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楚漢戰爭

項羽與劉邦為爭權而發生的戰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楚汉战争
Remove ads

楚漢戰爭,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後,項羽劉邦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時間一般認定為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秦朝滅亡開始,一直到項羽烏江自刎結束。楚漢戰爭結束了秦末民變之後短暫的分裂局面,是繼秦滅六國之後的又一次中國統一戰爭。

快速預覽 楚漢戰爭, 日期 ...
Thumb
楚漢戰爭示意圖
Remove ads

背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壬辰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群雄並起反秦。在此期間,陳勝的部將周章陳縣略地至戲水附近,吳廣部下周文更是率軍打到離咸陽只有數十公里的戲地。同時,六國舊貴族也趁機反秦復國,武臣重建趙國韓廣重建燕國,楚國貴族項梁項羽殺死會稽郡守殷通,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加入起義,北上渡江作戰。不久,吳廣因內鬨被殺;陳勝也兵敗於滎陽,被叛變的車伕莊賈斬首。其後范增進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梁就以重建楚國為口號,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也稱為「楚懷王」,史家稱為楚後懷王[1]。同時,泗水亭亭長劉邦殺死沛縣縣令而造反,自稱「沛公」(沛縣首領),率部投奔項梁。

前208年,項梁在取得對秦軍的連勝後驕傲輕敵,宋義諫,但項梁不聽,導致定陶之戰戰敗,項梁戰死[2]。此戰後,秦將章邯王離認為楚軍元氣大傷,已構不成實質威脅,遂調轉槍口,率秦軍40萬北上攻趙國,圍趙王歇鉅鹿楚後懷王見項梁兵敗,由盱眙遷都到彭城。趙國屢屢求救,於是楚後懷王派遣宋義為上將軍、項羽范增為副將,率軍6萬北上救趙,同時派劉邦進攻關中,楚後懷王還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前207年,宋義率軍到達戰場附近,但宋義懦弱無能,且想觀秦趙相鬥,逡巡逗留46天不進,貽誤了寶貴的戰機。項羽見此情形,果斷殺死宋義,奪得軍權,率軍破釜沉舟,與秦軍爆發鉅鹿之戰,項羽先派英布截斷秦軍糧道,再親率以楚軍為主的諸侯盟軍與秦軍決戰。楚軍視死如歸,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秦主帥王離,副帥涉間自焚,秦勇將蘇角被項羽親自擊殺。

同時,劉邦領軍向西攻擊,先攻昌邑,在缺少攻城器具情況下,雖有彭越協助,仍然攻城不下。不久,酈食其投奔劉邦,建議他去攻擊陳留以奪取糧草,攻擊成功。劉邦率軍在中原戰鬥時,項羽正在追擊章邯,章邯當時糧食已缺,派別將司馬欣往求糧,被拒絕後陳餘又送信來,使得章邯猶豫不決。不久,項羽攻克三戶津,截斷章邯退路,章邯派偏軍於漳水南岸戰項羽,大敗。章邯再派軍戰於汙水(漳水的支流),又敗。章邯因得不到秦二世跟趙高的支援被困,後見大勢已去,被迫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陽)率秦軍20萬投降。鉅鹿之戰後,項羽聲威大振,聯軍會師後,各路起義軍將領被他的氣勢所震懾,甚至不敢與他直接對視。項羽由此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統兵40萬,繼續反秦事業。

劉邦來到陳留西約30公里的開封,與秦大將趙賁大戰,大破趙賁,三月,碭郡長劉邦自開封向北約100公里至白馬擊敗楊熊奪取白馬,再降南陽,佔領武關,在藍田再破秦軍,逼近咸陽趙高派人偷偷與劉邦商議平分關中被拒絕。同時,二世三年八月,趙高殺害秦二世,擁立子嬰為秦王,但子嬰九月即殺了趙高,取得大權。前207年11月,劉邦攻抵灞上,子嬰出降,秦帝國只經過了短暫的15年統一後便滅亡了。劉邦派軍據守函谷關,阻止項羽聯軍入關。不久,項羽以及諸侯40萬大軍攻克函谷關,直入關中,駐兵新豐鴻門。此時劉邦只有10萬兵馬,只得將關中拱手相讓。鴻門宴上,范增欲殺劉邦,但劉邦言詞甚懇切,項羽顧及與劉邦的結義之情與諸侯的威脅,放歸劉邦。

