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濱松基地

日本航空自衛隊位於靜岡縣的基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滨松基地map
Remove ads

濱松基地(はままつきち、JASDF Hamamatsu Airbase),是位於日本靜岡縣濱松市中央區西山町無番地的航空自衛隊基地。過去以濱松飛行場為中心並排設置南、北基地,現今已整合為同一個基地。

快速預覽 Hamamatsu Air Base浜松基地 Hamamatsu-kichi, 概覽 ...
Remove ads
Thumb
Hamamatsu Air Base
Thumb
濱松基地航空攝影(2021年)
Thumb
濱松基地航空攝影組合照。(1988年撮影の8枚を合成作成)

濱松基地過去曾經基於空防需求進駐過戰鬥機部隊,現今則為航空自衛隊新進飛行員的搖籃-第1航空團日語第1航空団的駐地。另外預警機部隊警戒航空團日語警戒航空団第602飛行隊日語第602飛行隊等單位也駐留在該基地。

基地司令官日語基地司令由第1航空團司令官兼任。

Remove ads

基地沿革

Thumb
1952年10月、保安隊航空學校設成立
Thumb
保安隊航空學校的學生(1954年2月)

日本陸軍飛行學校

濱松基地的前身為日本陸軍濱松陸軍飛行學校,最初為陸軍第一支轟炸機部隊飛行第7連隊練習部(訓練隊)的起降場。惟因適合的轟炸教練機延遲配備,導致連隊雖然早在1925年(大正14年)5月1日即編成,卻直到隔年10月才從東京府北多摩郡立川町移防並進駐靜岡縣濱名郡曳馬村(今濱松市中央區中心地帶)的現今基地所在。[2][3]

1933年(昭和8年)8月1日,配合陸軍飛行學校令改正(軍令陸第10號)及施行[4]濱松陸軍飛行學校成立。該校專門訓練轟炸機機組人員,直到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4年(昭和19年)6月,為因應戰況,濱松飛行學校改編為戰訓同步進行的濱松教導飛行師團[5]

1945年(昭和20年)4月,為了準備本土決戰,航空總軍司令部編成,統一指揮所有陸軍航空部隊[6][7],濱松教導飛行師團亦納入航空總軍麾下,並預定在決號作戰參加針對小笠原方面敵方航空基地的夜間攻擊[8]

同年4月18日、濱松陸軍飛行學校廢止[9]。7月10日,原陸軍飛行學校改編之教導飛行師團,其訓練單位與作戰單位分離改編[10][11][12]。各地教導飛行師團統合成為無冠上地名的教導飛行師團,並在其麾下設置第1至第6教導飛行隊[11][10][13]。濱松教導飛行師團因此變更番號為第4教導飛行隊[14][11]

8月、御前會議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中午玉音放送播出,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8月18日,陸軍全軍之作戰任務解除[15][16],各部隊逐次解散復員。

9月,美軍進駐並接收濱松飛行場,此後美軍將該地做為緊急降落預備機場使用。

Remove ads

濱松駐屯地

1952年(昭和27年)10月15日,美軍歸還濱松飛行場後,由警察預備隊改組的日本保安隊日語保安隊進駐,保安隊在此設立濱松駐屯地,成立保安隊航空學校(日後之陸上自衛隊航空學校日語陸上自衛隊航空学校的前身)。隔年11月20日,獨立第81特科大隊(日後之陸上自衛隊第107日語陸上自衛隊の独立特科大隊等一覧#第101特科大隊~第110特科大隊第116日語陸上自衛隊の独立特科大隊等一覧#第101特科大隊~第110特科大隊高射特科大隊的基幹)自針尾駐屯地移防至濱松駐屯地。

1954年(昭和29年)1月10日,保安隊第3管區航空隊於濱松駐屯地編成。同年7月1日,隨保安隊改制,由陸上自衛隊管轄濱松駐屯地[17]。9月10日第3管區航空隊更改番號為第3航空隊,並配合美軍歸還八尾機場,自濱松駐屯地移防至兵庫縣伊丹駐屯地八尾分屯地[18]

