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古孫仲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古孫仲端(12世紀?—1233年),金朝末年大臣,女真族烏古孫氏,字子正,原名卜吉,後更名為仲端,一作吾古孫仲端

承安二年(1197年)策論進士。金宣宗時,官至禮部侍郎。興定四年(1220年)七月,與翰林待制安延珍(一作安庭珍)奉使蒙古求和,謁見太師國王木華黎,要求兩國成為「兄弟之國」,木華黎不允。當時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安延珍於是留止,仲端由蒙古高原西行,逾金山(阿爾泰山),經紇里迄斯(吉爾吉斯)、乃蠻、航里(康里)、瑰古(回鶻)、合魯(葛邏祿)等部族,逾蔥嶺,由益離(伊犁)至河中地區,西行至鐵門關,謁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令獻關西各城,允許金朝皇帝為「河南之主」。興定五年(1221年)十二月還,朝廷嘉其奉使之勞,進官二階。口述出使蒙古之經歷,渾源(今山西渾源)劉述記錄成書,名為《北使記》,為研究當時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後任裕州(今河南方城縣)刺史。元光元年(1222年)秋,木華黎取河朔地,又對金朝進行脅迫,仲端再使蒙古求和,又至花刺子模謁見成吉思汗,未果而還。正大元年(1224年),召為御史中丞,奉詔安撫陝西,歸還後入朝,權參知政事。烏古孫仲端為人樂易,寬厚知大體,奉公好善,獨得士譽。正大五年(1228年),諫太后奉佛事,得罪金哀宗,貶為同州(今陝西大荔縣)節度使。天興元年(1232年),哀宗自汴京東奔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市南),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兼同僉大睦親府事,留守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天興二年(1233年),蒙古軍圍汴京,日久糧盡,諸將不聽指揮,內部矛盾重重。仲端認為汴京將有不測,自縊身死。其妻也跟隨同死。他死後第二天,崔立政變,歸降蒙古。[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