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朔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朔端
Remove ads

潘朔端(1901年10月19日—1978年9月14日),又名潘燮,字孝源(元),男,雲南威信人,中華民國陸軍少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快速預覽 潘朔端, 字 ...

生平

早期生涯

潘朔端是雲南省威信縣長安鄉潘家山人。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1918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中學。1926年1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10月畢業後派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入伍生第1團少尉排長。1927年3月調升國民革命軍第3軍第8師政治部上尉科員,7月升任第8師政治部總務科少校科長兼工兵營指導員。1928年7月離職後閒居上海。1929年2月,經盧濬泉邀請回滇,4月出任討逆第十路軍軍官候補生隊第4中隊上尉中隊長,後因宣傳左傾和反抗軍閥,被革職[2]。10月改任第98師軍士隊(原軍官候補生隊改編)第4中隊上尉中隊長。1930年10月調升第98師步兵第6團第3營(1931年4月所部改稱討逆第十路軍步兵第3旅第8團第3營,1935年2月29日所部改稱剿匪第2路軍步兵第3旅第6團第3營)少校營長,1936年1月調升剿匪第2路軍步兵第3旅第5團第1營(1937年6月19日所部改稱獨立第23旅步兵第5團第1營)中校營長。

Remove ads

抗日戰爭時期

盧溝橋事變,滇軍將領龍雲將部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60軍,下轄182、183、184三個師,潘朔端任第六十軍第183師步兵第541旅1081團長(1939年2月所部改稱第183師步兵第547團),參加台兒莊戰役[3],率部與日軍發生肉搏戰,戰事慘烈[4],獲得五等寶鼎勳章[5]。之後參加武漢會戰長沙會戰。1940年6月18日升任183師少將副師長。1941年5月兼任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1大隊第2中隊中隊附(6月免去兼職)。1942年,日軍經緬甸進入雲南境內,並攻占騰衝龍陵,直抵怒江。雲南省主席龍雲接受盧濬泉保薦,潘朔端於6月12日接任滇黔綏靖公署步兵第六旅(轄兩團)少將旅長[6]。1943年7月10日,滇軍第六旅擴編為暫編二十三師(轄三團),潘朔端升任少將師長。1945年3月9日敘任陸軍步兵上校。9月,進入越南,接受日本軍隊投降,10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抗戰結束後,暫編二十三師分編到各師,潘朔端於11月21日調任第60軍184師少將師長[5]

第二次國共內戰、投共

1946年4月間,潘朔端率領184師,從越南通過海運到東北參加國共內戰,下設550團、551團、552團,歸新六軍廖耀湘指揮。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5月27日,民主聯軍逼近海城時,黃埔軍校同班同學林彪寫密信給潘朔端[7][8],隨後他找副師長鄭祖志、參謀長馬逸飛、團長魏瑛開會,率部在海城宣布投誠[9]。部隊改編為中國民主同盟軍第1軍(轄第184師、新編第1師),潘朔端任軍長[10]

1947年秋,潘朔端到東北軍政大學學習[11]。1948年5月,潘朔端調任嫩江軍區副司令員[12],同年12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副參謀長[5][1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隨後率部隨宋任窮周保中大軍南下進入雲南,與第二野戰軍四兵團陳賡所部會師昆明。1950年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昆明市人民政府市長,此後長達二十年擔任市長[15]。他在接任之初,即平定物價、整頓市場,成立救濟會和福利事業,整頓治安與社會秩序[16]。1955年,授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修建昆明鋼鐵廠至礦山公路,潘朔端兼任總指揮[17]。此後他主張建設昆明為旅遊城市,並修建動物園、公路和街道種植[18]

文化大革命期間,潘朔端受到衝擊,於1968年8月被免職,1972年4月才以昆明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才恢復主持政府工作[19]。1977年12月當選為雲南省政協常務委員,1978年3月當選全國政協委員,6月因病離職,8月30日因失血過多,住進醫院。9月14日,因搶救無效病逝,終年78歲[5]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