9月25日,第116特科大隊(配備M2 90mm高射砲)編成。10月20日,該大隊移防北海道東千歳駐屯地日語東千歳駐屯地

1955年(昭和30年)7月15日,為配合將濱松駐屯地移交給航空自衛隊,從保安隊航校改編的陸上自衛隊航空學校日語陸上自衛隊航空学校移防三重縣明野駐屯地日語明野駐屯地,同年8月1日,濱松駐屯地移交航空自衛隊,濱松駐屯地廢止[19]。9月20日,航空自衛隊濱松基地設立。

濱松基地(昭和)

在濱松基地正式掛牌前一年,空自部份的教育機構包括操縱學校、幹部學校、整備學校及通信學校等,已經陸續在濱松駐屯地設立。防衛廳技術研究所航空機試驗場亦在濱松設立[20]。因此基地設立後,上述單位就順勢以濱松為駐地,直到後期移防、遷校或廢止為止。

1955年(昭和30年)3月1日,臨時教材整備隊編成,該單位負責空自教育機關的教具製作。9月濱松基地掛牌後,即更改番號為教材整備隊日語教材整備隊。10月17日,基地開始噴射機整備人員教育。11月1日,航空自衛隊操縱學校更改番號為航空自衛隊第1操縦學校。12月1日,航空團及實驗航空隊編成。

1956年(昭和31年)4月1日,第1操縦學校移防山口縣小月基地日語小月航空基地。同年10月1日,航空團更改番號為第1航空團日語第1航空団。下轄配備F-86F戰鬥機的實戰部隊第1飛行隊日語第1飛行隊及第2飛行隊,第2航空團日語第2航空団第3飛行隊日語第3飛行隊 (航空自衛隊)亦在濱松編成。

1957年(昭和32年)1月9日,第2航空團麾下的2架F-86F於訓練中空中相撞,墜毀於天龍川河口,1名飛行員殉職。這是濱松基地設立以來的首起事故。同年3月31日,實驗航空隊移防岐阜縣岐阜基地日語岐阜基地。8月1日,技術研究所航空機試驗場亦移防至岐阜[20]。9月2日,第3飛行隊移防北海道千歳基地日語千歳基地

1957年6月4日,第1航空團麾下的1架T-33A教練機於起飛時失事,2名飛行員殉職。短短2週後的6月19日,第2航空團也發生1架F-86F戰鬥機於夜間訓練時在天龍川南方空域墜海的事故,1名飛行員殉職。有鑑於上述意外,空自於9月2日設立濱松管制分遣隊及濱松氣象分遣隊。同日,第2航空團移防至千歳基地。

1958年(昭和33年)1月16日,空自於濱松接收4架F-86D英語North American F-86D Sabre全天候攔截機,從此空自開始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同年3月18日,臨時救難航空隊於濱松設立。8月1日,濱松基地廢止,改設置濱松南及濱松北基地。第1航空團、濱松管制分遣隊及濱松氣象分遣隊移防北基地,留在南基地的臨時救難航空隊更改番號為救難航空隊。10月1日,救難教育隊及救難整備隊成軍。

1959年(昭和34年)6月1日,以下4個單位更改番號:

  1. 航空自衛隊整備學校更改番號為航空自衛隊第1術科學校日語航空自衛隊第1術科学校
  2. 航空自衛隊通信學校更改番號為航空自衛隊第2術科學校日語航空自衛隊第2術科学校
  3. 濱松管制分遣隊更改番號為濱松管制隊
  4. 濱松氣象分遣隊更改番號為濱松氣象隊

1960年(昭和35年)3月4日,7架F-86F在濱松基地進行特技飛行表演。其成果獲得航空幕僚長源田實空將的讚賞與認可。由於源田在戰前曾經率領海軍非正式3機表演隊「源田馬戲團」(源田サーカス)在日本各地表演特技飛行,在他的支持下,日後被稱為藍色衝擊波的空自飛行表演隊,於4月16日以特別飛行研究班之名成軍,隸屬第2飛行隊。而3月4日的演出被追認為隊史首次於濱松基地的公開展示飛行。

