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榆次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榆次話山西省榆次晉語并州片方言,有五個聲調。由於受到普通話及其他方言的影響程度不同,當今的榆次話大致上有新派和老派兩種差異較大的音系(介於二者之間的各種中間形態的榆次話也同時存在),二者之間在通話上並無太大障礙,老派榆次話相對上保留更多榆次方言的本來面貌。本條目所描述的特徵皆以老派為例。如今,榆次話有迅速為普通話同化和取代的趨勢。

快速預覽 榆次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 ...

語音

聲母

榆次話有21個聲母(包含零聲母),與北方官話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 1,榆次話無捲舌聲母,有/v/和/z/及/ŋ/等聲母;
  • 2,古全濁塞音擦塞音平聲字今均白讀為不送氣聲母,如:長/ʦɒ/、疼/təŋ/、錢/ʨie/;
  • 3,古禪崇船邪母平聲字,在今榆次話白讀中均為擦音聲母,如:嘗/sɒ/、唇/suŋ/、祠/sɿ/;
  • 4,部分生母書母平聲字,白讀為擦塞音聲母,如:雙/ʦʰuɒ/、輸/ʦʰu/等;
  • 5,見系開口二等字白讀時齶化,如:耕/ʨie/、隔/ʨiaʔ/等;
  • 6,精心從邪合口三等字的齶化
  • 7,k、kʰ、ŋ等聲母可與細音相拼,如:我/ŋie/、哥/kie/、革/kiaʔ/、看/kʰie/等;
  • 8,鼻音聲母帶有同部位的塞音聲母

聲母系統

p 巴布北 旁鋪怕潑 m 棉妹門木 f 馮富父伏 v 文外碗物
t 低杜動旦 天糖套透 n 怒鬧年納 l 里臉淚列
ts 住止張 tsʰ 瓷此處出 s 死傷樹濕 z 人忍讓如
擠雞據甲 tɕʰ 妻起犬曲 ɕ 西戲孝席
k 鋼古櫃國 康苦庫客 ŋ 我昂安岸 x 海猴貨活
ø 兒野玉約

韻母

榆次話有31個韻母,與普通話相差較大,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1,單元音化:效攝字主元音單元音化為/ɔ/,如「毛」「桃」等字的韻母為單元音,大致相當於英語中hot的元音,開口更小;
  • 2,鼻音尾韻母的純口音化:咸山攝口音化為/ɛ/、/ᴇ/,曾梗通攝鼻韻尾白讀省略;宕江攝韻母口音化為/ɒ/
  • 3,有相當數量的山攝開口一等韻見系字和個別蟹攝果攝開口一等韻見系字讀細音的現象,如:干、甘、趕/kie/、看/k'ie/、哥/kie/、我/ŋie/等。
  • 4,保留入聲韻母:榆次話有喉塞音尾的入聲韻母。

韻母系統

ɒ 巴幫沙嘗 加江假梁 化霜廣壯
ɛ 板旦砍旱 川歡戀酸
ɔ 毛刀老牡 小條苗嬌
ʌə 貝微手坡 牛久秋幼 躲坐稅伙
ɿ 資知事時 i 眉里井鏡 u 布畝務水 y 呂娶醉兄
ər 耳兒二爾 ie 寫縣皆 ye 靴元遠捐
ai 妹賣來改 uai 堆腿怪壞
əŋ 門盟問升 彬尋心星 尊宗困送 均軍訓論
乏八舌博 iaʔ 甲結學藥 uaʔ 奪鐲洛說 yaʔ 絕缺越閱
ʌʔ 不十直尺 iʌʔ 急一笛鼻 uʌʔ 突粥骨律 yʌʔ 足俗曲局
  • aʔ組的喉塞音韻尾較鬆弛,發音不短促。

聲調

  • 榆次話有五個單字聲調:分別為平聲11、上聲53、去聲35、陰入21、陽入54,古上聲全濁今歸為去聲,古上聲全清次濁仍讀上聲,古入聲全清及次濁今歸為陰入,古入聲全濁歸為陽入。
  • 連讀變調時產生一個新聲調45,入聲

連讀變調

疊字詞

  • 榆次話的疊字詞發音特點是:前字促化為入聲(主元音弱化為ʌ),後字保留原音節,變調規律:
    • 平聲或陰入字相疊,首字促化為陰入聲,如:
稀稀ɕiʔ²¹ ɕi¹¹
金金ʨiʌʔ²¹ ʨiŋ¹¹
房房fʌʔ²¹ fɒ¹¹
姑姑kuʔ²¹ ku¹¹
婆婆pʌʔ²¹ pʌə¹¹
絡絡luʌʔ²¹ lua¹¹
窟窟kʰuʌʔ²¹ kʰuʌʔ²¹
    • 上聲或陽入字相疊,則前字變陽入,主元音弱化為ʌ,後字變平聲(入聲字變陰入),如:
粉粉fʌʔ⁵³-⁵⁴ fəŋ⁵³-¹¹
鼻鼻piʌʔ⁵⁴ piʌ⁵⁴-²¹
    • 去聲字相疊,則前字變45調入聲,主元音弱化為ʌ,後字變上聲,如:
豆豆tʌʔ³⁵-⁴⁵ tʌə³⁵-⁵³
柱柱ʦuʔ³⁵-⁴⁵ ʦu³⁵-⁵³

其他

入聲字在上聲、陽入字前變作45調,如:

