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map
Remove ads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早期建築,現存有二十座,主要分佈在現清華大學校園西區,且皆為1935年以前的建築。

快速預覽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未名湖燕園建築以及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一起作為首批中國大學校園內歷史建築群,於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16年被列入為「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2]

歷史

Thumb
1909年斐士的校園規劃

清華建校前,近春園已經荒蕪多年,併入清華園後也長達十八年的時間裡並未有建設。而清華園當時有工字廳古月堂永恩寺等園林建築[3]

清華第一個校園規劃與工程是由美籍奧地利人埃米爾·斐士(Emil Sigmund Fischer)負責的,設計時間約在1909年,建設時間是1909年至1911年清華開學前[4]。斐士的規劃保留的皇家園林的山水環境;拆除永恩寺、土地廟和飯房; 建設了二校門清華學堂西部、北院、二院、三院、同方部、校醫院等。建築風格多為歐洲建築形式,實現中西合璧。除此之外,還規劃了功能分區、完整的道路系統和現代水電等服務設施。工程費用總計50萬兩白銀,約合35萬美元,建築總面積至少21018平方公尺[3]

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小丹納英語Richard Henry Dana Jr.為清華制定第二個校園規劃[5]。在此規劃中,布置兩個學校:東部為八年制留美預備學校,西部為四年制綜合大學。[6]在東部,以大禮堂為中心區,並採用美國常青藤學校的方院式布局及建築風格,規劃中還準備拆除二院同方部,以佈置周邊教學樓、宿舍與食堂,但均未實現;在西部,以近春園為中心,園中島內設圖書館,湖的北側建有4000座的禮堂,並在湖的周圍設置教學樓,校門選在近春園南側,北部為學生生活區,然而此設計也未實現。這個規劃主要只建成了「四大建築」。從此「四大建築」象徵並代表著清華大學校園建築的主流風格。[3]

墨菲完成的規劃有:1916年清華學堂大樓向東擴建、1916-1919年建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1917至1920年建成大禮堂,以及大禮堂一帶的佈局。在工字廳前樹林中,還規劃了五棟別墅式住宅,二校門附近則設後勤輔助建築。[7]經過此規劃建設後,到了1928年,除工字廳外,清華建築面積達45500平米,校園占地約為1200餘畝。[8][9]

1928年,清華改制為國立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委託任職於天津基泰工程公司楊廷寶承擔設計規劃。1930年,清華完成第三個校園規劃圖,此規劃將原本分成留美部與大學部的清華合併設計成一個綜合性大學。在近春園部分,近春園荒島中心上設置博物館、環湖五棟學術建築、校河北岸佈置3棟學術建築、校園西北角高地建氣象台,並在荒島四周採用規則半圓環狀水渠與整齊對稱的道路系統[3]。在大禮堂部分,大禮堂作為學校集會中心擴增座位數,擴建圖書館、後體育館,拆除二院、三院、同方部以新建教學樓、食堂、學生活動樓,男女生宿舍分別設置在運動場南北兩端,大草坪南端建設行政樓等。然而,實際規劃建成的只有「新四大建築」:生物學館氣象台明齋、圖書館二期[7]

1931年,梅貽琦就任校長後,聘請沈理源擔任清華主要建築師,沈理源設計清華許多建築,然而並沒有完整的校園規劃,「有建築而無規劃」使得清華校園變得雜亂[3]。沈理源設計了化學館電機工程館機械工程館航空館舊大飯廳後體育館、七棟新林院建築、西校門水力實驗館、靜齋、善齋、擴建西院、平齋、新齋、電話機房、普吉院等。[7]

Remove ads

保護地帶

Thumb
1914年清華大學校園規劃

1992年,清華早期建築劃定了保護範圍與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10]

建築內容

早期建築主要分成三部分[11]

第一部分是清華園清代建築工字廳古月堂;1909年至1912年建造的清華學堂(包括1916年擴建部分)、同方部等。

第二部分是1919年至1925年建造的「四大建築」,即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一期工程)、體育館(現西體育館)等。

第三部分是1931年至1935年建造的生物館(現生物舊館)、化學館、圖書館(二期工程)、氣象台(現天文台)、校門(現西校門)、電機館(現新聞與傳播學院宏盟樓)、機械館(現熱能工程系系館,包括二校門東側小樓);明、新、善、靜、平「五齋」學生宿舍[12][13]

建築一覽

更多資訊 名稱, 圖片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