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蘭總督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蘭被佔領土總督府(Generalgouvernement für die besetzten polnischen Gebiete),通稱總督府(德語:Generalgouvernement;波蘭語:Generalne Gubernatorstwo;烏克蘭語:Генеральна губернія)是1939年10月下旬波蘭戰役後,在德國軍隊所佔領的波蘭領土中成立,未直接與德國合併的部分[1]。1941年7月22日,巴巴羅薩作戰一個月之後,希特勒頒布法令,宣布自8月1日中午將部分波蘭前東部領土併入波蘭總督府[2]。
因德國曾在海牙公約上簽字,因而德軍在波蘭的一系列行為都是違法的[3]。波蘭總督府並不是一個傀儡政權,其統治者在戰爭期間並沒有任何與波蘭人協作的計劃。納粹政權甚至避免在政府公文中出現任何有關波蘭的字眼。這一地區唯一僅存的帶有波蘭色彩的事物是其貨幣茲羅提,而這也是用於作為宣傳。德國的最終目標是要讓這一地區成為德意志民族居住地區[4]。
Remove ads
歷史
- 1939年10月12日,希特勒簽署法令,宣布德軍在波蘭的佔領區由波蘭佔領區總督接管,並任命漢斯·弗蘭克為總督,法令最終在10月26日生效。最初,總督的辦公室位於羅茲,不過在11月9日,羅茲併入德國,因此在11月13日,總督辦公室遷至克拉科夫瓦維爾城堡。[5]
- 20日,德國和總督轄區的邊界再次微調,少量地區併入德國。[5]
- 11月21日,德國和斯洛伐克簽署協議,總督轄區南部兩塊波蘭和斯洛伐克的爭議領土正式併入斯洛伐克。關於名稱,最初波蘭總督府的正式名稱是「波蘭被佔領領土總督府」,但到了1940年7月31日,在希特勒的授權下,弗蘭克將部門的正式名稱簡化為「總督府」。
- 1941年7月22日,希特勒宣布加利西亞地區自8月1日中午由總督接管。[6]
- 1944年3月,蘇軍在普羅斯庫科-切爾諾夫策攻勢中,進入了總督轄區。
- 1945年1月19日,蘇軍解放克拉科夫,整個總督轄區也在2月解放,但在解放克拉科夫前一天,弗蘭克逃到巴伐利亞,成立總督府外地辦事處,作為總督府的分支機構。
- 1945年5月4日,漢斯·弗蘭克在總督府外地辦事處被美軍逮捕,波蘭總督府自此倒台。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波蘭總督府分被劃分為四個大區(Distrikten)。分別是華沙大區、盧布林大區、拉多姆大區和克拉科夫大區。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之後,之前屬於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東加利西亞也被劃入波蘭總督府,成為其第五個區加利西亞大區。波蘭總督府1941年6月前接壤德國、蘇聯和斯洛伐克,新增加利西亞大區後,除德國外,與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和烏克蘭總督轄區接壤。
五個區下設有Stadtkreise(設於都會)和Kreishauptmannschaften (設於農村)。1941年9月15日發布了一項法令,幾個主要都市的名稱被改回其歷史上的德語名稱或另起德語名稱。但其過去的名稱仍然有效。 五個大區詳細情況如下:
波蘭總督府的財政長官盧茨·格拉夫·什未林·馮·克羅西克曾因財政問題而提議將五個大區合併為三個大區。[7]他曾在1943年3月宣布加利西亞大區和克拉科夫大區合併。
Remove ads
人口
波蘭總督府區域內最初人口約有1200萬人。不過後來約有860,000波蘭人和猶太人被驅逐出這一區域。加上疾病和飢荒的影響,這一地區從1941年開始出現人口減少。
有約100萬波蘭人被驅逐到德國從事強制勞動,其中有許多就死在德國。在1940年,德國在這一地區實施人種劃分,每個種族獲得的權利並不相同,由高到低是:
- 來自德國的德意志人(Reichdeutsche );
- 來自德國以外的德意志人;
- 德國以外的德意志人、與德意志人結婚的人及其家庭;
- 烏克蘭人;
- 高地人;
- 波蘭人;
- 吉普賽人;
- 猶太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