熱水za²¹-⁴⁵ su⁵³
喝酒xa²¹-⁴⁵ ʨiə⁵³
十五sʌʔ²¹-⁴⁵ u⁵³
七十ʨʰiʌʔ²¹-⁴⁵ sʌʔ⁵⁴

變音

同一字詞在不同詞彙中時,在聲母韻母聲調等方面可能會有變化,如:

  • 我 ŋie⁵³
  • 我們 ŋʌʔ⁵³-⁵⁴ məŋ
  • 我媽 ŋaʔ⁵³-⁵⁴ mɒ¹¹


文白異讀

由於歷史上直至當代,榆次話都受到共同語(歷史上的官話及現代普通話)的不斷影響與同化,榆次話產生了較成體系的文白異讀系統。一般來說,日常生活用語中多使用白讀音,而書面語及新詞彙中多使用文讀音。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讀音和文讀音也在不斷變化,主要的趨勢是白讀音逐漸消失,新的文讀音逐漸取代老的文讀音,文讀音逐漸取代白讀音。如今,許多字詞的白讀音已經很少有人使用,趨於消失。

詞彙

名詞

單字名詞常使用疊字及兒尾圪字頭等來構詞,但多數情況下與單字詞在意義或感情色彩上有顯著的差別。如:門(子)、門兒、門門,這三個詞分別表示「一般意義上的門(如家門,院門,房門等等)」、「抽象的門(如閥門電門等等)」、「小的門或形狀像門的東西(如櫃子的門,鳥籠的門等等)」。榆次話中的疊字詞及兒尾詞,一般不能隨意用單字詞替換。

例:

更多資訊 單字詞(子尾詞), 兒尾詞 ...

動詞

與名詞常疊用的情況相反,榆次話的單字動詞不可以直接疊用,而只有形如「說一說」、「眊一眊」等形式的疊用,而雙字動詞可以直接疊用,如「拾掇拾掇」、「圪老圪老」。另外,單字動詞大多可以加「圪」前綴,表示短暫、輕微的動作,形成如「圪坐」、「圪塞」式的動詞。

語法

歷史

內部差異

地理差異

榆次境內東西南北各處方言皆與城內有較明顯的差異。

  • 城西同蒲鐵路以西的近郊,郭家堡、使趙等地區,部分效攝細音字有和流攝相合併的現象,如:小=ɕiə⁵³(音同朽)。
  • 城區之西北方向多數鄉鎮(張慶鄉北部、使趙、鳴謙等地),「我」字發音為零聲母,我=ʌə⁵³。
  • 城區以西多數地區深臻增梗等攝較城內話開口略大,鼻韻尾的鼻化色彩較重,如:星=ɕiʌ~¹¹。
  • 北山部分地區(沛霖鄉一帶)平聲字調值為22,上聲字單字調值為323或434,流攝主元音為ei。
  • 城區西南的東陽及修文鎮南部(靠近太谷縣)一帶,有部分書母、生母、日母等的合口字輕唇音化的現象,如:書=fu¹¹,軟=ve⁵³。

人群差異

在市區一些廠礦單位(以晉華錦綸及各學校、機關單位等為典型)的40~70後人群間,多流行使用新派榆次話,尤以女性為更多,甚至30後女性也有不小比例的人群講新派榆次話。

新派與老派之間沒有嚴格的界線,大致上存在著隨年齡由老至少逐漸向更接近普通話的方向過渡。

與老派相比,新派榆次話在聲母上的變化並不大,只是更趨向於使用文讀,而在韻母上,則有很大的異同。


典型的新派榆次話音系

聲母
p 巴布北板 旁鋪怕潑 m 棉妹門木 f 馮富父伏 v 文外碗物
t 低杜動旦 天糖套透 n 怒鬧年納 l 里臉淚列
ts 住止張中 tsʰ 瓷此處出 s 死傷樹濕 z 人忍讓如
擠雞據甲 tɕʰ 妻起犬曲 ɕ 西戲孝席
k 鋼古櫃國 康苦庫客 ŋ 我昂安岸 x 海猴貨活
ø 兒野玉約
韻母
a 巴沙八殼 ia 加假劫別 ua 奪化說洛 ya 絕缺越閱
幫嘗當張 iaŋ 江梁陽強 uaŋ 霜廣壯黃
e 板旦砍旱 ie 寫姐邊錢 ue 川歡戀酸 ye 靴元遠捐
au 毛刀老好 iau 小條苗嬌
ei 貝眉飛給 uei 毀雷誰追
əɯ 手走口 牛久秋幼
ɤ 坡可者 火多坐
ɿ 資知事時 i 地比里幾 u 布畝務 y 呂娶
ar 耳兒二爾
ai 賣來改海 uai 怪壞快踹
əŋ 門盟問升 彬尋心星 尊宗困送 均軍訓論
əʔ 不十直尺 iəʔ 急一笛鼻 uəʔ 突粥骨律 yəʔ 足俗曲局

其他

方言島

榆次在歷史上一直是移民遷入較多的地區,民國後至今,尤其在1949年以後,更有各地遷來民眾定居榆次,境內散步著眾多的其他方言的方言島:

  • 冀魯官話、中原官話
    • 王湖村,清朝至民國,多自山東省移民而來
    • 直隸莊村北關村,自明朝至1960年代,多自河北省移民而來,現已經拆遷
    • 南關村,已經拆遷
    • 窯上村
  • 吳語
    • 經緯廠,上海及周邊地區,50年代隨企業遷來
  • 東北官話
    • 橋西街,70年代前後,隨企業遷來
    • 道北西街正太街蘊華街附近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