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曰強
古琴演奏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曰強(1929年—2003年8月29日[1]),字南移,祖籍江西湖口。古琴演奏家,廣陵派第十一代宗師,曾經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南京樂社委員兼古琴組長,廣陵琴社、夢溪琴社名譽理事、銅山縣古琴研究會顧問。[2]齋號「移雲齋」。[註 1][3]古琴曲〈樵歌〉為其一絕。[4]
生平
1929年出生於南京,1939年結識古琴家汪建侯並從其學習古琴及繪畫。1952年起又從琴家夏一峰、趙雲青、蜀派胥桐華及廣陵派第十代傳人劉少椿習琴。[2]其中從胥桐華學了〈孔子讀易〉和〈耕莘釣渭〉二個小曲子,[5]而以夏一峰和劉少椿影響較大,尤其劉少椿精心指教三年。[6][7]
自1950年代起在南京第二工具機廠工作,1989年退休。[8]
曾參加全國第二、三、四次古琴打譜會。1990年和1995年兩次參加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其中在1995年任學術委員、中國古琴名琴名曲國際鑒賞會代表。[9]
199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為其錄製28首琴曲,作為國家音響資料保存,後收錄於《移雲齋心旨》。[7][10]
1992年,擔任杭州古琴邀請賽評委。同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首屆文學藝術獎」。[2][9]
1993年左右,賣掉其收藏的古琴「海月秋澄」,在揚州關東街剪刀巷買了兩間小屋定居,因為梅老學生多,屋中常擠滿人。[11]在梅曰強逝世後,這房子便成了「梅曰強紀念館」。
2000年左右,再次應中國藝術研究院之邀赴北京錄音,此行同時收得一床明代的伏羲式古琴。[12]同年10月,時任主席江澤民同法國總統席哈克訪問揚州,梅曰強受邀為其演奏,其親斫的古琴被當作禮物送給席哈克。[1][2]
在2002年出版個人專輯前拜會王世襄,王世襄為其專輯題名「移雲齋心旨」,其中「移雲齋」為梅曰強的琴齋名,而「心旨」取傳承廣陵琴派精髓之意;王先生同時建議以此命名其明代伏羲式古琴。[12]同年12月,在北京國圖音樂廳舉辦操縵六十週年紀念音樂會「廣陵琴韻」。[13]
其古琴教學嚴謹,[14] 一生致力於古琴的教育和推廣,八十年代曾兼任南京師範學院課外古琴教師,[15]也曾客居江蘇鎮江、徐州、廣東惠州、香港、江西九江等地,教授超過百名學生,[16]包括琴家劉揚、楊春薇、楊秋悅等人。[17]逝世前指定楊春薇、楊秋悅姐妹為廣陵派傳承人。[1][18][19][20]
Remove ads
紀念活動
2023年8月,中國古琴申遺二十週年暨緬懷廣陵派古琴一代宗師梅曰強先生系列活動在揚州舉行。[21]並發布由楊春薇和楊秋悅費時十多年編寫的《移雲齋琴譜》。[22]
音樂風格
其風格以廣陵派之綺麗細膩、跌宕多變、剛柔相濟、音韻並茂為主,並受浙派、川派、金陵派之影響而自成一家。同時講求音正韻和、清遠、古穆、自然。[16]
作品
Remove ads
備註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