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寧市松柏鎮和水口山街道,總分布範圍達120公頃。遺址包括19處地面遺蹟和地下遺蹟,反映了水口山鉛鋅礦的發展歷史。水口山鉛鋅礦冶遺址於2011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18年被列入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和中國城市學會聯合發布的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2]。
歷史沿革
常寧地區自古就有礦業生產,江洲遺址就發現商周至宋代冶鑄、製陶、鑄造等重要遺蹟和遺物[3]。水口山地區的礦冶開採歷史悠久,據《常寧縣誌》記載:漢代境內居民已掌握簡單的採礦和煉銀的技術,常寧有「茭源銀場」;唐肅宗至德至上元年間(756-762年),茭源銀場「增坑冶10餘所,其利甚盛」;宋代朝廷委派場監管理茭源銀場,收為官辦;明代委派內宦管理,均嚴禁私人開採。清政府於1896年正式成立水口山礦務局[4]。
遺址分布

地面遺蹟由工業遺蹟和革命遺蹟組成:主要的工業遺蹟有:
- 龍王山礦石採選場遺址。清政府派俞光容主持開採,主要開採鉛、銅、鋅、金、銀、鈦、錫、硫、鐵、鉬等礦石。1980年10月開始機械化大面積開採。
- 水口山第三冶煉廠早期建築群:1938年11月始建於清末的「湖南黑鉛冶煉廠」廠房被火災焚毀,次年搬遷至常寧松柏鎮,新建了松柏湖南黑鉛廠,1940年建成投產。1944年日寇進逼衡陽,水口山淪陷,廠房設備破壞殆盡,生產全部停止。1952年起恢復生產,現保存有建廠時完整的多個冶煉車間和生產線設備。隨著冶煉技術的不斷發展,原冶煉技術被淘汰,從2006年起停產。
- 水口山鉛鋅礦早期住宅群:建於清朝和1960年代初。
- 水口山鉛鋅礦專家樓舊址:1953年為解決援建鉛鋅礦的蘇聯專家的住宿而建,專家撤離後被作為鉛鋅礦辦公場地,現為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此外還有水口山鉛鋅礦辦事公署舊址、水口山鉛鋅礦辦公大樓、水口山礦務局職工醫院舊址、紅色會堂舊址、鉛鋅礦影劇院舊址和鉛鋅礦職工理髮店舊址等工業遺址。
革命遺蹟有:
- 老鴉巢冶煉遺址:此處冶煉遺址面積分布較廣,有多處冶煉爐渣、碳末遺蹟,現多被冶煉尾沙填埋。
- 斜坡式礦井(憶苦窿):此處礦井始采於光緒十六年(1896年),井口迎南而開,呈斜坡式。進入礦井向左折回,再向右為寬敞的礦井歇台,面積達720平方米。現存有大量的舊式採礦工具,遺址周圍還有很多處冶煉遺蹟。1968年曾開闢憶苦思甜場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人民參觀。
- 水口山鉛鋅礦二號豎礦井是鉛鋅礦地下至地面礦石提拉主礦井,也是中國第一口采鉛豎井,井口海拔236.5米。始建於民國初年,初開是斜坡式礦井,後經技術改造,變成提拉式豎井。新中國成立後,多次對2號礦井進行了技術改造,現仍為鉛鋅礦出礦主井。
- 水口山鉛鋅礦五號豎礦井,始建於1957年,設雙層雙罐,分主罐和副罐,主罐用於生產,副罐用來載人,是建國後開拓的第一個采鉛豎井[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