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芭樂特

2006年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拉特
Remove ads

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英語: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註 1])是一部於2006年上映的喜劇電影,此電影為英國與美國聯合製片,由英國喜劇演員薩夏·拜倫·柯恩飾演。該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哈薩克記者「芭樂特」在美國的旅行故事。續集《芭樂特電影續集》定於2020年10月23日在亞馬遜影片播出。

快速預覽 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故事梗概

該片講述「芭樂特」(Borat)離開在哈薩克的家前往美國,並遵照哈薩克信息部的吩咐攝製紀錄片。他留下自己的母親、妻子和村子裏的強姦犯,與胖子製片人Azamat一起上路。片中表現了芭樂特與美國人進行採訪及交流的場景。拍攝期間,受訪者都以為芭樂特真的是一個不懂美國習俗的外國記者。

剛來到紐約,芭樂特在電視上看到《海灘遊俠》的片段,立刻愛上巨胸女主角帕米拉·安德森。加上收到電報,芭樂特得知家鄉的妻子被一隻熊蹂躪至死,他因此非常高興,決定前往加州洛杉磯尋找帕米拉。但由於製片人Azamat認為猶太人製造了9/11事件,不敢再坐飛機,因此芭樂特決定學習駕駛,但是手頭預算有限,因此只買下一輛舊雪糕車。芭樂特立志要「取得」帕米拉的「vahjeen」(英文諧音處女/virgin),娶她為妻。

遊歷全國期間,芭樂特一直為紀錄片尋找拍攝素材。他訪問過女權主義者、同性戀遊行人士、政治家、一群玩Cee-Lo骰子賭博遊戲的黑人男生見面。另外,他在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打斷主持,又在牛仔競技比賽中,大唱「哈薩格斯坦國歌」(曲調實為美國國歌,歌詞則完全虛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他在猶太人開設的小旅館過夜,並嘗試買槍保護自己,以防猶太人襲擊。不過,由於芭樂特不是美國公民,不能買槍,他於是買了一頭熊。芭樂特又在美國南部為了學習社交禮儀而參加了上流社會晚宴,他也為了買給帕米拉禮物而拜訪了古董店,但是意外地毀壞了很多玻璃品和陶器。

回到酒店,芭樂特看到Azamat拿著帕米拉的照片手淫,兩人裸著身體打架,打到走廊、電梯,到最後打到正在進行活動的舞會會場,才被保安制止。

Azamat得知芭樂特去加州的目的後,氣憤地拋棄了芭樂特,拿著他的護照、錢和之前買的熊離開。芭樂特十分低落,與三個南卡羅萊納大學的學生交談時,看到了帕米拉主演的色情片《Pam and Tommy》。芭樂特得知帕米拉不是處女,心灰意冷,燒掉了帕米拉的雜誌。

第二天,芭樂特誤入基督教五旬節運動的活動,見到了共和黨國會議員Chip Pickering和現任密西西比高院法官James W. Smith, Jr.。芭樂特在活動中學著原諒Azamat和帕米拉。後來,他與一群教友乘巴士到了洛杉磯,芭樂特看到Azamat在街頭扮演20世紀初美國笑匠奧利維·哈代英語Oliver Hardy,但以為Azamat正在扮演希特拉。兩人最後和解,回到酒店,Azamat告訴芭樂特怎麼把帕米拉得到手,在這一段中可看到之前Azamat帶走的那頭熊的頭在冰箱中。

芭樂特最後在加州橘郡的維珍音樂店簽名活動,見到夢寐以求的帕米拉。芭樂特藉故向帕米拉展示本國「傳統結婚麻袋」時,將帕米拉強行塞進麻袋。場面一片混亂,芭樂特追著受驚的帕米拉到停車場,才被保安制服。芭樂特後來娶了在路上認識的黑人妓女Lunenell(由同名女喜劇演員飾演)為妻,一同返回哈薩克老家。

Remove ads

製作

本片大部分場景沒有劇本指導,大部分角色人物都不是專業演員,更加沒有告知其演員身份和正在拍攝電影之事,幾乎以真人秀甚至是整人節目的方式拍攝。只有芭樂特、Azamat、帕米拉·安德森科恩的老友[1])、妓女Luenell、店主Ashwin、芭樂特家庭成員、以及告知芭樂特妻子去世消息的電報報信員,是專業演員。

片中關於哈薩克的描述,與該國真貌幾乎毫無聯繫。片中,芭樂特家鄉的村莊實際上是在羅馬尼亞歌羅德村英語Glod, Dâmboviţa拍攝的。飾演芭樂特妻子的女演員,則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而移民到羅馬尼亞的哈薩克人。芭樂特鄰居叫「努爾蘇丹·圖亞克拜」,實際上是哈薩克總統諾爾蘇丹·拿薩巴耶夫和反對黨的扎馬可汗·圖亞克拜兩人名字的混合體。片中有被指是哈薩克總統的大幅照片,其實是亞塞拜然總統蓋達爾·阿利耶夫

片中並沒有使用哈薩克語,據稱是說哈薩克語的對白其實是羅馬尼亞語。片中使用的西里爾字母是俄語形式,而非哈薩克語形式,而且片中書寫的「哈薩克語」不是拼寫錯誤,就是胡言亂語。例如,宣傳海報上寫的「BORДT」,就使用了西里爾字母的D代替英文的A。另外,芭樂特自己使用的則是拙劣的希伯來語。扮演其拍檔Azmat的基尼夫·大衛頓英語Ken Davitian使用的是有東部口音的亞美尼亞語[2]。另外,片中使用的一些詞語還取自斯拉夫語族,例如芭樂特的招牌問候語「jagshemash」(jak się masz)和「chenquieh」(dzienkuje[3] 則分別是波蘭語(或相關語種)的「你好嗎」及「謝謝」。芭樂特介紹自己家的時候對自己吵鬧的牛說「Tishe」,該詞在俄語南斯拉夫語捷克斯洛伐克語中表示「安靜」(分別拼作тишеtiše)。

據報道,整個電影製作過程中,芭樂特的古怪行為導致了92次報警。[2]

Remove ads

電影歌曲

芭樂特電影配樂是2006年10月24日在iTunes商店發布,2006年10月31日於實體商店銷售。專輯中收錄的電影音樂,五首題為「Dialoguing excerpt from moviefilm」,以及備受爭議的反猶太人歌曲「在我的國家出現了問題英語In My Country There Is Problem」,源自電視節目Da Ali G Show英語Da Ali G Show[4]

軼聞

當以色列記者採訪薩夏·拜倫·柯恩在片中為什麼使用希伯來語時,科恩回答說:「噢,我看你在說哈薩克語!」[5]

2012年3月,哈薩克運動員瑪麗亞·迪米崔安科(Maria Dmitrienko)在科威特舉辦的國際射擊比賽中獲得金牌,奏國歌時播放的是芭樂特電影中惡搞的「國歌」,迪米崔安科全程沒有發覺,手放胸口聽完了整個歌詞,之後舉辦方表示該事件是由於工作人員在網路上下載了錯誤的國歌所致。此事件後哈薩克政府出台政策要求運動員必須能分辨國歌。[6]

獲獎情況

金球獎[5]

  • 最佳影片提名(音樂劇及喜劇)。
  • 最佳男演員獎得主(音樂劇及喜劇):薩夏·拜倫·柯恩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7]

廣播影評人協會[8]

  • 最佳喜劇電影獎得主

舊金山影評人協會[9]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來源請求]

英國影評人協會[來源請求]

獲選十大影片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