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新疆北部自治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哈薩克語:ىله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ق وبلىسى / Іле Қазақ автономиялық облысы;維吾爾語:ئىلى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 Ili Qazaq Aptonom Oblasti),簡稱伊犁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西北部,管轄塔城、阿勒泰兩個地區和11個州直轄縣級行政區。伊犁州直屬地區漢族人口比例約35%,哈薩克族人口比例約22%。自治州人民政府駐伊寧市史達林街60號。
Remove ads
目前,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中國唯一的既轄地級政區、又轄縣級政區的自治州,歷史上曾明確為行署區級自治州[1][2]。但1987年《伊犁州人大和人委組織條例》廢止及1988年行署區全面取消後,該州設置地區行署的法律依據問題、行政級別問題等失去法規層面依據。目前,該州自稱屬副省級建制,但該州州長、人大常委會主任按正地廳級配置,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按副地廳級配置[註 1]。
Remove ads
歷史
該地區曾由塞種人與烏孫人占據。552年,新興的突厥首領土門滅柔然汗,在蒙古高原建立了突厥汗國,勢力範圍涵蓋現在的伊犁地區。同時,土門的弟弟室點密在此地區建立西突厥汗國,自稱為可汗。牙帳設在今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史稱西突厥。後來,唐朝駐防伊犁,伊犁歸北庭大都護府直接指揮。


唐代後期時,伊犁地方的主體民族為突厥舊屬葛邏祿部。葛邏祿與回紇聯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12世紀,東北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部西遷,建立喀喇契丹。伊犁的葛邏祿部即臣服於西遼王朝。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開始征服西域,公元1211年,伊犁河流域的葛邏祿部投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亞廣大地區後,將伊犁等廣闊土地分封給他的兒子察合台,史稱察合台汗國,統治包括伊犁在內的新疆大部和中亞地區。16世紀,察合台系的蒙古王族已大部融合於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中,即蒙兀兒人。
17世紀,進入新疆的瓦剌(又稱厄魯特)四部中的準噶爾逐漸取得統治地位以伊犁為根據地。1755年,清朝政府發兵攻打準噶爾部。1759年清朝統一西域後,1762年在伊犁設立了總統伊犁等處將軍,作為當時新疆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統轄天山南北各路。其中惠遠城為伊犁將軍駐地,也是當時新疆政治、軍事中心。
1944年9月,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爆發由維吾爾人、哈薩克人發動的分離暴動「伊寧事變」(中共稱為三區革命),是新疆近代歷史上一次規模較大的反對中央政府的武裝叛亂。「伊寧事變」爆發在抗日戰爭後期,曾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背後由蘇聯資助。
於1948年8月1日,在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的倡導下,成立了「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簡稱「新盟」),阿合買提江當選主席,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任新聞處長[3]。「新盟」發表的成立宣言中,第一次把「東突厥斯坦」稱為「新疆」。在三區革命政府的文件中,第一次把漢族同其他民族並列為革命動力,號召:「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漢、回、烏孜別克等民族,為了永遠消滅實際上的無權的奴隸地位,並擺脫貧困、黑暗的生活而聯合起來![4]」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0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20日進駐新疆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
1954年9月,伊犁地區、塔城地區和阿勒泰地區成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管轄。
2001年,伊犁地區撤銷,其下屬各縣劃歸自治州直轄。
Remove ads
地理
伊犁位於新疆西北部,天山以北,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地理位置處於北緯40°14'—49°10'45",東經89°9'42"—91°01',總面積268,591平方公里,占新疆總面積16.18%。從東北至西南與蒙古、俄羅斯、西面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境內國境線長達2019千米,有霍爾果斯、巴克圖、吉木乃等9個國家一類口岸。伊犁地緣區位優勢突出,是新疆和全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商埠和國際大通道。[5]
伊犁全境山地83,632平方公里,丘陵62,989平方公里,平原102,974平方公里,沙漠20,439平方公里。境內由北向南排列著阿爾泰山、準噶爾山、天山三條主要山脈,三大山脈常年冰雪不化。阿爾泰山最高山峰高度4374米,雪線高程3,000-3,200米,冰川面積293.2平方公里,冰川儲量164億立方米。準噶爾山山峰高度3,500—3,700米。天山山脈(含博羅科努山、科古琴山、烏孫山、那拉提山)山峰高度7443米,雪線高程3,600-4,400米,冰川面積3,139平方公里,冰川儲量1,185億立方米。[6]
Remove ads
