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植物大戰殭屍
2009年美國寶開遊戲公司發行的電子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植物大戰殭屍》(英語:Plants vs. Zombies)是一款塔防遊戲,由寶開遊戲為Windows、Mac OS X、Xbox 360及iOS系統開發[6]。遊戲於2009年5月5日發售。目前在PC上同時有普通版、年度版、Adobe Flash動畫縮減版及人人網社區版等多個版本。其續作《植物大戰殭屍2》在2013年8月15日登陸iOS系統。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11月8日) |
在續作《植物大戰殭屍2》推出滿1周年之後,該系列新作《植物大戰殭屍全明星》於2014年9月17日登陸iOS平台,2014年9月25日登陸Android平台。
Remove ads
遊戲玩法

遊戲與其他塔防遊戲類似,玩家要放置一系列擁有攻擊或防禦功能的植物,來阻止不斷到來的殭屍進入小屋吃掉住戶的腦子。遊戲場景有五個,分別是白天草坪,黑夜草坪,白天游泳池,迷霧游泳池和屋頂。其中草坪和游泳池有日夜和是否有霧之分。白天草坪,黑夜草坪,屋頂被分為五條軌道,而白天游泳池和迷霧游泳池有六條軌道。通常殭屍隨機出現在某一條軌道,並沿直線前進。而普通植物也只能攻擊或抵禦一條軌道上的殭屍。每條軌道末端還有一些一次性攻擊裝置如割草機,可以清除該條軌道上所有殭屍。
遊戲開始只有冒險模式,分別在五個場景進行,每個場景10關。冒險模式即是正統的使用植物阻止殭屍進房的模式,在每關中,殭屍會發動數次大的進攻。玩家透過進行總共50關遊戲,解開全部40種綠卡植物。隨後解開小遊戲模式、解密模式和生存模式。小遊戲模式是將許多經典小遊戲附加上植物和殭屍的元素,其中有同樣由寶開開發的著名解迷遊戲《寶石迷陣》與《怪怪水族箱》,不同平台的版本有不同的小遊戲;有兩個是植物殭屍遊戲(ZomBotany和ZomBotany 2),即殭屍的頭部換成攻擊性和防禦性的植物。解密模式共18關,分兩個系列:一個系列是一次給予一定數量的罐子(Vasebreaker),砸碎罐子隨機掉出植物或殭屍,玩家需要不斷砸碎罐子,並用掉出的植物阻止掉出的殭屍;第二個系列則讓玩家操縱殭屍去吃大腦(I, Zombie),玩家需要用不同策略來用僵屍擊敗植物,吃掉大腦。生存模式回歸正統,共11關,前10關在五個場景中進行,每個場景分為普通和困難兩種。在普通模式中,共有5波,每一波殭屍後有重新選擇植物的機會,大部份威力強大的殭屍不會出現。而在困難模式中共有10波,每兩波才有機會選擇植物,難度比正常關卡大。第11關稱為「無盡模式(endless)」,即殭屍不會像正統關卡中那樣只出現兩波,而是會不斷出現。不過玩家在每兩波殭屍間有一次重新選擇植物的機會。為了提高難度,有一種正常關卡沒有的特強殭屍將出現,且由第30波開始,殭屍會多得難以應付,但每一關都有可能通過。
此外,玩家可以用收集到的金幣來從購物車購買一些強力植物(升級卡植物)和道具。
正統模式的遊戲開場,玩家會被要求從40種普通植物,8種升級卡植物(即玩家花遊戲金幣購買的植物)和模仿者(特殊植物)中選擇6種(玩家可以透過花費遊戲金幣擴充至最高10個)。隨後玩家要將植物種植在場地中,每種植物都需花費一定陽光點數(小噴菇和海蘑菇除外),一般初始陽光點為50,玩家需透過採集掉落的陽光或者兩種陽光植物(向日葵和陽光菇)的產出來獲得陽光。一種植物種植後需經過一段冷卻時間後才能再次種植,而遊戲中有一種特別的植物「模仿者」可以使玩家同時種植兩個同樣的植物,分別計算冷卻時間。
