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棱鏡式瞄準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稜鏡瞄準鏡(Prism Sight)或稜鏡瞄具(Prismatic Sight),有時也稱為稜鏡瞄鏡(Prism Scope)或棱形鏡瞄具(Prismatic Scope),它是一種望遠式瞄準鏡(telescopic sight),它利用反射稜鏡作為其圖像校正(或「正像」)系統。而不是傳統望遠式瞄準鏡中所發現的一系列中繼透鏡。使用稜鏡可以製造出更短更輕的瞄準器,或者在目鏡軸和物鏡軸之間設置偏移,儘管這限制了可實現的放大倍率範圍。

描述
稜鏡瞄準鏡是一種具有相似特性和限制的望遠式瞄準鏡。大多數稜鏡瞄準鏡使用常在緊湊型雙筒望遠鏡和觀靶鏡中見到的屋脊稜鏡。十字線(reticle)被刻蝕在稜鏡的一個內部反射面上,這使得即使在主動照明關閉時,也很容易從稜鏡背面照亮分劃板。

稜鏡瞄準鏡通常具有固定的低倍放大倍率,例如 1 倍(這種稱為等倍放大或「無放大」)、2 倍、3 倍或 4 倍,有時也可能是 5 倍或更高。儘管低倍率範圍意味著瞄準和觀察目標時無法獲得最多的視覺細節,但它允許更大的視野(fields of view),其最適合近中近距離的射擊。
當然也有帶可變放大倍率的稜鏡瞄準鏡設計,例如 ELCAN Specter DR/TR光學瞄準鏡系列。

與望遠鏡瞄準器一樣,稜鏡瞄準器帶有蝕刻的十字線,這使得它們適合患有散光的射手使用,而反射式瞄準器或全息瞄準器對於這些射手來說可能幾乎毫無用處,具體取決於散光的嚴重程度。瞄準鏡的十字線通常帶有照明,即使不照明也清晰可見。蝕刻十字線使得更高級的十字線設計成為可能。一些稜鏡瞄準鏡配備了彈道十字線,無需調整旋鈕即可用於不同距離射擊時的彈道補償。
歷史

自 19 世紀 90 年代以來,稜鏡已被用於雙筒望遠鏡。[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選擇為 M1903春田步槍配備類似於半個雙筒望遠鏡的瞄準鏡,即由華納-斯威西公司開發的稜鏡瞄準器。這種瞄準器短小緊湊,稜鏡使得物鏡可以向側面傾斜,以便從上方用彈夾裝填M1903步槍。且安裝瞄準鏡後,仍然可以使用機械瞄具。[4]
M1908型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6倍,而後來的M1913型放大倍率略低,為5.2倍。選擇較低放大倍率的原因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視野和更好的透光率。[4]該瞄準鏡由鋼和黃銅製成,內部塗成黑色以提高光學性能,重量相對較重,為1020克(36盎司)。[4]其出瞳距離僅為38毫米(1.5英寸),因此配備了橡膠目鏡護罩,以防止後坐力過大(或姿勢不當)導致瞄準鏡撞擊面部受傷。瞄準線為細十字線,這在當時極為常見。[4]
這些瞄準鏡被安裝在霍奇基斯M1909貝內-梅西機槍上。[5]加拿大軍隊訂購了500支5.2倍鏡的樣品,鏡片內部受潮是戰場上使用時遇到的幾個問題之一[6],且瞄準鏡還容易鬆動。[7][8]這些稜鏡瞄準鏡總共生產了約8000支。該瞄準鏡擁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高的放大倍率,但代價是視野只有4.5度。[6]
2.5倍卡爾蔡司「Glasvisier 16」雙焦瞄準鏡專為在弱光條件下使用而設計,可與帶有發光白色塗漆三角形的蔡司夾式前蓋瞄準柱配合使用。三角形的頂點與後瞄準鏡放大鏡下半部分的頂邊對齊,即可像使用前準星一樣瞄準目標。[9][10][11]
後來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固定倍率的Trijicon ACOG瞄準鏡,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陸軍和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都曾在戰鬥中使用過它。[12]
在 2010到2020的這十年間,包括 Trijicon 和 Vortex 在內的幾家製造商開始向消費市場提供稜鏡瞄準器。
2019年10月,中國的QBZ-191自動步槍在中國為慶祝國家建立7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亮相。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