前206年2月,項羽尊楚後懷王楚義帝,徙義帝於江南,都,後來又刺殺了義帝。前206年3月,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楚國疆域為九郡(今華東、江南大部分地區),建都彭城江蘇徐州),又分封十八路諸侯[3]。劉邦被封為王,轄漢中一帶,建都南鄭(今陝西漢中)。關中故秦之地三分,封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項羽分封諸侯後即罷兵裁軍,東歸彭城。

Remove ads

前期戰事

分封肇亂

國相田榮因拒隨從率軍入關,故而沒有得到分封。項羽把齊地一分為三,把齊王田市徙為膠東王,引起田榮對項羽封王方案極為不滿,率軍驅逐齊王田都,並阻止齊王田市任膠東王。田市懼怕項羽,欲自行去膠東就封。田榮怒,追斬田市,自立為齊王。隨後,田榮再擊殺濟北王田安,兼併三齊之地。

趙國舊大將軍陳餘國相張耳鉅鹿之戰結怨而去職,將兵權讓給張耳,歸隱南皮。項羽分封時聞陳餘賢,與張耳一體有功,但未從入關,因此僅將南皮附近三縣封與陳餘。陳餘見張耳為王,而自己功勞與張耳相當,卻僅得南皮三縣,對此十分不滿。田榮兼併三齊,陳餘派夏說為使者使齊借兵。田榮又借兵給陳餘,令陳餘擊敗張耳,重迎趙王歇復為趙王。趙王歇感念陳餘,封陳餘為代王。趙王歇弱,因此陳餘不歸代國,自稱趙國太傅,繼續輔趙,陳餘派夏說以代國國相身分,留守代國。

項羽分封時雖據梁國為己有,但梁地時有義軍首領彭越有眾萬餘,彭越未從入關,故亦無分封,無所屬。田榮除資助陳餘外,亦封彭越為齊國將軍,令其在梁地起兵破楚。項羽派蕭公角擊梁,彭越大破楚軍。而在齊趙北方,故燕王韓廣亦不願徙王遼東,項羽所封之燕王臧荼擊殺韓廣,並王遼東。齊趙之反,使得楚國受到威脅,於是項羽決定北伐田榮。

漢元年八月,項羽聞劉邦襲取關中,於是殺韓王成,立親信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拒漢。初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張良為韓相國。項羽封諸侯,韓王成仍為韓王,但是項羽以張良從漢王劉邦,而韓王成又無功,故不許韓王成就國。項羽東歸,韓王成被帶至彭城。

項羽分封後數個月,形勢就陷入一片混亂。項羽所確定的新秩序基本上被打破。同時項羽攻齊,向九江徵兵,英布不從,引發項羽不滿,項羽數遣使責英布。

還定三秦

在齊地田榮兼併三齊之時,劉邦在漢中也為攻襲三秦做準備。劉邦入漢中,項羽給予劉邦三萬士兵。劉邦依張良計,入南鄭時燒毀棧道,以防被偷襲和向項羽示意無外侵的意願。

項羽帳下的執戟郎中韓信亦在此時從項羽軍中逃出,投靠劉邦,但沒有被重用,僅任連嚻,後坐法當斬為滕公夏侯嬰所救。夏侯嬰與之交談,知其有才能,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治粟都尉。韓信自覺不能受到重用,欲離去另尋明主,蕭何聽聞後連夜苦追,人稱「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蕭何再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統領三軍。

前206年八月,趙衍告知陳倉道可通,韓信制訂作戰部署,漢軍主力沿著陳倉道出漢中,趁項羽北攻田榮時,突襲三秦,並在壤鄉以東、高櫟的主力會戰中擊潰三秦軍[4],最後圍困章邯於廢丘。隔年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漢王劉邦投降。之後幾個月,劉邦率領漢軍攻取隴西北地上郡。這樣,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廢丘之外全部歸漢。

而此時因項羽殺韓王成,張良間行歸漢,派人遺書項羽,稱「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項羽以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劉邦略取關中時,九月,命令薛歐王吸武關,與王陵聯合,迎接劉太公呂后。十月,漢王拜韓王信韓國太尉,令其循韓地,並許之若定韓地則拜其為韓王。韓信循韓地,下十餘城,項羽所立之韓王鄭昌降,漢二年十一月漢立韓王信為韓王。