遊戲中的殭屍也並非都赤手空拳,有的殭屍使用鐵桶(鐵桶殭屍)有的頭帶路障,也有穿著橄欖球護具作為護甲的、鐵門(鐵柵門殭屍)作為盾牌的,有的使用撐杆跳過植物(撐杆殭屍),有的透過氣球協助飛過植物(氣球殭屍)。遊戲中某些大型殭屍(巨人殭屍,又稱伽剛特爾)可以直接砸扁植物。甚至還有形似麥可·傑克森[7]的殭屍(舞王殭屍,後來版本被修改。詳見下文)可以召喚從地而起的四隻殭屍(伴舞殭屍)(在水中無法召喚)踩著舞步前進。
遊戲中還有供玩家收集和出售植物的禪境花園模式,其中,植物金幣花可以透過遊戲金幣購買,其它種類植物則需要在遊戲進行中掉落得到。
Remove ads
遊戲內容
遊戲中出現的角色主要分為兩類,即植物與殭屍。在多數情況下,殭屍作為進攻方,植物作為防守方。玩家需要栽種各類具備獨特攻防效果的農作物,抵抗一連串的殭屍攻擊,阻止它們攻入房屋。殭屍各有獨特的實力與技能,例如有可以開掘地道的礦工殭屍,使用撐杆跳來越過障礙的撐杆跳殭屍,背負氣球的氣球殭屍,駕駛製冰車的冰車殭屍,以及表演月球漫步並召喚從屬殭屍的舞王殭屍。部分殭屍頂盔戴甲,頭戴鐵桶頭盔或手持鐵柵門盾牌,為自己提供保護[8]。植物和殭屍各有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如蘑菇類植物能在夜晚中進行攻擊,但是白天會睡覺,要用咖啡豆才能喚醒;帶鐵器的殭屍鐵器能被磁力菇吸走,之後變得無比脆弱。
遊戲主要模式,共5大關,每大關10小關,合50小關。第一次完成該模式,玩家會獲得「庭院無憂」的成就,同時收穫大部分植物(少部分紫卡植物需要另外購買)。
電腦平台上包括植物殭屍(1和2)(Zombotany),堅果保齡球(1和2)(Wall-nut Bowling),老虎機(Slot Machine),雨中種植物(It's Raining Seeds),寶石迷陣(普通和旋轉)(Beghouled),隱形食腦者(Invisi-ghoul),看星星(Seeing Stars),殭屍水族館(Zombiquarium),小殭屍大麻煩(Big Trouble Little Zombie),傳送門(Portal Combat),看他們像柱子一樣(Colume Like You See 'Em),雪橇區(Bobsled Bonanza),殭屍快跑(Zombie Nimble Zombie Quick),打殭屍(Whack a Zombie),誰笑到最後(Last Stand),跳跳舞會(Pogo Party),殭王博士的復仇(Dr. Zomboss's Revenge)。
此外,主機版擁有額外小遊戲重型武器(Heavy Weapons)。
Remove ads
解密模式包括罐子破壞者(Vasebreaker)和我是殭屍(I, Zombie)兩種系列。
在1.0.0.1051英文版中,生存模式擁有三種難度,分別為普通、困難(hard)、無盡(endless),其中普通與困難的遊戲場地有白天草坪、夜晚草坪、白天泳池、夜間泳池(霧夜)、屋頂五大場景,要解鎖生存模式的前提是解鎖「庭院無憂」成就,玩家需要從白天草坪普通按順序依次到困難和無盡,且無盡關卡沒有終點,但是在107,374,184[9]旗幟後,白天泳池的無盡關卡會發生崩潰。
開發
遊戲最早被命名為《活死人之園》(Lawn of the Dead),影射殭屍電影《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因法律原因並未採用,在開發期間也誕生了《植物殭屍》(Zom-Botany)和《開花與終結》(Bloom and Doom)等名字,但最後決定命名為《植物大戰殭屍》。[10]
音樂
遊戲內音樂[11]
Remove ads
此音樂原計劃用於與殭王博士的戰鬥,因為「激烈」的部分不夠長而棄用。[14]
評價與爭議
評價
本作獲得了相當正面的評價。在GameRankings的評分達到89.5%,[15]Metacritic的評分則是88。[16]
