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祖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祖信(1889年—1962年1月),別號成之,又號誠之,男,湖北宜昌[1](一說廣東開平[2]),祖籍江蘇蘇州,中國近代政治人物[3]

快速預覽 潘祖信, 個人資料 ...

生平

潘祖信祖籍蘇州東山潘家弄。早年畢業於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三中學。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他跟隨學生軍參加軍事行動,隨後進入武昌陸軍中學學習,之後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畢業。1914年11月,畢業分發湖北陸軍服務。1917年護法革命時,任湖北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寇英傑)步兵第四團排長、連長等職,後任湖北陸軍第師(師長寇英傑)步兵第一旅(旅長賀國光)步兵營營長、參謀等職。1925年10月,任吳佩孚十四討賊聯軍鄂軍(總司令蕭耀南)第二混成旅(旅長夏斗寅)步兵第二團團長,率部參加與北伐國民革命軍的作戰[4]

1927年6月,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蔣介石新編第十軍(軍長夏斗寅)司令部參謀處處長。1928年2月,任第一集團軍第二軍團(總指揮陳調元)第二十七軍教導旅旅長。1928年8月,部隊縮編後擔任第三十九旅旅長等職。不久轉任第三十七旅副旅長(旅長萬耀煌),曾率部參加對唐生智部和桂系的作戰,率部攻破蚌埠徐州,並在攻占宿縣後短暫擔任宿縣縣長。1932年1月,任陸軍第十三師(師長萬耀煌)第三十七旅旅長,在山東戰場參加中原大戰,並迫使閻錫山部撤回山西。1934年,升任副師長,參與對湘鄂西邊區及鄂豫皖邊區紅軍的第三、第四次圍剿戰役。1935年4月18日,升任陸軍少將軍階[5]。同年10月,任陸軍第二十五軍第十三師副師長,不久被免職,轉任軍事委員會駐豫綏靖主任公署參謀處處長,兼任第二緩靖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等職。1936年11月被授予四等雲麾勳章[3]

抗日戰爭爆發後,潘祖信任第十補訓處處長,在湖北訓練新兵。不久,宜昌被侵華日軍占領,補訓處遷往湖北老河口,隸屬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領導,他擔任長官部高級參謀。1944年,擔任襄樊警備司令部司令,晉升中將。因保釋內弟、中共地下黨員張一之出獄而被革職。之後受保定軍校同窗、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震邀請,擔任顧問[6]。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出任湖北宜昌行政區公署代理專員等職。1946年7月退役經商。1948年任湖北省銀行董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組織[7]。韓戰期間,潘祖信通過民革組織,將自己武昌解放路100多平方米地塊捐給國家[3]。1955年肅反運動中被捕。1962年1月病故於獄中,時73歲[8]

Remove ads

家庭

潘祖信妻子張耀華為湖北宜昌人,畢業於湖北女子師範學校,曾任宜昌女子高級小學教務主任。兩人育有二子二女:子潘志斌潘仲英,女潘志勛潘文彬[8]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