漢二年十月,漢王劉邦進至(今河南陝縣)。在漢基本平定關中之後,開始準備東進了。

Remove ads

彭城之戰

前205年三月,劉邦東攻,迫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劉邦渡臨晉魏王豹率兵跟從,破河內,虜獲殷王司馬卬,南渡河,直抵雒陽。劉邦聞項羽英布刺殺楚義帝,為義帝發喪,號召天下王公反抗項羽。

劉邦部將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夏侯嬰樊噲以及五諸侯軍,至外黃,擊敗楚將程處、王武,彭越率三萬人歸附劉邦,劉邦封彭越為魏國國相,攻打梁地,派樊噲北上攻打鄒縣魯縣薛縣瑕丘,以阻止項羽從齊國南下,向東攻打下邑、派呂澤駐守,下邑在蕭縣西面不遠,蕭縣在彭城西面不遠,項羽南下救援彭城必經蕭縣,這樣,如果項羽回援彭城,呂澤可以與劉邦東西兩面夾擊項羽。與北路軍曹參灌嬰會合,進攻碭縣、蕭縣,攻取彭城。

項羽雖擊敗齊軍,殺死田榮,但項羽暴虐,使齊地降而復叛。田榮之弟田橫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繼續抗楚,項羽因此深陷齊地而無暇抽身。四月,劉邦與諸侯聯軍號稱五十六萬人,趁虛直搗楚都彭城。此時彭城由項羽軍師範增守備,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態勢,范增決定不死守彭城。數周后,在給予漢軍以極大殺傷後,范增主動率大量楚軍有生力量撤出彭城。

雖只得了一座空城,但以劉邦為首的各諸侯卻以為他們取得了大勝,開始麻痹大意起來。入城後,聯軍日夜歡飲,軍紀敗壞,戒備鬆弛。項羽聽聞這一情況,決定出奇兵制勝。他親率精銳騎兵三萬人疾進,令士卒銜枚,馬蹄裹布,由曲阜胡陵,到蕭縣,於清晨攻擊漢軍,至中午大破漢軍。韓信等各路漢軍敗退至谷、泗水,被殲十餘萬人。楚軍一刻不停,繼續追殺,漢軍敗走,於靈壁東邊的睢水上被楚軍驅趕下河,漢軍士兵光淹死的就有十數萬,使得睢水被屍體阻塞,河水一度斷流。

此即前205年的彭城之戰。此戰中,西楚霸王項羽充分利用漢軍自以為人數眾多,麻痹大意的弱點,只率三萬精兵便擊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是為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中以少勝多之典範。

美中不足的是,彭城之戰,項羽雖大勝,但田橫亦復定三齊。

Remove ads

下邑畫謀

劉邦大敗於彭城,劉邦收集散兵到下邑。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和妻子呂雉被楚軍擄為人質。諸侯見劉邦潰敗後,重新投奔項羽,連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也入楚為將。漢王劉邦以殺死張耳向趙國太傅陳餘結盟,陳餘發現漢王劉邦並沒有殺張耳,趙兵退去反與漢為敵,漢王劉邦聯盟頓時瓦解。時呂后兄周呂侯將兵居下邑。

張良亦至下邑,與劉邦於下邑規劃下一步對策。張良說:「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劉邦採納張良建議。

劉邦在彭城之戰後,勢力一落千丈。劉邦在下邑收集散兵後,到達(今河南虞城縣),派隨何出使九江,隨何成功遊說九江王英布投漢。項羽不得不派龍且分兵攻打英布,牽制了項羽的後方,後漢軍往彭城東南邊的靈壁潰散,劉邦向西撤退,首先去了下邑與周呂侯呂澤會合,然後向南接應敗兵,在碭縣駐紮,戰敗後劉邦及時穩住陣腳,防止了大軍繼續潰散。劉邦駐守下邑時,馬上吸引了項羽親自來進攻。

Remove ads

劉邦敗回

彭城之戰一個月之後,公元前205年五月,劉邦回到關中。漢軍水攻廢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個月後兵敗自殺。劉邦回到櫟陽,進行整頓,立劉盈為太子。時關中爆發饑荒,劉邦令關中民移民至漢中、巴、蜀。同時,英布與龍且戰爭,不得勝利,與隨何往見劉邦,楚軍盡取九江。

