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昌市

中國湖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宜昌市map
Remove ads

宜昌市,簡稱,又名欻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市境東南接荊州市,東北臨荊門市,北毗襄陽市神農架林區,西界恩施州,南抵湖南省常德市。地處鄂西山地,江漢平原西緣,西北為大巴山,西部為巫山,南部為武陵山長江自西往東橫貫中部,西陵峽為上游與中游的分界,有清江黃柏河香溪河等注入長江。全市總面積21,230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402萬人[11],市人民政府駐西陵區沿江大道102號。

快速預覽 宜昌市 鄂, 國家 ...
快速預覽 漢語, 郵政式拼音 ...
Remove ads

行政規劃史

古代

Remove ads

近代

  • 1876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宜昌開放為通商城市。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10月13日在宜昌的川漢鐵路工人發起繼義,成為武漢以外首個響應革命的地方。
  • 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峯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
  • 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 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8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第四行政督察區。
  •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 1928 年至 1932 年,宜昌地區湘鄂邊根據地、巴(東)興(山)歸(秭歸)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是湘鄂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鬥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
  • 1940年5月,侵華日軍發起棗宜會戰,於6月12日攻陷宜昌,雖15日由國民革命軍短暫收復,但旋即再度易手,宜昌被日軍佔領至1945年日本投降
  •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8年7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並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

現代

  • 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
  •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8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9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
  • 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
  •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區專員公署領導。
  • 1955年,宜昌區專員公署改為宜昌專員公署。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
  • 1955年2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併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
  • 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
  • 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重設宜昌專員公署。
  • 1962年10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員公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
  • 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
  • 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
  • 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
  • 1979年6月,宜昌市恢復為省轄市
  • 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峯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頒發成立三峽省籌備組的通知,當時宜昌市被規劃為三峽省的省會,但方案最終流產[12][13][14]
  • 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
  • 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
  • 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
  • 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併,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此時,宜昌市轄7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2市(枝城市、當陽市)和3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
  • 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區。
  • 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枝江縣撤縣設市。
  • 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昌縣,設立夷陵區。至此,宜昌市轄5區5縣3市。[15]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宜昌市在湖北省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位置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宜昌處於地理上的第二階梯的巫山山脈和第三階梯的江漢平原的交匯處,緊扼四川盆地的東大門,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宜昌雨量充沛,溫暖濕潤,適宜多種生物生長。境內森林覆蓋率達49%,木材蓄積量240萬立方米,居湖北之首。在五峰後河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留下來的原始森林群落37萬畝多,建有大老嶺、柴埠溪、玉泉寺、龍門河、清江等六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後河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20多種珍稀動物活躍其中,3000多種高等珍惜植物在那裡生長。尤其是五峰後河560餘畝原始森林中的珙桐等稀有珍貴樹種,是距今1億多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植物物種的倖存者,被稱為世界植物的「活化石」。此外,宜昌的柑橘、茶葉、香菇、蠶繭等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

位置

宜昌市位於北緯29度56分~31度34分,東經110度15分~112度04分,地處長江上游、中游分界處,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的終點,三省市交匯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自古以來,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衝。

氣候

快速預覽 宜昌, 氣候圖表 ...

宜昌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雨水豐沛,多在夏季,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3.1℃—18℃,但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氣溫24.1℃—28.8℃,元月平均氣溫1.7℃—6.5℃。極端最高氣溫41.4℃(1969年8月2日),最低氣溫-9.8℃(1977年1月30日)。其中三峽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帶,由於高山對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溫層,冬季較暖和,極端最低氣溫小於-7℃的機會只有5%,是得天獨厚的柑桔生產基地。

更多資訊 宜昌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地貌

Thumb
宜昌地形圖

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山脈和武陵山脈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有山區丘陵平原。宜昌市國土面積21084平方公里,其中山區14215平方公里、丘陵4788平方公里、平原2081平方公里。[2]

水資源

河流

宜昌市河流均屬長江流域。以長江幹流為主脈,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宜昌境內流域面積3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83條,總長5070千米。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28條,總長4320千米。流域面積2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8條,境內總長1974千米。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條(長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黃柏河漁洋河),境內總長939千米。流域面積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條(長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境內總長668千米。[18]

湖泊

宜昌市被納入湖北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湖泊保護名錄的共有11個湖泊,集中分布在東部平原地區,其中水面面積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4個,即位於枝江市問安鎮七星台鎮的陶家湖,位於枝江市馬家店街道、問安鎮、仙女鎮的東湖,位於枝江市問安鎮的太平湖,位於枝江市馬家店街道、問安鎮的劉家湖;水面面積1平方千米以下湖泊7個,即位於枝江市馬家店街道的楊家壋湖和五柳湖,位於枝江問安鎮的党家湖、清明湖,位於當陽市草埠湖鎮的季家湖,位於宜都市高壩洲鎮的南樁橋湖、貴子湖。[18]