政治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州長[11]
- 帕提汗·蘇古爾巴也夫(哈薩克語:Пәтіқан Сүгірбаев)1954年11月—1955年6月
- 賈和達·巴巴里科夫(哈薩克語:Жағда Бабалықұлы Бабалықов)1955年6月—1957年2月;1957年2月—1958年5月
- 庫爾班阿里·烏斯曼諾夫(哈薩克語:Құрманәлі Оспанұлы, Оспанов)1958年6月—1963年9月
- 伊爾哈里·阿不力海依爾(哈薩克語:Ерғали Әбілқайырұлы)1963年9月—1966年5月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革命委員會主任[11]
- 鍾良樹 1969年5月—1970年5月
- 王振中 1970年5月—1975年7月
- 謝高忠(代理) 1975年7月—1975年9月
- 賈那布爾·司馬胡里(哈薩克語:Жәнәбіл Смағұлұлы)1975年9月—1978年2月
- 哈生別克·賽依提江(哈薩克語:Қасымбек Сейітжанұлы)1978年2月—1979年3月
- 迪牙爾·庫馬什(哈薩克語:Дияр Құрмашұлы)1979年3月—1983年4月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長
-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哈薩克語:Асхат Керімбайұлы)1988年5月—1993年5月
- 別克木哈買提·木沙(哈薩克語:Бекмұхамет Мұсаұлы)1993年4月—1998年3月
- 阿勒布斯拜·拉合木(哈薩克語:Алпысбай Рахымұлы)1998年3月—2001年6月
- 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哈薩克語:Нұрлан Әбілмәжінұлы)2002年3月—2003年1月
- 柯賽江·賽力禾加(哈薩克語:Қызайжан Сейілқожаұлы)2003年3月—2007年11月
- 毛肯·賽提哈木扎(哈薩克語:Мәукен Сейітқамзаұлы)2007年11月—2012年1月
- 馬寧·再尼勒(哈薩克語:Мәнен Зейнелұлы)2012年2月—2016年1月
- 庫爾瑪什·斯爾江(哈薩克語:Құрмаш Сыржанұлы)2016年2月至今[12][13][14]
Remove ads

Remove ads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3個專區,需要設立相應的專員公署,作為它的派出機關。為解決這個問題,1958年6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曾明確規定:「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在必要的時候,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報請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專員公署,作為它的派出機關。」但是這個組織條例連同其它民族自治地方的同類條例已於1987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一併廢除[19]。1979年頒布、1986年修訂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只規定「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對自治州則沒有這樣的規定;1984年頒布的《民族區域自治法》也沒有自治州可以設派出機關的規定——這樣,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設立派出機關就缺乏法律根據。但根據國務院1984年9月14日批准的國函〔1984〕135號文件,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伊犁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和縣級奎屯市,事實上批准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下轄地區[20]。
新疆的全國人大代表曾在1989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1993年的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兩次提案要求要求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中明確規定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行政地位。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研究後回覆:考慮到這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特殊問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不便於解決這個特殊問題而作補充規定;建議在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條例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自治條例時作出規定。並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領導同志都表示,今後工作中要讓自治州對所屬地區在人事、計劃、財政、物資等方面真正管起來,尊重和幫助自治州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為使自治州便於領導所屬地區,自治州領導幹部配備和待遇問題也要適當解決[1][2]。而伊犁州自治條例與中國五個自治區自治條例迄今都沒能頒布實施。綜上可見,伊犁州的特殊的行政地位在法律上尚懸而未決;伊犁州領導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所需要的領導幹部配備和待遇級別仍是特殊處理。
Remove ads
