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滇池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滇池縣,西漢至南朝齊、梁時期的縣,在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遺址,轄境包括今晉寧區東部、呈貢區[1]。
歷史
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開益州郡,設滇池縣,為郡治[2],漢時產鐵,縣北有黑水祠[3]。王莽新朝時期益州郡曾改名「就新郡」[2]。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滇池縣曾與夷渠帥棟蠶及鄰近諸縣一同反叛,益州太守繁勝敗退朱提,次年武威將軍劉尚率軍平叛,到二十一年(45年)正月於不韋斬殺棟蠶,叛亂徹底結束[4]。三國蜀漢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郡治移至味縣[5]。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武帝劃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設立寧州[6],滇池縣為寧州治所[7],屬建寧郡[5]。太康五年(284年)[7],武帝廢寧州入益州;太安二年(303年),惠帝復置寧州,分建寧以西七縣另立為益州郡,滇池縣為益州郡治[8],永嘉二年(308年)改益州郡為晉寧郡[9]。東晉咸和八年(333年)被成漢吞併,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征滅成漢後復設晉寧郡,郡治改設於建伶縣[10]。南朝宋、齊屬寧州晉寧郡[11][12],齊時南中各地已被大姓爨氏控制,蕭梁僅能遙領寧州,到陳朝即不再統治寧州[13]。
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六月甲申朔,寧州刺史費統上書,報告滇池縣民董聰看到湖中有兩匹神馬,一白一黑,距岸邊百步之遙[14]。
2021年,河泊所遺址考古挖掘出有關滇池縣的實物材料,有「滇池長印」封泥、「滇池以亭行」及「己丑滇池守令邪龍長武」簡牘[15]。
Remove ads
地望
一般認為,漢晉滇池縣就是唐代的晉寧縣[16],隨著21世紀考古挖掘的推進,滇池縣故址確定為今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遺址[17]。
清阮元道光《雲南通志稿》根據《漢書》的記載「大澤在西,滇池澤在西北」,認為大澤與滇池澤並非同一個湖泊,滇池澤是今滇池,而大澤是陽宗海,漢代滇池縣應在後世宜良縣,並認為滇池縣範圍較廣,包括晉寧、歸化、宜良南部等地,西晉時滇池縣遷往晉寧[18]。陳澧《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同樣受《漢書》並列大澤、滇池澤記載的影響,認為大澤指撫仙湖,漢代滇池縣為後世河陽縣[19]。吳承志《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補正》指出《漢書》的「滇池澤」就是前文的「大澤」,並提出猜想認為「滇池澤」原是注釋,有「應劭曰」三字,但《漢書》在流傳過程中,蔡謨本漏標「應劭曰」,後人又將原為注釋的文字改與「大澤在西」並列,造成混亂[20]。丁謙認為滇池縣位置在後世的昆明縣[21]。阮福誤認為滇池縣原作「顛縣」,滇池原本也寫作「顛池」,認為該「顛」為「頂」之意[22],這一說法並無根據,只是依字形望文生義[23]。
Remove ads
紀念
1922年晉寧縣知事袁丕鏞在舊縣署立「漢益州郡滇池縣故址碑」一塊,由袁嘉穀撰題,陳榮昌書丹,碑高169厘米、寬75厘米。「文化大革命」時被拆毀搬走,1982年文物普查時尋訪找出,1985年重立於老縣府街原地[24]。
引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