水能資源

宜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000萬千瓦以上,是中國乃至全球水能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境內建成運行水電站469座,裝機總量2769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105億千瓦時。

礦產

宜昌境內發現各類礦產10類89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51.4%、占湖北省的59.3%,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8種,主要礦種有磷、鐵、煤、錳、釩、金、銅、鉛、鋅、矽、石膏、石墨、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等。全市共發現礦產地740處,其中探明儲量的有297處。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48種,其中磷、錳、銀釩礦、溶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砂岩、石墨、石榴子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高嶺土、含鉀頁岩、化工用白雲岩、化肥用橄欖岩、化肥用蛇紋岩、蝕面花崗岩等16種礦產為宜昌優勢礦產。累計查明磷礦儲量43.85億噸,保有儲量40.55億噸,占全省保有儲量的54.16%。累計查明晶質石墨儲量174.9萬噸,保有儲量145.6萬噸,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鱗片石墨礦。玻璃用砂岩礦為全國四大優質矽砂礦之一。中國地質調查局調查成果顯示,鄂西地區頁岩氣資源潛力巨大,頁岩氣地質資源量達11.68萬億立方米,為建成100億立方米資源基地提供了資源基礎。礦產資源分布面廣,優勢礦種產地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全市各縣市均有礦產分布,但地域差異明顯。主要礦產相對集中,形成12個礦產集中區,其中磷礦集中分布在夷陵區、興山縣、遠安縣北部;石墨集中分布在夷陵區宰金坪村及周圍;鐵礦集中分布在長陽火燒坪、青岡坪一帶;錳礦集中分布在長陽古城;銀釩礦集中分布在興山白果園、長陽向家嶺;白雲岩、灰岩集中分布在宜都、長陽、秭歸等地;矽石集中分布在夷陵區官莊;玻璃砂岩集中分布在當陽岩屋廟一帶;石膏礦集中分布在當陽河溶一帶;鉻鐵礦、橄欖岩、蛇紋岩集中分布在夷陵區太平溪一帶;粘土礦集中分布在宜都市、枝江市一帶;煤礦集中分布在遠安、秭歸、長陽、宜都、當陽一帶。全市信息公示礦山330家,其中煤礦26家,磷礦49家,石墨、錳、金、銅、釩、石膏、方解石、重晶石、高嶺土、各類採石場等255家。全市信息公示探礦權48個,其中磷礦18個,煤礦2個,黑金屬礦產6個,有色金屬礦產4個,貴金屬礦10個,非金屬礦6個,地熱2個。礦業及礦產品加工業在宜昌市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有湖北宜化集團、宜昌興發集團、湖北東聖公司、三峽新材、華新水泥、長陽錳業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礦產品開發和加工企業,基本形成以磷、石墨、石英砂、石材、水泥原料為主體的生產加工基地,使宜昌成為省內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磷化工和建材生產基地。[19]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宜昌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Thumb
位於沿江大道102號的宜昌市人民政府

宜昌市下轄5個市轄區、3個、2個自治縣,代管3個縣級市

此外,宜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宜昌市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該市現狀建成區主要集中在西陵區、伍家崗區、猇亭區、點軍區的沿江一帶以及夷陵區的小溪塔街辦、龍泉鎮、鴉鵲嶺鎮和三峽壩區。同2007年相比,該市2008年的建成區面積比2007年增長3平方千米,2008年新增的建成區主要為高新區深圳工業園和發展大道唐家灣片區。2014年新增建成區則集中在高新區生物產業園片區、猇亭區七里新村片區、宜昌新區伍家崗江北及點軍江南片區。

更多資訊 宜昌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24] ...
Thumb
宜昌規劃展覽館沙盤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2.00萬人,戶籍人口為386.54萬人[28]。全年出生人口1.67萬人,出生率為4.3‰;死亡人口2.60萬人,死亡率為6.7‰,人口自然生長率為2.4‰。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4,017,607人[29]。全市常住人口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59,686人相比,減少42,079人。202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389.9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45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人口2.65萬人,死亡率為6.8‰;自然增長率為-0.5‰。[30]

更多資訊 地區, 戶籍人口 ...

