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湘陰文廟

宋代古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湘陰文廟,位於湖南省湘陰縣文星街道東湖西岸,弼時街25號。

快速預覽 湘陰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現為湘陰縣博物館所在地[1]

歷史

清朝道光三年的《湘陰縣誌》載:湘陰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崇寧初年,徙建學城東義勝坊,即為今址。元末毀於兵火。明清兩代多次予以維修、加修、重修。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湘陰文廟已是「規模宏麗,遂甲於湖以南」,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組成若干庭院[1]

抗日戰爭期間,做為湘北會戰主戰場的湘陰縣多次遭受日軍轟炸,文廟建築損失慘重。忠孝悌義祠、詩禮堂、仰高亭、毓粹門、觀德門、鼓亭、鐘樓、仰高門、景行門、明倫堂崇聖祠等不復存在[1]。1940年代末是中國國民黨湘陰縣黨部和湘陰縣政府所在地。1949年8月2日,接管湘陰縣的晉中南下工作團第五中隊入駐湘陰文廟。8月3日,在大成殿宣布成立湘陰縣人民政府。8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湘陰縣委員會。至1956年,為中國共產黨湘陰縣委員會的機關辦公場所[2]

1954年,湘陰縣為拓展城鎮交通,在文廟建築廢墟之上開闢弼時路,遂將湘陰文廟分為前後兩部,前半部以櫺星門、金聲、玉振坊、太和元氣坊及泮池、狀元橋為主,後半部僅存主體建築大成殿。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湘陰文廟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大成殿修繕第一期工程竣工,同時對文物保護範圍內的現代建築進行拆除、拆遷。1992年至1994年,國家文物局撥款進行第二期維修,主要修復大成殿中軸線上的聖時門、大成門、鄉賢祠、名宦祠,並增修孔子像,四賢人像,及佛龕。1997年9月,開始第三期維修工程。1998年8月竣工,湘陰文廟成為湖南全省保存最好的文廟之一[1]。2013年,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Remove ads

建築布局

湘陰文廟建築群南北長280米,東西寬50米,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前院由櫺星門、金聲坊、玉振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等組成;主院由聖時門、大成門、鄉賢、名宦祠、東、西廂房、大成殿等組成;後院由仰高亭、藏經閣、崇聖祠等組成,已毀於戰火。

現存大成殿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建,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高15米,為重檐歇山頂樣式。[4]

照片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