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克蘭問題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克蘭問題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1](英語: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Inquiry on Ukraine)是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基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9/1號決議[2]在2022年3月4日成立的聯合國調查委員會。目的是調查所有在俄烏戰爭期間涉嫌侵犯和踐踏人權和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及相關罪行,查明任何此類行為的事實、情況和根本原因;並提出建議以結束有罪不罰現象。[3]
Remove ads
背景
2022年3月3日,由芬蘭、法國、德國、立陶宛、盧森堡、黑山、荷蘭、波蘭、聖馬力諾、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37個國家[註 1]聯合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A/HRC/49/L.1號決議。[4]決議要求俄羅斯軍隊和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團體迅速和可核查地撤出所有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並要求緊急設立為期一年的"獨立的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在俄烏戰爭期間涉嫌侵犯和踐踏人權和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及相關罪行。[5]
3月4日,該決議以32票同意,2票反對及13票棄權獲得通過。並於同日設立烏克蘭問題獨立調查委員會。[6]
投票結果
結構
委員會由人權理事會主席任命的三名專家組成,分別為挪威的埃里克·莫斯(Erik Møse)、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賈斯敏卡·祖姆胡爾(Jasminka Džumhur)和哥倫比亞的巴勃羅·德格萊夫(Pablo de Greiff),並由莫斯任委員會主席。最初的任期為一年,並需於2022年9月的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上講述他們的工作最新情況,並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2屆會議及聯合國大會第77屆會議上提交一份全面的書面報告。[8]
反應
-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表示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調查所有有關國際人權法和烏克蘭各方侵犯人權行為的指控,以收集和保存證據並確定責任人。[9]
-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陳旭反對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他表示人權理事會介入並採取行動只會激化矛盾,加劇對立,不利於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並敦促有關方面停止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摒棄對抗施壓,致力於通過對話解決問題。[10]
- 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菲莉潘科(英語:Yevheniia Filipenko)在表決前發言指出各項證據都指出俄羅斯已犯下嚴重的人權罪、危害人類罪與戰爭罪[11],並在決議通過後表示「外界不斷對俄羅斯總統普丁釋出明確訊息:你在國際上被孤立了,全世界都反對你。」[12]
- 俄羅斯代表團參贊艾夫根尼•烏斯蒂諾夫(英語:Evgeny Ustinov)反對設立委員會,他堅稱「這僅僅是浪費本可以用於更好地幫助烏克蘭平民的資源。然而,決議連署國不太可能對此感到擔憂,因為他們正在不惜使用一切方法將侵犯人權的行為歸咎於俄羅斯。」[13]
Remove ads
註解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