植物大戰殭屍的續作植物大戰殭屍2在App Store中國區售賣的版本並未像其他大多數軟體那樣在同一軟體中加入多國語言,而是採用了中文語言版本單獨售賣的方式,且其中文版關卡難度較原作有所增加,被指是變相促進收費道具銷售[17][18]。後又在中國區推出《植物大戰殭屍長城版》,採用免費下載+內購完整版解鎖的方式售賣,公司稱之為「適應中國盜版與越獄橫行的國情」,此亦被指為寶開對中國與海外玩家的差別待遇[19]。而寶開未對許多玩家的不滿進行回應。本作iOS版參加聖誕促銷活動的同樣只有英文版,更加重了玩家對寶開不重視中國大陸市場的看法。[20]
2017年有報道稱,《植物大戰殭屍》的主設計師喬治·范因不願為遊戲加入收費系統和登陸行動平台而與EA不合,最終從EA離職。但另有資料顯示該設計師並非主動離職,而是2012年受到PopCap大規模裁員的影響[21]。該設計師及其他人士此後也表示他的離職與其想法並無關聯[22]。
對流行文化的惡搞
本作對一些流行文化元素進行了惡搞加工,其中一些是無意的。
有一類殭屍被稱為舞者殭屍(Dancing Zombie),外形與麥可·傑克森在《Thriller》中的形象相似(其中麥可·傑克森飾演一名殭屍王,引領殭屍團隊大跳殭屍舞),它會召喚大批後備舞者殭屍。遊戲中介紹這種殭屍的圖鑑上寫道:「舞者殭屍與一切在世或已去世之人士無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Any resemblance between Dancing Zombie and persons living or dead is merely coincidental)」。
遺憾的是,遊戲發售後不到兩個月,恰逢麥可·傑克森不幸去世,於是這本無惡意的設計引起了其擁護者和親友的不滿。在接到麥可·傑克森遺產管理方的抗議後,PopCap重新設計了舞者殭屍的形象,該形象用於後續發售的植物大戰殭屍年度版及7月更新的iOS版中。[23]有人認為新形象的設計來源於已故著名歌手貓王,[24]但新形象的設計實際上是致敬了辛普森家庭中的角色迪斯科·斯圖,兩者擁有相似的鑲金框墨鏡、大金鍊及裝了寵物金魚的高底鞋。
遊戲中的惡搞包括:
- 「All your brainz r belong to us」(你所有的腦子都是屬於我的),影射「All your base are belong to us」,一個西方遊戲界著名的日式英語笑話
- 「Dead Zeppelin」(死亡飛艇),影射樂隊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
- 「Big Trouble Little Zombie」(小殭屍大麻煩),影射動作喜劇電影《妖魔大鬧唐人街》(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
- 「Ace of Vase」(罐子王牌),影射樂隊Ace of Base
- 「Scary Potter」(膽怯的製陶工),影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
- 「Portal Combat」(保護傳送門),影射大型電玩格鬥遊戲 《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與電腦遊戲《傳送門》(Portal)
- 「I, Zombie」(我是殭屍),影射小說及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
- 「A huge wave of zombies is approaching」(一大波殭屍正在靠近)為影射著名電玩遊戲《太空戰鬥機》(Darius)系列的著名名句:「A huge battleship is approaching fast」
- 遊戲最早被命名為「《活死人之園》」(Lawn of the Dead),影射殭屍電影《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