1953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的《新疆省民族區域自治實施計劃草案》確定:以伊犁、塔城、阿勒泰3個專區建立以哈薩克為主的自治區,其行政地位相當於行政公署一級。1953年12月,經政務院批准成立伊犁哈薩克自治區,轄伊犁、塔城、阿山3個專區,屬新疆省人民政府領導,行政地位相當於當時的行政公署一級。1954年11月,伊犁哈薩克自治區依憲法規定改為自治州,仍轄伊犁、塔城、阿勒泰3個專區。1984年9月,國務院又批文重申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伊犁、塔城、阿勒泰3個地區。198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廢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21][22]。1988年,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升格為海南省,行署區徹底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序列。此後,伊犁州設置地區行政公署權限、行政級別等失去法律法規依據。198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答覆新疆全國人大代表提案時表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設立派出機關的法律依據問題「建議在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條例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自治條例時作出規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領導同志都表示……自治州領導幹部配備和待遇問題也要適當解決」[21][22]。
伊犁州2009年出版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概況》指出,1987年經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批准,伊犁州行政待遇調整,人大常委會主任、州長享受副省級待遇,政府各部門各級負責人按隸屬關係享受副地級以下待遇,副地級以上職位由自治區任命[23]。2023年9月11日,伊犁州政務服務管理局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回復網友提問時,稱「經核實,伊犁州的行政級別為正廳級」[24]。其後,該局修改回復,表示「經伊犁州政務服務管理局核實,伊犁州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建制」[25][26]。
但另一方面,當前伊犁州黨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州政府州長個人明確為正地廳級,自治區高級法院伊犁州分院院長、伊犁州檢察院檢察長個人則明確為副地廳級[註 4]。同時,民政部行政區劃統計中,則將伊犁州列為地級行政區(自治州)[33]。
目前,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實際管轄8個州直管縣(自治縣)和3個縣級市,名義上還同時管轄塔城、阿勒泰2個地區行政公署。但是,伊犁州目前對其下屬兩個地區的黨、政領導沒有任免權限。其下屬兩個地區的黨政領導任命由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進行[註 5]。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伊犁州直屬縣市常住人口為2,778,869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482,5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96,277人,增長11.93%,年平均增長率為1.13%。其中,男性人口為1,420,505人,占總人口的51.12%;女性人口為1,358,364人,占總人口的48.8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57。0-14歲的人口為612,100人,占總人口的22.03%;15-59歲的人口為1,836,105人,占總人口的66.0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30,664人,占總人口的11.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28,316人,占總人口的8.2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85,388人,占總人口的57.0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93,481人,占總人口的42.95%。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874,379人,占總人口的35.22%;各少數民族人口1,608,213人,占總人口的64.78%。
經濟

伊犁已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薰衣草基地,並成為世界薰衣草八大知名產地之一。
旅遊
伊犁擁有以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伊犁將軍府
- 奴拉賽銅礦遺址
-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扎
- 昭蘇聖佑廟
-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
- 速檀·歪思汗麻扎
- 靖遠寺
- 塔城紅樓
-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
- 駱駝石舊石器遺址
- 道爾本厄魯特森木古城遺址
- 哈納喀及賽提喀瑪勒清真寺宣禮塔
- 夏塔古城遺址
-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
- 伊犁清代卡倫遺址
- 小洪納海石人墓
- 拜吐拉清真寺宣禮塔
- 惠遠鐘鼓樓
- 納達齊牛錄關帝廟
- 伊寧陝西大寺
- 三區革命政府舊址
- 闊科克古墓群
- 大喀納斯景區墓葬群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