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淮北鹽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淮北鹽區淮北鹽特區[1]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共政權依淮北鹽場蘇北沿海地帶設置的特殊縣級行政區,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

歷史

1946年11月始置,中共華中分局組織部長曾山蘇皖邊區政府副主席方毅杜李前往陳家港組建淮北鹽特委、淮北鹽特區。1945年11月下旬,中共淮北鹽特委在陳家港正式成立,成員為杜李劉雲許戰夫田浮靜孫篤生等5人,杜李任書記兼淮北鹽警團政委,孫篤生任淮北鹽務管理局局長,田浮靜任組織部長,朱士俊任宣傳部長,胡克揚任敵工部長,滕維剛任民運部長。後朱士俊胡克揚滕維剛等為特委成員。鹽特委出版機關刊物《鹽場雜誌》、《鹽場大眾》報(後改為《淮北鹽工報》)。[2]其背景是1946年3月8日,蔣介石致電軍調處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要求退還被新四軍占領的兩淮鹽場遭拒絕。全面內戰爆發後,淮北的灌西、灌東、新灘三大鹽區的各舊公司老闆在上海、南京等地呼籲連雲港新浦的國軍收復陳家港,獨占淮北鹽場。中共華中分局認為原鹽關係到民食軍需,是華中解放區最重要的財源,決定在陳家港鹽區絕不後退一步,在灌河南岸與北岸的國軍對峙,為此成立淮北鹽特委、淮北鹽務局,灌雲和濱海兩縣將鹽場和鹽場生產有關的鄉鎮地方政權劃交淮北鹽務管理局管轄,鹽特委統一領導鹽區的黨、政、軍、稅收、企業、以及「灶民聯合會」、碼頭工會等群眾組織的全面工作。[3]原有鹽警隊擴編為五個連的鹽警團作為軍事鬥爭的骨幹。

淮北鹽特區為「政企合一」的特殊機制,成立初期設5個區及10鄉:

  • 堆溝區,轄埒南鄉、海燕鄉、堆溝鎮燕尾鎮
  • 陳家港區(後改為陳港市),轄東港鄉、港南鎮、港北鎮。
  • 灌東區,轄陳北鄉、新灘鄉、蒲港鄉、海堤鄉、三圩鄉、八圩鄉、淮河鄉。
  • 新灘區,轄堆東鄉、堆西鄉、淮東鄉、新生鄉、裕華鄉、頭罾鄉
  • 潮河區(後改為船舶區),轄中山河鄉、頭罾鄉。

轄區範圍因政局變化而多有變遷,包括今連雲港市鹽城市的贛榆、雲台、灌雲、響水、濱海、射陽等六個縣區[1]

1947年5月25日趁國軍整編第44師向鹽阜區掃蕩之機,海州鹽警支隊和淮海商巡總隊共3000多人渡過灌河,攻占陳家港,淮北鹽務局損失原鹽18萬多擔。[4]鹽特委和鹽務局撒出陳家港後,轉移到八灘頭罾等地。1947年8月鹽阜鹽務局併入淮北鹽務局。1947年l1月,商巡總隊和鹽警支隊合編為鹽警總團,總團長丁國清,轄11個大隊約6800多人。1947年12月,淮北鹽特區改稱兩淮鹽特區。1948年3月,濱海縣大隊與鹽警縱隊合編組建鹽警獨立團,團長林壽順、政委杜李兼,轄3個營1000多人。1948年4月5日,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在淮北鹽警團和濱海縣總隊配合下,於4月6日晨收復陳家港。1948年7月28日,淮北鹽警團的3個連去華中六分區執行任務,徐繼泰屬下馬洪亮部以三個營渡灌河再次攻占陳家港。1948年8月31日夜,淮海獨立旅(蘇北軍區副司令員兼淮海軍分區司令員覃健任旅長)和淮北鹽警團攻占陳家港。[5]1948年10月,改回原稱淮北鹽特區。1948年11月7日,淮北鹽特區全部解放。1949年4月,蘇北行政區成立後,再改稱兩淮鹽特區,淮南鹽區為其所轄[6]。1949年9月,兩淮鹽場特區撤銷。[7]

1952年,蘇北行政區併入江蘇省。1953年2月,淮北鹽務局劃歸中央輕工業部為部屬央企,[8]中共江蘇省委撤銷淮北鹽特區,鹽場的地方政權職能劃歸新海連市縣級市[1],成立了新海連市鹽區人民政府,中共淮北鹽場特區委員會更名為中共淮北鹽場委員會受新海連市委領導。新海連市鹽區後劃入響水縣陳家港鎮[9]

Remove ads

紀念

陳家港鎮北郊灌河岸邊的「淮北鹽場人民烈士紀念塔」和「淮北鹽場人民烈士陵園」,1951年7月籌建,11月7日淮北鹽場解放三周年紀念日竣工。1988年被響水縣鹽城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被鹽城市人民政府和江蘇省鹽業公司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

淮北鹽場革命烈士紀念館: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底對陵園進行修繕整理時擴建。江蘇省委書記韓培信題寫館名。[10]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