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淳化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淳化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原稱龍門禪院,為源頭村龍門寺的下院。北宋開寶(968~976年)年間重建,淳化二年(991年)改稱淳化寺。雍正、嘉慶、民國年間均曾維修。
淳化寺曾被圈入陽高中學院內,正殿四周曾搭建雜亂民房甚多,整修後均被拆除。
建築
淳化寺現僅存正殿一座,為金代遺構,另有宋代石經幢兩通。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1],形制古樸,出檐寬大,檐角揚起。殿內構架用料寬綽,規整嚴謹[2]。
兩通宋代石經幢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分別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和《尊勝陀羅尼經》。
正殿北牆下有一塊題詩碑,落款大定己丑(1169年),刻有縣令李晏的兩首詩《游龍門山寺,宋家莊阻雨,凌晨至羊羔喜晴書,路中即事》和《游龍門回投宿淳化寺》[3]。
保護
2001年6月25日,淳化寺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類,編號5-236,時代為金[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