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牟作云

中華民國籃球運動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牟作雲(1913年9月18日—2007年3月16日),直隸省武清縣(今屬天津市武清區)人,中國前籃球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他被譽為「新中國籃球鼻祖」,是中國籃球運動的開創者與奠基人之一。他在柏林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參加了男子籃球比賽。他在賽程中共上場比賽兩場。後長期擔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並獲得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終身榮譽委員及亞洲籃球聯合會(FIBA Asia)終身榮譽會長等殊榮。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冠軍獎盃「至尊鼎」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牟作雲杯」[1]

早年經歷與教育

1913年,牟作雲出生於天津武清區黃花店鎮冀營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隨父母移居北京。他先後就讀於育英小學和育英中學,在中學時期便展現出卓越的體育天賦。初中一年級時,他入選學校籃球隊,並精通田徑等多個項目。

1932年,在一場華北運動會上,牟作雲一人獨得跳遠、三級跳遠和標槍三項冠軍,其中跳遠成績打破華北紀錄,標槍成績打破全國紀錄。同時,他還隨隊獲得排球冠軍。

1934年,牟作雲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學習。該系當時匯集了袁敦禮董守義徐英超等一批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教授。在名師指導下,牟作雲成為校籃球隊「師大五虎」之一。

運動員生涯

1934年,在高中最後一年,牟作雲首次入選國家籃球隊,參加了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遠東運動會,並獲得亞軍

1936年,大學二年級的牟作雲再次入選中國國家籃球隊,赴德國參加第11屆柏林奧運會。這是籃球項目首次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牟作雲也成為中國第一批奧運籃球國手。據記載,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對體育事業並不重視,代表隊旅途充滿坎坷,比賽成績亦不理想。

執教與管理

1937年,牟作雲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不久,因抗戰全面爆發,他為躲避戰亂遠赴昆明,受聘於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在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馬約翰的領導下,正式開始其籃球執教生涯。

抗戰結束後,清華大學遷回北京。1946年,牟作雲自費前往美國籃球運動發源地——春田學院研究生院進修,學習大學體育行政管理並鑽研現代籃球理論與技術。

1947年底,牟作雲學成歸國,回到清華大學繼續任教。他擔任了校籃球隊和排球隊的教練,並教授大二學生的籃、排球及田徑課程。據其學生回憶,牟作雲在清華執教的籃球隊是他回國後在國內執教的第一支隊伍。在教學中,牟作雲強調「用腦子打籃球」,指導球隊在進攻區域聯防[2]

1948年,牟作雲曾受召準備負責訓練參加倫敦奧運會的中國籃球隊,但該計劃後因故未果。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牟作雲離開清華大學的教職,與原國家體委副主任黃中等人共同創辦了國家體訓班。該訓練班是新中國第一代國家隊的前身,牟作雲負責其中的籃球項目。他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國家級別的籃球隊,並率隊參加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1956年,國家體委球類司成立,牟作雲出任副司長,同時擔任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開始全面領導中國的籃球運動發展。1964年,他當選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及中國籃球協會主席。

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籃球水平迅速提升。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女籃的實力已達到世界前三名水平,男籃則位列世界第八。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多支歐洲社會主義國家籃球勁旅訪華比賽,中國男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接連擊敗了歐洲冠軍匈牙利隊和蘇聯冠軍莫斯科中央陸軍隊(紅星隊),引起國際體壇關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體育工作的賀龍元帥曾為此向牟作雲舉杯祝賀,並鼓勵他「贏了『東方』還要贏『西方』」。

牟作雲曾以教練、領隊或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率領中國籃球代表隊出訪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籃球外交」。1972年,他率領中國籃球隊訪問日本,受到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接見。1978年,他率隊訪問美國五個城市,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的母親莉莉安·卡特曾接見球隊全體成員。美中文化交流協會為此贈予他一支刻有「體育大使」字樣的金筆。1980年,中國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三名國際奧委會委員候選人,牟作雲是其中之一。

榮譽與晚年

1996年,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為表彰他擔任國際籃聯技術委員會委員長達44年的貢獻,授予他「終身榮譽委員」稱號。全世界當時僅有8人獲此殊榮,牟作雲是亞洲唯一的一位。同年,亞洲籃球聯合會(FIBA Asia)授予擔任亞洲籃聯第一副主席的他「終身榮譽會長」證書。

1997年,牟作雲從其負責建成的北京國際網球中心董事長職位上退休。退休後,他仍擔任《籃球》雜誌、中國籃協顧問及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名譽主席等職務,並時常應邀出席基層及中小學籃球比賽。1999年,他入選1999年,當選「新中國籃球50傑」。

2005年,為表彰其歷史功績,中國籃球協會決定將CBA聯賽冠軍獎盃「至尊鼎」正式命名為「牟作雲杯」。

2007年3月16日,牟作雲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他生前曾表達過親眼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願望,但未能實現。2019年入圍FIBA籃球名人堂[3]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