同年7月1日,救難航空隊本部移防琦玉縣入間基地

1961年(昭和36年)7月15日,保安管制氣象團於東京都府中市府中基地日語府中基地編成,濱松管制隊及濱松氣象隊納入該單位管轄。

1962年(昭和37年)10月1日,術科教育本部於南基地編成。

1964年(昭和39年)12月28日,飛行教育集團司令部自栃木縣宇都宮機場日語北宇都宮駐屯地移防進駐北基地。

1965年(昭和40年)11月20日,由於第2飛行隊即將於30日解散,特別飛行研究班改名為戰技研究班,並改隸於第1飛行隊麾下。

1969年(昭和44年)1月31日,教導高射隊於南基地編成,隸屬於航空總隊

1970年(昭和45年)8月19日,發生全日空175號班機劫機事件日語全日空アカシア便ハイジャック事件。被劫持的班機於濱松基地緊急降落。

1971年(昭和46年)3月1日,救難教育隊移防愛知縣小牧基地日語小牧基地,原小牧救難隊移防南基地,並更改番號為濱松救難隊

1976年(昭和51年)10月1日,中部航空音樂隊於南基地編成。

1979年(昭和54年)3月3日,第1飛行隊隨F-86F退役解散。4月1日,原駐宮城縣松島基地日語松島基地第4航空團日語第4航空団的第35飛行隊(配備T-33A)移防北基地。仍裝備F-86F的戰技研究班遂改隸於第35飛行隊麾下。

1981年(昭和56年)12月27日,伴隨隊上的F-86F退役,戰技研究班解散(翌年1月12日,戰技研究班於松島第4航空團第21飛行隊日語第21飛行隊 (航空自衛隊)重設,並換裝T-2教練機)。濱松基地從此成為教育或支援部隊基地,不再有實戰部隊進駐。

1982年(昭和57年)11月14日,藍色衝擊波表演隊首次重返濱松並參加濱松基地航空祭(基地開放),但在特技飛行表演時發生墜機事故日語ブルーインパルス#浜松基地航空祭での墜落事故,1名飛行員殉職。

1985年(昭和60年)10月1日,第6移動警戒隊於南基地編成

1988年(昭和63年)9月20日,T-4教練機1號機接收,開始自T-33A更新為T-4的換裝作業。同年10月1日,臨時T-4教育飛行隊編成[21]

Remove ads

濱松基地(平成、令和)

1989年(平成元年)3月16日,在經過40年後,南、北基地整合,「濱松基地」重新掛牌成立。而伴隨著基地的重整,飛行教育集團及術科教育本部廢止,航空教育集團日語航空教育集団司令部設立,此後空自所有教育訓練部隊(包括第1航空團)皆由該單位管轄。另外,保安管制氣象團也隨著航空支援集團日語航空支援集団的成立,升級並分為航空保安管制群日語航空保安管制群航空氣象群日語航空気象群,濱松管制隊及濱松氣象隊亦隨之改隸各自的上級單位。

同年4月17日,教導高射隊開始裝備MIM-104愛國者飛彈

10月2日,臨時T-4教育飛行隊改編為第31教育飛行隊日語第31教育飛行隊,這是空自第一支T-4飛行隊[22]

1990年(平成02年)3月31日,第32教育飛行隊成軍。

1991年(平成03年)3月26日,濱松的T-33A教練機進行了最後飛行,3月31日,第35飛行隊隨著麾下的T-33A退役而解散。

1995年(平成07年)12月3日,藍色衝擊波的T-2,於濱松進行最後一次的展示飛行。

1998年(平成10年)3月25日,E-767空中預警機1號機、2號機抵達。同年7月31日,教導高射隊廢止,改編為高射教導隊日語高射教導群

1999年(平成11年)3月25日,警戒航空隊日語警戒航空団司令部及第601飛行隊日語第601飛行隊 (航空自衛隊)指揮部自岩手縣三澤基地移防濱松基地。警戒航空隊麾下的第601飛行隊第2飛行班日語第602飛行隊 (航空自衛隊)(配備E-767)編成。

同年4月4日,航空自衛隊濱松宣傳館日語浜松広報館開館。

2000年(平成12年)4月,E-767預警機正式服役。同年4月13日,教材整備隊新廳舍落成。

2004年(平成16年)3月12日,航空教育集團司令部新廳舍落成。同年3月31日,第6移動警戒隊廢止。

10月3日,為配合「航空自衛隊建軍50周年」紀念,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飛抵濱松基地。惜乎因為天候狀況不佳,預定的特技飛行表演取消。

2005年(平成17年)3月31日,第601飛行隊第2飛行班改編為飛行警戒管制隊

2008年(平成20年)5月,高射教導隊開始裝備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23]

