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口港
1925年启用的一个港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口港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為全國主要港口之一和海南省最大的港口,目前有三個港區,2017年貨櫃吞吐量達到163.3萬標準箱。[2]

歷史

南宋時期白沙津由颶風海浪衝擊自成一港,時稱「神應港」。後又產生一片浦灘地,時稱海口浦(亦稱環海浦)。自明朝以來海口浦成為瓊州客商往來的中心和貨物集散地。清設「常關總局」,此時期港口對外貿易有較大發展。
1858年,天津條約辟瓊州為通商口岸。1876年瓊州海關(簡稱「瓊海關」)在海口設立。同時成立瓊海關稅務公署,並在長堤建設碼頭。1925年海口所城城牆拆除,建長堤碼頭堤岸,連成今天的長堤路。1926年海口設市,始稱海口市,長堤碼頭便因此成為海口港碼頭。1934年由商人集資在秀英灣西海濱興建淺水碼頭1座,因其鄰近書場村而稱為書場碼頭,1935年投入使用。一年後,因港口離市區遠,陸上交通不方便,改作駁船停泊碼頭,後因被颱風海浪襲擊毀壞而作廢。
海南日占時期,日軍於1940年在原書場碼頭東側建1座長74.9米,寬16—20米的秀英棧橋碼頭,俗稱秀英碼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遭到英美飛機轟炸。加之因國共內戰等原因碼頭無法得到修復,幾近荒廢。
Remove ads
1950年海口港分為長堤碼頭、秀英碼頭。
1952年底對秀英碼頭進行修復;原長堤岸的內港碼頭進行了航道和港池疏浚。
1956年海口港址遷至秀英,秀英碼頭改稱為海口港,俗稱秀英港;長堤港址稱內港(後經擴建工程又稱海口新港)。
為海口港長堤碼頭,前稱海口內港,1973年海口內港擴建工程開工。1976年3月竣工,擴建後年吞吐量可達40萬噸。同年8月廣東省政府將海口內港更名為「海口新港」,並成立海口新港港務局。1985年增建輪渡碼頭。1996年貨物吞吐量達410萬噸,進出口旅客327萬人次,汽車通過量30.5萬輛次。2011年已停止使用,全部功能轉移至秀英港。
為海口港秀英碼頭,1952年海口港秀英碼頭動工修復。1954年正式投產,年設計通過能力15萬噸。1974年進行二次擴建,擴建後年設計通過能力35萬噸。1983年動工興建客運碼頭、東駁岸、西駁岸工程,1985年投產。1990年代建設萬噸級泊位和新的國內輪渡客運大樓。1996年貨物吞吐量達533.9噸。貨櫃碼頭工程於2009年投產。
古稱「烈樓港」,位於今秀英區新海村,隋唐期間為島內貨物運輸主要港口,後因距離府城較遠,島內貨物運輸和仕商往來不便,因此,烈樓港逐漸衰落。後作為新海鄉漁港使用。2013年,新海港輪渡碼頭一期開工建設,並於2015年底建成投產。二期於2016年開工,2017年建成投產。
為解決海南島內電力供應問題,1986年4月於馬村興建馬村電廠,同時建馬村港卸煤港口碼頭,1987年12月建成。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臨時進出外籍油輪的口岸。同年9月驗收合格投產。1989年海南裕環廠和中國石化各在馬村港建成一座專用碼頭。2007年興建散雜貨碼頭。
港區分布
海口港現有秀英港,新海港,馬村港三座港區。
港口設施
分為貨櫃碼頭,散貨碼頭,輪渡碼頭三種不同功能的碼頭,共有近30個生產泊位,最大可停泊5萬噸級船舶,配備塔吊15座,其中輕型塔吊3座。貨櫃吊7座,其中輕型貨櫃吊1座。客運方面擁有5000噸級渡輪泊位7座,3000噸級渡輪泊位5座。建有5000平米客運大樓一座。另配備海警,後勤保障等專用碼頭。
為渡輪碼頭,共有16座輪渡泊位,其中5000噸級泊位14座,1萬噸級泊位2座。擁有臨時客運大樓一座,另配備貨車檢查站,交通征稽等設施。目前正在建設碼頭綜合樞紐項目,計劃於2022年建成。
為散貨碼頭,生產泊位共計2座,均為4萬噸級泊位。另有電廠專用碼頭3.5萬噸級泊位1座,共配備14台塔吊及2台輕型塔吊。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