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聯合國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英語: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法語:Conseil des droits de l'homme des Nations Unies;西班牙語:Consejo de Derechos Humanos de la Naciones Unidas;阿拉伯語:مجلس حقوق الإنسان;俄語:Совет по правам человека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Объединенных Наций)是聯合國系統中的政府間機構,負責在全球範圍內加強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工作,解決人權侵犯問題並對此提出建議,討論全年所有需要關注的人權問題和狀況。理事會會議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舉行。
![]()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由聯合國大會於2006年3月15日通過其第60/251號決議創立。其由47個通過聯合國大會選舉的成員國組成,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取代了之前的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下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1][2]

普遍定期審議機制為理事會程序中評估聯合國各成員國人權狀況服務;[3]諮詢委員會作為理事會智囊,為人權專題問題提供專業知識和建議;[4]投訴程序(也稱「申訴程序」)使得個人和組織有機會提請理事會對人權侵犯行為的注意。[5]
人權理事會也與原先由人權委員會建立的聯合國特別程序一同開展工作。特別程序由特別報告員、特別代表、獨立專家和工作組組成,對具體國家專題問題或人權狀況予以監督、審查、建議和公開報導。
Remove ads
歷史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前身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簡稱人權委員會;英語: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縮寫:UNCHR)。最初作為聯合國系統框架下的功能委員會,是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職司委員會,它也幫助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英語: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在人權領域進行專題研究、提出建議和起草國際人權文書並提交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根據《聯合國憲章》於1946年在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成立,它是最早的兩個聯合國功能委員會之一(另一個是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2006年3月15日,聯合國大會以170票支持、4票反對和3票棄權多數通過成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取代聯合國人權委員會[6]。2006年3月27日舉行的第六十二屆會議中,在未經表決的情況下通過結束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工作,委員會的工作亦全交由新成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自此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正式被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所取代[7]。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首次會議於2006年6月19日至30日召開。一年之後,理事會通過了指導工作和設立其程序與機制的「體制建設一攬子計劃」,計劃詳細說明了作為工作基礎的程序、機制和結構。[8]
Remove ads
理事會結構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擁有47個席位:非洲13席、亞太國家13席、東歐6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8席、西歐及其他國家集團7席。(2021年以前亞太14席,東歐5席)
該理事會的成員國由聯合國大會成員國通過直接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每屆任期3年,最多可連任一次;若理事會成員國嚴重違反人權,經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成員國同意可中止其資格。[9]至於未列入理事會的聯合國成員國則為觀察員國。[10]
Remove ads
Remove ads
爭議
2006年美國以讓人權記錄不佳的國家成為成員國為由,拒絕加入理事會。[24]由聯合國大會大多數成員通過直接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經常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指責人權狀況惡劣。
2018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改選,菲律賓、厄利垂亞等人權記錄不佳國家順利當選,引發人權組織譁然[25]。6月19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與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新聞發布會上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存在「政治偏見」、並未能有效捍衛人權,宣布退出理事會。隨後,俄羅斯申請參加2021至2023年人權理事會成員國選舉[24]。
2019年7月10日,22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含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冰島、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荷蘭、紐西蘭、挪威、瑞典、瑞士、英國、奧地利、愛爾蘭與西班牙等國家共同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中國停止對新疆穆斯林所有侵犯人權的行為[26]。12日,包括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白俄羅斯、布吉納法索、蒲隆地、葛摩、剛果共和國、古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厄利垂亞、加彭、寮國、緬甸、奈及利亞、菲律賓、俄羅斯、索馬利亞、南蘇丹、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委內瑞拉、辛巴威、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埃及、多哥、柬埔寨、阿曼、卡達、阿聯、巴林、蘇丹、土庫曼斯坦、科威特、喀麥隆與玻利維亞等37個國家常駐日內瓦大使聯名致函聯合國,表達對中國新疆政策的支持。他們在信中稱讚中國在人權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並說中國在面臨來自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方面的嚴峻考驗之際,在新疆採取一系列防恐、防極端化的措施。[27]
2020年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次會議上,針對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港區國安法,歐美27國(英國為首還包括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貝里斯、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冰島、愛爾蘭、德國、日本、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紹爾群島、荷蘭、紐西蘭、挪威、帛琉、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典、瑞士[28])聯署反對,指控中方「破壞一國兩制」;古巴、巴基斯坦、緬甸、埃及、喀麥隆、委內瑞拉、白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安地卡及巴布達、巴林、蒲隆地、柬埔寨、中非共和國、葛摩、剛果共和國、吉布地、多米尼克、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加彭、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寮國、黎巴嫩、賴索托、茅利塔尼亞、摩洛哥、莫三比克、尼泊爾、尼加拉瓜、尼日、朝鮮、阿曼、巴勒斯坦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獅子山、索馬利亞、南蘇丹、斯里蘭卡、蘇丹、蘇利南、敘利亞、塔吉克、多哥、阿聯、葉門、尚比亞和辛巴威等52個國家則發表聯合聲明予以支持,指出不干預主權國家內政是聯合國憲章,以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必要原則,任何國家當中,就國家安全立法權力都在於政府,這本則上並非人權問題。[29]
2020年10月13日完成成員國席次例行改選中,由聯合國大會大多數成員通過直接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的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俄羅斯及古巴, 被有的國際人權組織視為人權記錄惡劣,引起一些人權團體認為選舉結果將讓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功能及作用受到嚴重質疑[30]。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3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投票結果出來後不久就迅速發表聲明,譴責人權理事會屈服於專制政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在記者會上,反擊蓬佩奧指控是「荒謬的」,「中國第5次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充分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以及中國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的高度肯定」,「中國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31][32]。
Remove ads
2022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3月底,俄羅斯軍隊撤出布查,結束長達近一個月的布查戰役,但後來烏克蘭武裝部隊與烏克蘭國家警察接手這座城市時,搜索到超過400名烏克蘭平民屍體(截至6月14日已搜索超過1600具遺體),且所有人罹難時都呈現被虐殺的樣子,這些被害者疑似為俄羅斯軍隊所殺。
4月6日,在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緊急特別會議上,美國、英國、法國、烏克蘭等54國提出了聯合國大會第ES-11/3號決議的草案,主題是「暫時取消俄羅斯聯邦在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 」。決議草案提出,由於俄羅斯在侵略烏克蘭期間「嚴重、有系統侵犯和踐踏人權及違反國際人道法」的報告,建議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33]。隨後,此決議草案在投票中以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獲得通過[34]。事後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根納季·庫茲明認為,此項決議是「非法的、受政治因素驅動的行動」,宣布俄羅斯提前退出人權理事會[34]。
2023年9月26日,俄羅斯申請重新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35]10月10日,俄羅斯重新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申請被否決,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只有83個國家投票贊成俄羅斯重新加入。[36]
Remove ads
2025年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37][37]但這一「退出」決定遭到人權理事會官方質疑,發言人Pascal Sim指出美國上一次的任期已於2025年1月1日結束,不能從一個已不再是成員的組織中「退出」。[38]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