成皋之戰

总结
视角

項羽率領楚軍亦追擊而至,劉邦指揮諸軍並且讓灌嬰率領漢軍騎兵於「京縣」(今河南鄭州滎陽豫龍鎮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滎陽索河街道)之間擊敗項羽統領的楚軍,將楚軍擊退到滎陽以東。但最終項羽攻克並長期占領滎陽。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5]

漢三年七月(公元前204年)劉邦為解除滎陽相持的僵局,回到滎陽前線,離開滎陽攻打楚國的後方,命令靳歙擊斷楚軍從滎陽至襄邑的糧道,命令灌嬰擊斷了楚軍從陽武至襄邑的糧道,離開滎陽,並且率領唐厲在武城擊退項羽 ,攻打楚國後方的二號大本營:魯縣,並留下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韓王信等人守滎陽,劉邦與灌嬰、靳歙、丁復等人攻打魯縣項冠的時候,漢三年八月,項羽猛攻滎陽,負責守滎陽的御史大夫周苛以魏豹是反覆之人,難與共守城,殺了魏豹。

漢三年八月,項羽攻克滎陽,烹周苛、井殺樅公。

成皋之戰是楚漢戰爭中的著名戰役。關於成皋之戰,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項羽本紀漢書項籍傳記載矛盾,從歷史地理學看,史記項羽本紀最合理。

鞏義成皋敖倉汜水廣武(楚軍曹咎部堡壘)、滎陽自西向東依次排開。項羽在拿下滎陽之後直接殺了周苛樅公,進而拿下成皋之後,劉邦不得不渡河北走修武,項羽被漢軍在鞏義阻擊無法再向西。而鞏義就是楚漢戰爭楚軍向西所能達到的極限。如酈生陸賈列傳

漢三年秋,項羽擊漢,拔滎陽,漢遁保鞏、洛。……淮陰方東擊,漢王數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拒

又如項羽本紀:「漢使兵距之,令其不得西。」

而就在此時,項羽已經拿下額滎陽、成皋、被漢軍阻擊在鞏義,傳來了彭越擊斃楚軍薛公的消息,項羽放棄鞏義前線,楚軍退守成皋,劉邦在項羽與彭越激戰之際唯一一次收復成皋,成皋在楚漢戰爭中僅易手一次。

漢王亦與數十西門出,走成皋。……漢之四年項王進兵圍成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王則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

也就是說,彭越先是擊斃楚軍將領薛公,因此項羽此一次東征劉賈、彭越聯軍,此時劉邦在河北、趁著項羽東擊劉賈、彭越的機會引兵渡河收復成皋。

然後,

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澗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

也就是說項羽第一次東征擊敗劉賈、彭越聯軍,回頭與已經收復成皋的劉邦在滎陽和成皋之間的廣武澗對話並「伏射中漢王」。此時滎陽在項羽手中,成皋在劉邦手中。而此時韓信從北方「已舉河北、破,且欲擊楚。」後韓信又殲滅龍且部楚軍,項羽在得知韓信擊斃龍且楚軍後,決定第二次東征彭越,部署針對韓信的黃河防線。劉邦此時在成皋城裡,利用項羽向東對付韓信、彭越的時機,一舉殲滅成皋東邊汜水河東岸的楚軍曹咎部堡壘。成皋在汜水西,汜水東依次有楚軍曹咎部堡壘、滎陽。漢軍小部隊東渡汜水挑戰曹咎部楚軍堡壘,曹咎出戰,漢軍佯敗到汜水西,曹咎渡兵汜水向西追擊漢軍,楚軍士卒半渡,漢軍突然攻擊,大破楚軍。楚軍大司馬、長史兼塞王皆自剄汜水上。

也就是在汜水之戰後,項羽決定與劉邦中分天下。

Remove ads

千里包抄

漢軍北方千里包抄迂迴楚軍有兩波,第一波是劉賈彭越聯軍,第二波是韓信大軍。劉賈、彭越聯軍從北方渡黃河擊楚東阿縣不太成功,換成韓信。漢分兵,韓信、曹參率軍伐魏;劉邦與韓信在襄國會合,殺趙王歇。周勃、召歐等繼續平定恆山、鉅鹿、燕 國,燕王臧荼降漢,項羽派楚將爭奪趙國,唐厲在武城打敗楚軍。

