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公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公達(1906年6月26日—1972年12月29日),字文彬,四川省長壽縣葛蘭鄉潼觀村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2]


生平[3][4][5]
楊公達生於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初五午時(事略作丁未年臘月二十六日、民國時南京戶籍作民前五年十月廿六),父楊寶三(樹勛)曾中武舉。民國八年(1919年),入重慶聯合中學。自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民國十二年(1923年),留學法國,先後入法國國立政治學院和巴黎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法律學博士學位。[1][2]
民國十九年(1930年),學成歸國,執教於上海震旦大學。並同朱家驊等人在南京主辦《時事新報》。1931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法學院院長、教授,創辦《時代公論》並任社長。1933年1月,楊公達出任行憲前第三屆立法委員,後來連任第四屆立法委員。他還歷任暨南大學、中央政治大學教授。[1][2]
抗日戰爭爆發後,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出任中國國民黨重慶市黨部主任委員。[1]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18日[6],任貴州省政府委員、財政廳廳長、貴州省銀行董事長[7]。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1946年11月,出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遞補李伯申任四川省第五選區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赴台灣。[1][2]
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12月29日,楊公達病逝。[8]
Remove ads
著作
立法院出席會期
- 第1屆第5,30-40會期:教育委員會
- 第1屆第7-29會期:外交委員會 (第7會期及第26會期召委)
- 第1屆第7-9會期:經濟委員會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