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景福祠

澎湖縣馬公市土地公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景福祠map
Remove ads

澎湖景福祠臺灣話kíng-hok-sû),奉祀土地公(福德正神),舊稱下街土地公,或南土地公,創建年份可推估為光緒13年(1887年)前。[1][2]

快速預覽 景福祠, 基本資訊 ...

沿革

景福祠位於今澎湖天后宮東南側、馬公市中央街與惠安路交會處;據傳清季時該處有條連結海濱的水溝,舢舨能經此航行,西抵澎湖水仙宮前的渡頭街,北循可至四眼井汲水。[3]

景福祠確切創建年代不詳;從祠內「介爾景福」匾額落款為「光緒丁亥年」推測,景福祠在光緒13年之前便已存在。[1][4]

景福祠前身為「下街土地公」,乃相對中央街末端另外一間「頂街土地公」而得名。[1][2]「頂街土地公」因光緒11年(1885年)澎湖之役法國將領孤拔率領軍艦砲轟媽宮(馬公市舊稱)、兼之台州廣東兵勇趁亂洗劫媽宮街坊,廟身遭兵燹之禍毀壞,戰後亦無重建。[1][5]

民國37年(1948年),景福祠改建成二層樓式建築、民國71年(1882年)天后宮前道路擴寬,景福祠有三分之一的廟地被徵收,只得拆除重建,翌年改建成佔地不足三坪大的土地公祠[1][4],廟務並由澎湖水仙宮、昔日臺廈郊會館鄉紳的後代吳明錚兼管迄今[6]。鄰近文石店的老闆娘在民國71年(1982年)景福祠改建之前,土地公曾顯靈託夢予人在新竹市工作老闆娘,表示廳堂漏水請求老闆娘幫忙,老闆娘即刻趕回澎湖,參予土地公景福祠重新起建的事業。

民國102年(2013年)台南市安南區新宅濟福寺」落成,主祀觀音佛祖保生大帝,而前殿「景德祠」的土地公則係由澎湖景德祠分靈而出。[7]

Remove ads

文物

Thumb
介爾景福匾

「介爾景福」匾:上款,光緒丁亥年(1887年)荔月吉旦、下款,玉蝸弟子李得川叩答。

介爾二字來自佛教用語。介,弱、小之義;爾,係助辭。形容至微至小,即謂現前剎那之一念心。另外,《康熙字典》對蝸的解釋,蝸:又【韻會】公蛙切,音騧。與媧通。【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此蝸字是否代表女媧?台灣民間傳言女媧九天玄女或是九天玄女分身,然道教的九天玄女為人頭鳥身,女媧為人首蛇身,又有所不同。其次,元始天尊又稱玉清元始天尊,是道教至高無上的神明三清之一。「玉媧」若非地名,「玉媧弟子」解為玉清元始天尊與女媧弟子,李得川此人極可能是一名道士或與寺廟相關之人物。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8]


活動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即土地公聖誕,當地人俗稱「土地公生」;澎湖馬公市區的景福祠自民國92年(2003年)開始,也開辦信眾擲筊求乞「發財金」的活動,吸引大批信眾共襄盛舉,蔚為地方美談。[9]

2019年己亥年國曆三月二日,景福祠循例舉辦「發財金」活動,廟方不僅準備70萬元供信徒乞求發財金,還將此活動延長至七日,同時供應湯圓及壽麵,讓信眾「吃平安」。[10]

圖輯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