韓信請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

彭越擾楚

劉邦兵敗彭城,彭越亦亡其所下之城,率軍北居河上,往來為漢游兵擊楚,絕楚軍糧道。漢三年五月(前204年),彭越率軍渡睢水,與楚將項聲薛公戰於下邳(今江蘇邳州古邳鎮),大破楚軍,殺薛公。

漢三年九月,劉邦採用郎中鄭忠之策,派將軍劉賈盧綰將卒二萬人、騎數百,由渡白馬津,進入楚地佐助彭越。漢軍與彭越聯軍燒掉楚軍積聚的糧草,楚軍乏食。楚軍回擊劉賈,劉賈堅守不出不與楚軍交戰,與彭越互相呼應。

安邑之戰

漢二年(前205年),魏王豹藉口親人有病,重返魏地,重新歸順項羽,封鎖蒲阪,起兵反對劉邦。劉邦派出酈食其遊說,不成,派韓信曹參攻打魏國。不久,魏王豹駐兵蒲阪,堵塞臨晉。曹參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別與韓信各率軍向東攻魏國,在東張(秦漢東張縣包括蒲坂、臨晉關,所以魏軍主力應該在臨晉關一帶防守「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大敗孫遫的軍隊。曹參率軍大敗魏王親自率領的軍隊,魏豹逃跑到武垣,被漢軍活捉。取平陽,得魏王母妻子,盡定魏地,凡五十二城。劉邦賜曹參食邑平陽,安邑之戰後不久,韓信與張耳被派往趙地,漢三年九月(前204年),韓信與曹參先破代兵,生擒代國丞相夏說於閼與,但劉邦很快就收回軍隊主力。

滅趙之戰

劉邦命令韓信與張耳繼續率兵經井陘攻打趙國。趙王歇與陳餘在井陘口部署二十萬重兵,企圖阻止漢軍北上。趙將軍李左車建議派三萬士兵給他,截斷韓信的糧道,陳餘率軍在前線防守,使韓信進退兩難,不出十日,定能斬殺韓信和張耳。但陳餘懦弱且迂腐,自恃兵精糧足,堅持正面迎戰,拒絕使用李左車的計謀。韓信得知陳餘不用李左車之計,就放心率軍出井陘,並派出兩千輕騎兵,命他們手持漢軍旗幟,準備在趙軍傾巢出擊後,立刻攻佔其營寨,插上漢軍旗幟。不久,韓信在綿蔓河畔設背水陣,詐敗誘敵,陳餘中計,大笑韓信不懂兵法,命趙軍猛攻背水陣。漢軍知道已無退路,人人拼死作戰,趙軍不能打敗漢軍,只好撤退,但漢軍兩千騎兵已經攻佔敵營,插上漢旗,回撤的趙軍見狀,一潰千里。漢軍乘勝夾擊追殺,大破趙軍,斬殺陳餘於泜水上,俘虜趙王歇、李左車。此為漢三年十月(屬前204年)。

與此同時,劉邦亦親攻趙。漢將靳歙兵出河內,擊趙將賁郝朝歌,破之。又隨劉邦進擊安陽以東,下七縣;別將攻趙軍,虜兩司馬,得趙軍二千四百餘人。接著劉邦對趙之邯鄲發起進攻,破趙軍,攻下邯鄲。漢將靳歙破趙軍於平陽,攻下鄴。這樣趙國悉平。[6]劉邦與韓信在襄國會合,殺趙王歇周勃召歐等繼續平定恆山鉅鹿燕國,燕王臧荼降漢,項羽派楚兵攻擊趙國,唐厲在武城打敗楚軍。

漢滅趙之戰的過程是,韓信與曹參受劉邦的命令,先破代國,殺夏說,把趙國的注意力轉向趙國北部,派韓信與張耳在井陘設疑兵,利用地理優勢吸引趙軍主力,劉邦自己親自率兵,趁虛直取邯鄲。當趙國失去邯鄲,襄國危急,陳餘進退兩難,此時韓信與張耳出井陘,攻殺了陳餘。趙王歇逃到襄國,劉邦與張耳、韓信南北夾擊襄國,攻破襄國會合,殺趙王歇,平定趙國。後來漢軍又平定了鉅鹿、常山郡,招降了燕國。韓信張耳繼續平定趙國余寇,劉邦、靳歙、周勃、曹參等返回敖倉,此前英布被龍且與項聲打敗,與隨何歸漢,此時英布正式歸降劉邦,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兵到滎陽抵抗楚軍。

