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托邦平原

火星撞擊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托邦平原
Remove ads

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是火星烏托邦區一處廣袤的平原[1],是火星[a]太陽系中公認最大的撞擊盆地,直徑估計達3300公里[3]。它坐落在火星卡西烏斯區阿蒙蒂斯區刻布壬尼亞區之間,位於阿耳古瑞平原對跖點上,其中心坐標為46.7°N 117.5°E / 46.7; 117.5[1]。1976年9月3日美國海盜2號著陸器和2021年5月14日中國天問一號任務中祝融號火星車分別著陸在該火星區域並進行了探測[4][5]

快速預覽 位置, 坐標 ...

托邦平原上的許多岩石似乎都散鋪在表面,仿佛風吹走了它們下方大部分的土壤[6][7]。上涌的地下礦物溶液在表面蒸發形成一層堅硬的表層地殼[8],部分區域表面顯示出像用冰淇淋勺挖出的扇形地形,這種表面被認為是由富含水冰的永久凍土層退化而成[9]。在烏托邦平原(約北緯35–50度、東經80–115度),很多特徵看上去類似地球上所發現的冰核丘[10]

2016年11月22日,美國宇航局報告稱,在烏托邦平原地區發現了大量地下冰。據估計,檢測到的水量相當於一座蘇必利爾湖[11][12][13]

Remove ads

扇形地形

烏托邦平原
扇形地形導致大量地下冰的發現
水量足以填滿整座蘇必利爾湖[11][12][13]
Thumb
火星地形
Thumb
地形圖

扇形地形常見於火星南北45度到60度之間的中緯度地區,其中在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地區[14][15]和南半球的佩紐斯和安菲特里忒破火山口地區[16][17]尤為突出。這種地形由帶扇貝荷葉狀邊緣、無隆起邊壘的低淺窪地構成,通常稱為扇形窪地或簡稱貝狀。扇形窪地可能孤立,也可能聚集,有時似乎會合併在一起。一處典型的扇形窪地顯示出一側面向赤道的緩坡和另一側面向極地的陡坡,這種不對稱地形可能是因日照差異所造成。扇形窪地被認為是升華造成的地下物質(可能是間隙冰)流失而形成,這一過程至今可能仍在發生[18]

Remove ads

底座形撞擊坑

多邊形圖案地面

多邊形、圖案狀的地面在火星的某些地區很常見[20][21][22][23][24][25]。通常認為是由地表冰升華所引起的。升華是固體冰直接轉變為氣體,類似與地球上的乾冰。火星上顯示多邊形地面的地方可能表明未來定居者可在那裡找到水冰。覆蓋層形成的圖案地面,稱為緯度相關覆蓋層,是在氣候不同時,從天空中飄落的冰塵顆粒所形成[26][27][28][29]

烏托邦平原的其他特徵

圖集

Thumb
海盜2號著陸器拍攝的北烏托邦平原。

流行文化

在《星際迷航》電視連續劇中,位於火星表面和上方非同步軌道中的烏托邦平原是星際聯邦的一座大型造艦基地[30],在那裡建造了企業號挑戰號航海者號聖保羅號等星艦[30]

烈焰紅唇組合英語the Flaming Lips在2002年發行的專輯《良美大戰粉紅機器人》中的一首歌曲「乘氣球靠近帕弗尼斯山(烏托邦平原)英語Approaching Pavonis Mons by Balloon (Utopia Planitia)」亦是以該地區為題。

火星交互地圖

Thumb阿刻戎塹溝群阿西達利亞平原阿爾巴山亞馬遜平原阿俄尼亞高地阿拉伯高地阿耳卡狄亞平原阿耳古瑞高原阿耳古瑞平原克律塞平原克拉里塔斯槽溝塞東尼亞區桌山代達利亞高原埃律西昂山埃律西昂平原蓋爾撞擊坑哈德里亞卡火山口希臘山脈希臘平原赫斯珀利亞高原霍頓撞擊坑伊卡利亞高原伊希斯平原耶澤羅撞擊坑羅蒙諾索夫撞擊坑盧庫斯高原呂科斯溝脊地李奧撞擊坑盧娜高原馬萊阿高原馬拉爾迪隕擊坑瑪萊奧提斯塹溝群Mareotis Tempe珍珠高地米氏隕擊坑米蘭科維奇撞擊坑內彭西斯桌山群涅瑞達山脈尼羅瑟提斯桌山群諾亞高地奧林波斯槽溝群奧林帕斯山南極高原普羅米修高地普羅敦尼勒斯桌山群塞壬高地西緒福斯高原太陽高原敘利亞高原坦塔羅斯槽溝群滕比高地辛梅利亞高地示巴高地塞壬高地塔爾西斯山群特拉克圖斯坑鏈第勒納高地尤利西斯山烏拉紐斯火山口烏托邦平原水手谷北方大平原克珊忒高地
The image above contains clickable links 火星全球地形交互式圖像地圖。將懸停在圖像上可查看 60 多個著名地理特徵的名稱,單擊可連結到它們。圖底顏色表示相對高度,根據來自美國宇航局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火星軌道器雷射高度計的數據。白色和棕色表示海拔最高(+12 至 +8 公里);其次是粉紅和紅色(+8 至 +3 公里);黃色為 0 公里;綠色和藍色是較低的高度(低至 -8 公里)。軸線緯度極地已備註。

另請查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