出生率

近年來,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從1994年開始,出生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下,而自然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其中2008至2010年連續3年出現了人口的負增長。宜昌市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遠低於全國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以2019年為例,宜昌市的出生率為7.49‰,死亡率為6.93‰,自然增長率為0.56‰;全國的出生率為10.48‰,死亡率為7.14‰,自然增長率為3.34‰;湖北省的出生率為11.35‰,死亡率為7.08‰,自然增長率為4.27‰。

2015年,由宜昌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組成的課題組,在宜昌進行為期3個月的調查研究,在調查中分別選擇了當陽、遠安、興山和五峰,考察不同地形條件下的農村群眾的生育意願。公布的調研成果顯示:從2014年3月27日湖北省實施「單獨兩孩」到2015年9月底,宜昌符合「單獨兩孩」的家庭有67492個,申請辦理「單獨兩孩」《生育證》只有3576個,已生育二孩的僅1989個,僅占符合政策人群的2.95%。[31][32]

目前宜昌市育齡女性人均子女人數已不足1人。在中國當局宣布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後,宜昌市民、周邊地區居民的生育意願要遠低於預期水平,並沒有出現生育率的回升。2016年9月18日,宜昌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其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致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的文章,呼籲「年輕的同志要從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生育第二個子女」[33]

民族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宜昌市少數民族總人口47.2萬,共有45個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46.4萬人,苗族2420人,回族2175人,滿族908人,壯族664人。100~500人的民族有6個,10~100人的民族有16個,10人以下的民族有18個。宜昌市轄長陽五峰2個土家族自治縣,1個民族鄉(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3個民族村(點軍區土城鄉車溪土家族村、興山縣高橋鄉賀家坪土家族村、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土家族村)。[34]

姓氏

Thumb
宜昌市姓氏查詢
更多資訊 姓氏, 人口總數 ...

方言

宜昌主要方言為宜昌話,今天的宜昌話跟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這一大片地區的漢語方言同屬於官話方言的西南官話,宜昌話屬於西南官話成渝片。由於地理的毗鄰,川東地區四川話和宜昌話尤為接近。但受普通話推廣的影響,加上宜昌話與普通話本身就比較相似,越來越多的宜昌人的方言變得不地道,即「方言的調,國語的音和詞」,方言的傳統用語大量消失。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宜昌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工業已初步形成了以水電載電體化工食品醫藥新型建材等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宜昌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

綜合

202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261.42億元,比上年下降4.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59.68億元,比上年增長2.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28.46億元,比上年下降7.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73.28億元,比上年下降2.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9.3:46.1:44.6調整為10.8:42.9:46.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市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2.3%。全市市場主體存量單位44.07萬戶,比上年增長10.1%,市場主體新設立單位6.32萬戶,比上年下降12.1%,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1.54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4.66萬戶。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56萬人,比上年少增3.0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41萬人,比上年增加2.5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35]

更多資訊 指標 ...
2019年宜昌市各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人民幣,億元)
  >¥400億   ¥300億 - ¥400億   ¥200億 - ¥300億   ¥150億 - ¥200億   ¥100億 - ¥150億   <¥100億

第一產業

2019年,農業生產總體穩定。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9.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全年糧食產量151.05萬噸,比上年減產1.9%。棉花產量0.81萬噸,比上年增產1.8%。油料產量21.03萬噸,比上年增產3.6%。茶葉產量9.33萬噸,比上年增產4.0%。園林水果產量377.11萬噸,比上年減產2.1%;其中柑橘產量365.4533萬噸,比上年減產2.4%。蔬菜產量487.29萬噸,比上年增產4.0%。水產品產量17.78萬噸,比上年增產5.0%。生豬出欄425.09萬頭,比上年減產23.5%;牛出欄4.71萬頭,比上年增產18.0%;羊出欄123.38萬頭,比上年增產2.7%。全市有效灌溉面積139.7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8%。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10.5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9%。年末全市自來水受益村達1241個,比上年增加2個,占全市行政村數量比重92.9%;全年農村用電量11.5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4%。[2]

第二產業

宜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水電資源,決定了宜昌工業發展的重點是載電體工業,即以市場為導向,立足宜昌水電能源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發展以高耗能、大耗水、環保型為特徵的載電體工業。形成以輸配電、電子元器件、化工、有機化工、生物醫藥、新型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載電體工業體系。為鼓勵產業聚集,設有點軍載電體工業試驗區、猇亭台商工業園和宜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

2020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84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6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0%,高於全省平均增速1.1個百分點。化工、食品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7%,其中化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食品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9%;裝備製造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0%;新材料產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9%。四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7.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10.3%;稅金總額比上年下降2.1%;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6.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14.12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1.0%;原煤消費量1022.13萬噸,比上年下降17.1%。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產值1148.91億元,比上年下降11.3%;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58.47億元,比上年下降14.0%。[35]

第三產業

2019年,宜昌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0.43億元,增速12.2%,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1398.05億元,住宿餐飲業312.37億元。[2]