平齊之戰

韓信當時向東攻擊,尚未渡過平原津時,劉邦已經派出酈食其往齊國說齊王。韓信於是打算停止進兵。但由范陽來的蒯通認為酈食其一介書生,竟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恐怕韓信的功勞比不上酈食其。於是韓信跟從他的計謀,襲擊齊國。當時齊王見劉邦已經派出酈食其,所以安心下來,把歷下的守軍撤走。 韓信率兵攻打歷城,齊國叛漢,攻打楚國後方的靳歙與丁復不得不停止進攻,回到前線,劉邦派灌嬰、曹參、陳武等支援韓信,攻打齊國 灌嬰、曹參等到達齊國,攻下歷城,齊王逃往高密,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援齊漢四年十一月,陳武軍,蔡寅軍,丁復軍,王周軍,陳涓等漢軍殺齊王田廣、龍且,齊相田橫自立為齊王,灌嬰在嬴縣打敗田橫,田橫投奔彭越,曹參留在齊國繼續平定齊國頑軍

同時,項羽見龍且敗死,遂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投楚或中立,蒯通也建議韓信應該自立門戶,但全部被韓信拒絕。於是武涉離開,蒯通裝瘋逃去。韓信遂坐鎮齊地。

結束

失彭城

韓信拒絕武涉遊說以及蒯通建議後,自己坐鎮齊國,同時劉邦命令灌嬰直接發起進攻。

灌嬰率漢軍首先進攻楚的魯地,大破楚將薛公杲於魯北。南下再破薛郡長,攻博陽,進軍至下相,奪取取慮、僮、徐等縣。接著渡過淮河,進至廣陵(今江蘇揚州),盡降楚之城邑。但項羽很快派項聲、薛公、郯公奪回淮北。灌嬰回師復渡淮,在下邳大破項聲、郯公軍,斬薛公,奪取下邳。接著追擊楚軍,破楚軍於平陽(南平陽,今山東鄒城市),回師還攻並占領彭城,虜楚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酇、蕭、相。攻苦、譙,再次俘獲亞將周蘭

灌嬰平淮北後,與劉邦軍會師於頤鄉(位於今河南鹿邑縣)。

陽夏固陵

張良、陳平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追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劉邦遂聽張良、陳平的建議,趁楚軍銳氣消磨殆盡的退兵路上發起追擊。彭越趁項羽向南撤退到陽夏之機,攻克昌邑旁二十多個城邑,繳獲穀物十多萬斛,用作漢王的軍糧。劉邦亦趁機率軍發起追殲,於漢五年十月(按:這時以十月為歲首)擊敗項羽親率楚軍取得陽夏(今河南太康),樊噲虜楚大將周將軍卒四千人。

劉邦率領漢軍追擊項羽至固陵,項羽為了擺脫漢軍,發動反擊攻打劉邦。劉邦在各路漢軍沒到的情況下,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選擇高壁深壘防守戰,為接下來的反擊戰做準備。劉邦另派劉賈南渡淮水包圍壽春,劉賈很快到達,派人尋找機會招降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叛變楚王,幫助劉賈攻下九江,迎著武王黥布的軍隊在垓下會合,斷項羽向南逃後路,並共同攻打項羽。不久,灌嬰、靳歙率領騎兵軍團從彭城往固陵而來,劉邦親自在固陵東邊頤鄉與灌嬰率領的漢軍鐵騎會合。項羽得知灌嬰、靳歙等率領漢軍東來後,為防自己被包圍往南退守至陳下,劉邦在灌嬰、靳歙率領精銳騎兵到來後,發動反攻。漢將宣曲侯義率領騎兵和汾陽侯靳強率漢軍為先鋒,攻固陵楚軍,便擊破了楚大將鍾離昧的部隊,揭開了陳下之戰的序幕。

陳下之戰

陳下之戰,楚方是項羽親率的主力部隊,有大將鍾離眜、還有屬於楚的陳公(陳縣令)利幾等;漢方是劉邦率領出成皋追擊之軍,有周勃、樊噲、靳歙等將領,加上破彭城後與劉邦會合的灌嬰,還有剛來投降的楚將靈常。劉邦親率漢軍從西北方來,灌嬰從東方來,對駐陳的楚軍形成東西夾擊合圍之勢。交戰的結果,楚軍大敗,陳公利幾向漢方投降,漢軍大勝。