2014年(平成26年)4月20日,警戒航空隊組織改編,飛行警戒管制隊改編為第602飛行隊[24]。同年8月1日,配合航空戰術教導團編成,高射教導隊自航空總隊改隸於航空戰術教導團麾下[25],改編為高射教導群

2018年(平成30年)10月30日,濱松基地聯合廳舍落成。

2020年(令和2年)3月26日,航空自衛隊第2術科學校廢止,校舍、資產及人員皆由航空自衛隊第1術科學校吸収。同日,警戒航空隊升格改編為「警戒航空團」。

2021年(令和3年)10月29日,原第3運輸航空隊日語第3輸送航空隊麾下之第41教育飛行隊日語第41教育飛行隊 (航空自衛隊)T-400教練機)自鳥取縣美保基地移防至濱松基地,改隸於第1航空團麾下。[26][27][28]

Remove ads

駐防部隊

航空教育集團日語航空教育集団直轄

航空總隊直轄

中部航空方面隊日語中部航空方面隊麾下

航空支援集團日語航空支援集団麾下

防衛大臣直轄

  • 航空警務隊日語航空警務隊)濱松地方警務隊(空自憲兵隊)
Remove ads

濱松宣傳館

參見濱松宣傳館日語浜松広報館

航空祭(基地開放)

Thumb
2009濱松航空祭上的雷鳥小組
Thumb
2009濱松航空祭上進行特技表演飛行的雷鳥小組

濱松基地在每年秋季都會舉辦一次航空祭,名稱為「濱松航空祭○○○○」(エア・フェスタ浜松○○○○)。除了藍色衝擊波的特技表演外,還將進行航空自衛隊飛機、陸上自衛隊直升機和美軍飛機的地面展示或各種表演飛行等活動。免費入場。

1982年11月14日的航空祭上,藍色衝擊波的1架T-2表演機在進行「向下空中開花」表演時墜毀(太慢從俯衝改平飛導致墜地),造成1名飛行員死亡、附近12名居民受傷。從此以後,濱松基地的航展上徹底禁止了「翻跟斗」和「倒飛」特技,只允許進行被稱為「濱松特技」的平飛特技。在表演隊換裝為T-4後,濱松特技之規定仍沿用,但在1999年11月14日的航空祭上,破例允許進行「翻跟斗」和「倒飛」,並進行了18年來第一次此類特技表演。

另外在每年夏天,基地也都會舉辦「濱松基地納涼祭」(浜松基地 納涼の夕べ)。活動當天,基地南部部份區域將向公眾開放,並將舉辦盆舞等活動,促進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入場及參與活動同樣都是免費。

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原定於2004年10月在航空祭上進行特技表演,但由於天氣惡劣,飛行表演活動中止。直到5年後的2009年10月17日,雷鳥表演隊再次來訪並進行了特技表演,吸引了約12萬名觀眾入場。

藍色衝擊波表演隊有時也會造訪濱松基地,參加除航展以外的其他活動。這是因為以宮城縣松島基地日語松島基地為大本營的藍色衝擊波機隊,在部署到外地或從外地返回松島時,都會在濱松基地停留加油。在此期間,有機會能夠看到藍色衝擊波編隊起降的畫面。但也有發生過因為濱松基地天氣惡劣,機隊改從石川縣小松基地返回松島的情況。

Remove ads

登場作品

紀錄片節目

電影

BEST GUY日語BEST GUY』(1990年12月15日,東映) - 織田裕二主演
本片有部份場景在濱松基地取材,劇中濱松基地亦有登場。
今日我等亦在長空日語今日もわれ大空にあり』(1964年2月29日,東寶) - 三橋達也日語三橋達也主演
本片拍攝時藍色衝擊波表演隊以濱松基地為駐地,曾為本片跨刀協助。
首都消失』(1987年1月17日,東寶) - 渡瀨恆彥日語渡瀬恒彦主演
本片曾於濱松救難隊停機坪攝影。

連續劇

飛翔公關室』(2013年4月~6月,TBS電視台) - 綾野剛新垣結衣主演
本劇有部份場景在濱松基地攝影,劇中濱松基地、第31教育飛行隊亦有登場。第31飛行隊另有T-4五機編隊飛越濱名湖的特寫鏡頭。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