  • 夷陵廣場商圈(也作鐵路壩商圈):位於市中心,以國貿集團(四大主力賣場),CBD購物中心(包括沃爾瑪超市)和大洋百貨為代表,是宜昌市的核心商圈,無論是知名度還是消費能力都穩居宜昌首位。
  • 解放路商圈:以商業步行街為代表,是原宜昌市最繁華地帶,但自夷陵廣場建成後,中心地位受到嚴重動搖,目前屈居第二。步行街重點突出巴楚文化和三峽特色,但因為規劃落後,所以商業氣氛較差。
  • 九碼頭商圈:以萬達廣場為代表,面對三峽遊客中心。地處宜昌港碼頭地帶,來往旅客多,對九碼頭經濟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 三環廣場商圈:以水悅城為代表,位於東山開發區,多個建成/在建商場,吸引了多個國際品牌入駐。
  • 葛洲壩商圈:以華祥商業中心為代表,處於330、403、827(曾為中國國家級重點項目工程編號,現為地名的代詞)和三峽大學黃金交匯地帶,人流量巨大,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宜昌市又一大型商圈
  • 五一廣場商圈:處於伍家崗腹地,以宜昌東站和五一廣場為中心,隨著國貿香山福久源的建成,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宜昌市又一大型商圈。
  • 曉溪塔商圈:以小溪塔為中心,包括長江市場等,是夷陵區的區中心。在大宜昌地區,有一定的競爭力。
  • 猇亭商圈:以「盛世天下」為代表,國貿集團已經決定進入,未來猇亭區的商業會得到一定發展
  • 點軍商圈:以朱市街為中心(包括五龍),重點發展農業,商業(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低,輻射能力弱,客流量較小,發展不成熟。宜昌至喜長江大橋目前已經開通,該地區今後可能會迅猛發展。
  • 中南路(城東大道)商圈:以城東大道和中南路交匯處十字路口為中心,路口四角坐落了——月星三峽環球港、新華廣場、興發廣場、資源博雅長江廣場——四家商業廣場,成為伍家崗區新興的商業中心。

交通

今天的宜昌,已經形成公路主骨架、鐵路大動脈、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聯運的交通新格局,成為中西部結合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目前宜昌城區已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統)一期。

水運

宜昌通往國內主要城市的里程
宜昌-上海 1751公里
宜昌-江陰 1563公里
宜昌-涪陵 528公里
宜昌-南通 1623公里
宜昌-萬州 321公里
宜昌-鎮江 1446公里
宜昌-張家港 1581公里
宜昌-重慶 648公里
宜昌-南京 1359公里

長江黃金水道自西向東橫貫宜昌全境,萬噸級船隊西通重慶,東達上海,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重點建設的宜昌港成為三峽航運中轉中心。

宜昌境內航道里程達678.5公里,其中長江幹線232公里,內河里程446.44公里。

過江通道7個,港口年吞吐量萬噸以上的有21個,其中年吞吐量20萬噸以上的有13個,碼頭泊位354個。

擁有營運客船289艘,貨船402艘,水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66萬人次,貨運量2209萬噸;港口客貨吞吐量分別為186.8萬人次和3332萬噸。

公路和橋梁

G42 滬蓉高速G50 滬渝高速G4223 武渝高速(在建,含現有S54 鴉猇高速、S68 江南翻壩高速等)、S48 江北翻壩高速、S58 三峽高速、S64 宜來高速等高速公路橫跨東西,G59 呼北高速G3612 平宜高速(在建)、G5016 宜華高速(即S88 岳宜高速)、G5912 房五高速(在建,即S79 十宜高速)、城西高速、宜常高速(在建,又名當枝松高速)、滬渝高速至江南翻壩高速聯絡線(籌建)等高速公路縱貫南北,9座長江大橋連接長江兩岸,以及 318國道(上海—聶拉木公路)、 347國道(南京—德令哈公路)、 348國道(武漢—大理公路)、 351國道(台州—小金公路)、 209國道(蘇尼特左旗—北海公路)、 241國道(呼和浩特—北海公路)等國道和眾多省道組成公路主骨架網。

2009年底,市境內高速公路224公里。公路通車里程24862.06公里,其中國道277公里、省道1467公里、縣道1314公里。全市100%的鄉鎮通油路、84.4%的行政村通等級公路,公路密度117.9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客、貨運站88個,擁有營運客車4186輛,貨車23993輛。年完成客運量7848萬人次,貨運量463萬噸。城鎮擁有公交運營車輛821台,營運路線72條,計程車2795台,年客運量18350.9萬人次。

Thumb
沿江大道

文化

社會

榮譽稱號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