項羽戰敗後,率殘兵敗將逃跑。劉賈已策反楚大司馬周殷,駐守在城父,周殷以舒縣的兵力屠戮了六縣,與英布一同北上攻打項羽,項羽立即調轉馬頭,轉向東南方逃跑,劉賈在城父堵截項羽,此前楚軍一敗再敗,一無糧草,二無後援,軍心戰心,項羽無心戀戰,逃往垓下。

劉邦的大部隊迅速追上,劉賈也離開城父追擊項羽,周殷與英布一同追擊項羽,把項羽包圍在垓下。

垓下之戰

Thumb
清代小說《廿一史通俗衍義》中的插圖,漢高滅楚

前203年,項羽依照鴻溝和約率兵東歸,劉邦則派人赴齊招韓信,韓信坐山觀虎鬥,不與劉邦會合。漢五年十一月,項羽離開滎陽向南逃跑,劉邦率軍追擊,在陽夏南打敗楚軍,追至固陵,劉邦止步,派劉賈攻取壽春,策反項羽的大司馬周殷,攻下九江,陳下大戰後與英布會合包抄項羽,劉邦追項羽到陳縣,與灌嬰會合,大敗楚軍,楚將靈常、陳公利幾降漢軍。項羽繼續逃跑,欲前往會稽。

彭越攻下昌邑二十餘城,劉賈、周殷、英布攻下城父堵截項羽,項羽逃到垓下,劉邦與劉賈周殷英布會合。韓信看到項羽大勢已去,也前往垓下與劉邦會合。彭越也來垓下,與劉邦合兵一處。公元前202年12月,10萬楚軍在垓下之戰中被60餘萬漢軍打敗,被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當日夜晚,漢軍命士兵唱起楚地歌謠,楚軍官兵聽到四面楚歌,誤以為漢軍已渡江,乃士氣崩潰。項羽率八百騎乘夜向南突圍,漢軍至黎明時才發覺項羽脫逃,由漢將灌嬰率五千騎追殺,渡過淮水後,身邊只剩百餘騎。楚軍一度迷路,在東城(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南)被追上。幾度衝突後,項羽身邊僅剩26人,烏江(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亭長建議他前往江東,但項羽自覺起兵有八千江東子弟追隨,今日孤身而還,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過江,不久,漢軍數千騎追至,項羽令二十六騎下馬步戰,斃殺漢軍五百餘人後,乃揮劍自刎而亡。

漢朝建立

項羽自刎後,劉邦韓信兵權,令灌嬰率軍渡江,破吳郡長於吳下(今江蘇蘇州),得吳守,斬首八萬級,略定吳縣豫章會稽。復還定淮北,凡五十二縣,楚地略定。

臨江王共尉共敖之子)忠於項羽,不肯降漢。漢遣盧綰劉賈別將攻之,久攻不下,靳歙還兵攻臨江,下之,俘臨江王共尉,誅於洛陽。楚將陳公利幾以陳郡降漢,不久,利幾懷疑劉邦欲誅之,於潁川反,劉邦乃率軍親征,利幾兵敗被殺。

項羽死後,西楚的領土皆向劉邦投降,只有魯國不降,劉邦集結了天下重兵想屠滅他們,楚義帝曾封項羽為魯公,劉邦考慮到魯人守禮義,為君王死節,於是拿項羽的首級給魯國長老們看,魯國長老見項羽已死,已不可能效忠,才投降劉邦。項羽生前曾擔任魯公,死後魯國為項羽堅守到最後一刻,於是劉邦下令以魯公之禮把項羽首級於穀城(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並親為發喪,哭泣灑淚而去[7]

項羽之宗族皆赦而不誅,「賜」姓劉,究其前功,而各封為列侯,以告慰楚人。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取得天下,建立西漢而告終。劉邦集團繼續追殺戰敗的楚將共尉鍾離昧季布等人。一年後,劉邦開始消滅異姓王

大事年表

更多資訊 干支紀年, 漢紀年 ...

相關作品

電影︰

電視劇︰

動畫︰

京劇劇目︰

歌劇︰

漫畫︰

  • 橫山光輝著《項羽與劉邦
  • 本宮宏志著《赤龍王日語赤龍王

文學作品︰

電子遊戲: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