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原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原陵map
Remove ads

漢原陵中國漢光武帝劉秀及其皇后陰麗華的合葬陵園[1][2],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的邙山。原陵於建武二十六年(50年)開始營建[3]曹丕提到原陵曾經被盜掘[4]

快速預覽 邙山陵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漢原陵的具體位置目前存在爭議,其墓址曾長期被認為是位於河南省孟津縣白合鄉鐵謝村。該墓冢俗稱「劉秀墳」,面積4.6公頃,南依邙山,北靠黃河,墓高20米,周長500米。墓前建附屬建築物。2001年,「劉秀墳」以「漢光武帝陵」的名稱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陵墓群。然而,隨著近年來的考古發現,關於原陵的位置也有大漢冢和722號漢代大冢等說法[5]

位置爭議

北宋開寶年間,在孟津縣鐵謝村的「劉秀墳」立有《大宋新修後漢光武皇帝祠碑》,因此自宋朝以來,「劉秀墳」長期被認為是漢原陵的所在地。2003年起,隨著對邙山陵墓群開展的一系列調查與勘測,也有一些考古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5]

鐵謝村「劉秀墳」的位置與古籍記載存在出入,據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原陵「東南去雒陽十五里」,而「劉秀墳」與漢魏洛陽故城的距離遠遠大於十五里。而且鐵謝村海拔較低,距離黃河較近,被認為不符合帝王擇陵的條件。因此,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鐵謝村的「劉秀墳」並非漢原陵,而可能是北魏期間建造的方澤壇[6][7][8]

關於漢原陵的位置,目前以兩種觀點為主。第一種觀點認為大漢冢(也被認為是漢安帝恭陵)為原陵。根據《古今注》和《帝王世紀》等古籍記載,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約149.98米,是東漢帝陵中最大的封土,與大漢冢的156米直徑相仿。另外,大漢冢的封土附近發現了規模較大的建築基址群,附近還採集到有「漢室中興」的字樣的殘碑,都是大漢冢為漢原陵的例證[8][9]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位於朱倉村的722號漢代大冢為原陵,而與之相鄰稍小的707號漢代大冢則為後陵。根據文獻記載,東漢帝陵中只有原陵的陵園設有垣牆,而目前只有722號漢代大冢的陵園周邊發現有夯土基槽。另外,該冢的陵園布局體現了西漢帝陵制度的諸多遺留,可被看作兩漢陵寢的過渡階段。東側的朱倉村也曾採集有「原陵監丞」封泥。這些都表明722號漢代大冢可能是原陵[5][10]

2022年4月,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主辦了「東漢邙山五陵陵位論爭」線上考古沙龍,有國內數家考古機構參與。圍繞五座東漢帝陵的陵位爭議,與會考古專家形成了兩種觀點,分為甲乙雙方進行了討論。最終評議人均傾向於乙方觀點(原陵:722號漢代大冢、恭陵:大漢冢、憲陵:二漢冢、懷陵:三漢冢、文陵:劉家井村大冢),但同時也強調這只是階段性認識,仍需要通過更多的考古成果進行驗證[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