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熊本市交通局8200型電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熊本市交通局8200型電車(日語:熊本市交通局8200形電車/くまもとしこうつうきょく8200がたでんしゃ)是日本熊本市交通局的現用路面電車之一,也是日本最早採用VVVF交流傳動技術的都市軌道運輸列車。
Remove ads
概要
該款電車是熊本市交通局在熊本市電於1980年完成列車空調化改造工程之後引進的[3],共2列(8201號和8202號),每列造價6300萬日元(1982年時)[4]。兩列電車於1982年5月10日凌晨運抵熊本市電的大江車庫,在經過長期的試運轉和乘務員訓練之後,於同年8月2日舉行了首發儀式並上線運轉[2]。
兩列電車上線不久,即獲得了乘客的高度評價,並且由於採用了一系列新型車輛技術,而在一年後獲得了鐵道友之會頒發的「桂冠獎」[5]。此外,8201號電車擁有愛稱「白鯨」(日語:しらかわ),8202號電車擁有愛稱「火之國」(日語:火の国)[4]。
構造
該款電車以「近代性、舒適性、高性能化」為基本設計原則,與廣島電鐵3500型電車和長崎電氣軌道2000型電車同屬於「輕快電車」大類[2]。
在該部分的說明中,以連結器所在一側的車頭為電車的二位端(即8201號電車的健軍町方向,或8202號電車的田崎橋/上熊本方向[6]),其對側則為一位端,左手側和右手側均相對二位端指向而言。
該款電車採用由兩種鋼板焊接而成的全金屬輕量構造車體,其中外立面採用厚度1.2 mm的普通鋼板,車頂和客艙底板採用厚度0.8 mm的不鏽鋼鋼板;車身設計秉承「輕快電車」大類的基調,較多採用直線輪廓,側面有一條綠色飾帶,體現「輕快」和「熊本的綠與水」的形象。[1]
電車的前窗使用了大型電加熱玻璃,其上方配有大型方向幕,下方標有電車編號,編號兩側分別為路線系統牌和愛稱牌,兩塊記號牌下方各有一盞前照燈(白燈)和尾燈兼煞車燈(紅燈)。[2]
電車的側窗為帶外框的上下推拉式單元窗,兩側各有6扇,每扇的寬度為1.1 m[7];大部分側窗的高度為1 m,僅有側面方向幕上方側窗的高度為0.5 m[8]。
電車的側門為左右不對稱配置,這是因為熊本市電採用「後上前下」的乘車方式[9][10]。側門包括位於電車中部的、有效寬度140 cm的雙開四頁摺疊門,以及靠近駕駛台的、有效寬度85 cm的單開雙頁摺疊門;側門底邊與軌道的間距為35 cm,與客艙底板(與軌道的間距為85 cm)之間通過兩級台階實現過渡[1]。
客艙內的座椅為混合式排布,包括長座椅和單座椅兩種類型[2]:
- 兩張長座椅斜向相對,分別為位於左手側的7人長座椅(長度2.99 m),以及位於右手側的8人長座椅(長度3.56 m),每張長條座椅都與五張單座椅相對;
- 單座椅的間距為69 cm,其靠背可以轉換方向,使乘客的乘坐方向與列車的前進方向保持一致。
電車製造當時,熊本市電採用分段計價模式(2007年10月恢復為單一票價模式),因此電車在車門處設有整理券發售器和車費顯示器[5]。
客艙的天花板上設有24個冷氣出口,長座椅下方則共設有8個加熱器[2]。
駕駛台的設計與「輕快電車」大類的其他車型類似,配有風扇和加熱器;台面左側為KL-140B型控制器,右側為ME-38LM型剎車閥[2]。
-
8201號電車內部
-
車門上方的車費顯示器
-
8201號電車的駕駛台
-
不帶馬達的NS-19型轉向架
該款電車的轉向架包括NS-18型和NS-19型兩種,均為日本車輛製造制,其中NS-18型轉向架靠近一位端,安裝有撒沙裝置、兩組盤式液壓軔機和一台牽引馬達,並採用了附帶特殊滾珠軸承的大直徑心盤;NS-19型轉向架靠近二位端,安裝有四組盤式液壓軔機,並採用小直徑心盤[1]。
兩種轉向架均為省去搖枕懸吊的直接安裝型轉向架,按枕簧、防震橡膠、搖枕、心盤的順序依次安裝,支撐起車體;轉向架採用隔音車輪,車軸亦設計為空心軸以減輕轉向架的整體重量[2]。
該款電車採用三菱馬達制SME-R型煞車系統,這是在既有SME型空氣直通軔機的基礎上組合了電軔機的煞車系統。當司機操作駕駛台的剎車閥時,直通管根據剎車閥的操作角度產生煞車氣壓,該氣壓號誌輸入到煞車系統中,煞車系統結合電車酬載判斷輸出的剎車量;同時,電軔機也發揮作用,其作用量被反饋到煞車系統中,反過來減小氣軔產生的煞車氣壓。這套煞車系統也在後續的8800型電車上得到應用。[11]
該款電車的二位端設有連結器,可實現尖峰時間兩節電車的重聯運轉。連結器包括客艙地板下方的緊貼式連結器,以及窗下中央部的電氣連結器,它們在單節運轉時可以收起[2]。不過受到西辛島町分岔點處號誌系統的制約,重聯運轉迄今尚未實施[4]。
牽引馬達為三菱馬達制MB-5008-A型三相異步交流馬達,在每節電車上各安裝一台,位於NS-18型轉向架的底座中央[2]。牽引馬達的主要參數為:額定功率120 kW,額定電壓440 V、額定電流200 A、額定頻率53 Hz、額定轉速1600轉每分[1]。
該款電車登場時,搭載了使用逆導通閘流體(RCT)的三菱馬達制SIV-244型PWM牽引變流器,這是VVVF交流傳動技術在日本的首次應用[12];該裝置在2006~2007年間被更換為使用IGBT元件的三菱馬達制MAP-121-60VD155型牽引變流器[13][14]。
該款電車的車頂設備自一位端起,依次為集電弓、空調裝置和輔助變流器。集電弓為東洋馬達製造制PT110-BZ型;空調裝置為富士馬達制FAD-2220-1型,具有強冷、弱冷、送風三種功能;輔助變流器的輸出電壓為單相AC 100V(60 Hz)和DC 24V。[1]
設備改造
由於熊本市電在1985年引進了該款電車的改進型(8500型和8800型),因此該款電車一直以來沒有增購的計劃,僅有對既有電車的零星設備改造,包括在1991年增設列車無線電通訊設備[4]、在2006年更新車下控制設備(前述)、在2011年更新方向幕[15]、在2014年增設IC卡讀卡器[16]等等。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