前後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形勢發展迅速,很多省份相繼宣布獨立。梁鼎芬與等頭面士紳主持廣東諮議局,10月25日在廣東省城下九甫文瀾書院召集省中各大團體集會,討論「維持廣東公安事」[1]。會上通過三條決定,即「決議保全廣東大局議案」,決定廣東不再向「亂事省份」調兵、撥餉、撥械,並派人到香港與革命黨方面聯絡[2];同時即時將決議案函送兩廣總督張鳴岐。張鳴岐也隨即奏請清廷罷免親貴,改組內閣,特赦黨人[3]

辛亥革命後,梁鼎芬在陳寶琛的引薦下,擔任溥儀師傅。民國二年(1913年)12月,光緒皇帝及皇后遷葬祟陵,梁鼎芬聞知奕劻父子二人沒有出席,便大罵說:「奕劻上那裡去了?載振亦不來,像這種東西,天理良心,尚有絲毫沒有?前清用此等臣子,惡得不亡!」[4]民國三年至六年,梁鼎芬任清室的清崇陵種樹大臣三年,崇陵有「種樹廬」,系梁鼎芬生前種樹時所住。梁在張勛復辟時,曾積極參予,代表清室前往總統府,逼黎元洪奉還大政。梁鼎芬於1919年11月14日在北京病逝,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廢帝溥儀賜諡文忠

著有《節庵先生遺詩》(有1923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刻本、2012年現代版)、《節庵先生遺詩續編》(葉恭綽輯並序)。

Remove ads

家庭

妻龔氏,湖南才女,貌美能文,伉儷甚篤。後來,梁鼎芬辭官出京時,付託妻子與文廷式,後來文龔二人有染,梁鼎芬聽說後只是一笑,竟由他們而去。文廷式死後,前妻龔氏生活拮据,梁鼎芬送她三千兩銀票。[5]

梁鼎芬的家宅在廣州大東門(現中山四路)內榨粉街93號太史第(現廣州市豪賢中學旁),並開設有私人圖書館。[6]

1910年,梁鼎芬將祖輩相傳的「葵霜閣」藏書命名為「梁祠圖書館」,並且對外開放,這是廣東第一間私人圖書館。他親定《梁祠圖書館單程》,內有觀書、抄書、借書、讀書、捐書五約,勸人多抄書,多藉書,又主張辦館為公和捐書公藏。梁鼎芬預料廣州不久將會成立「大書藏」(圖書館),其遺願是將自己的藏書捐入圖書館,並吩咐兒子若能讀書,可到圖書館去閱覽,不必定在家中。1919年梁去世後,梁氏後人將600多櫃藏書,共二萬餘冊,全部捐給圖書館,這是廣東省圖書館收到的第一批私人捐贈的圖書,其數量相當於當時省館藏書總量的兩倍。現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中,凡印有「番禺梁氏葵霜閣捐藏廣東圖書館」朱文長方印的古籍,便是80多年前梁氏後人捐贈之物。[7][8]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延伸閱讀

Loading content...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