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玄洋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玄洋社
Remove ads

玄洋社(日語:玄洋社げんようしゃ Gen'yōsha)是日本已解散的政治團體,於1881年(明治14年)成立,1946年解散,以舊福岡藩(黑田藩)的藩士為中心,奉行泛亞主義,也是日本最早的右翼團體[1] 。與當時其他日本右翼團體相同,玄洋社認為必須對抗西方殖民主義,保衛國權。對外設想泛亞主義,支持亞洲各國獨立,透過此泛亞洲結盟對抗西方國家。主要手段則是占領中國領土[2]

Thumb
1929年的玄洋社見面合照,圖中人物有中野正剛(前排最左)、頭山滿(前排中間)及兒玉譽士夫(前排右二)

略歷

1881年(明治14年),以舊福岡藩藩士為中心,杉山茂丸頭山滿箱田六輔大原義剛福本誠內田良五郎內田良平父)、進藤喜平太進藤一馬父)、月成功太郎末永純一郎武井忍助古賀壯兵衛的野半介月成勳兒玉音松等人,創刊《福陵新報日語福陵新報》,與吉田磯吉日語吉田磯吉等「俠客」、《二六新報日語二六新報》主編鈴木天眼日語鈴木天眼關係匪淺。

日俄戰爭中活躍的明石元次郎亦為玄洋社出身。

戰前、戰間期,玄洋社在軍部官僚財閥政治界方面具備強大影響力。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戰二戰等與日本相關的戰爭中,玄洋社參與了情報收集和地下工作。在泛亞主義的旗幟下,玄洋社支持亞洲各國的獨立運動家,如中國孫中山朝鮮金玉均、西方殖民地的泛伊斯蘭主義者。然而,陳舜臣批評玄洋社過度誇大自身影響力,如在東學黨之亂中扮演的角色。[3]

玄洋社社規,是「尊」、「愛國」、「固守民權」,亦是明治期想打破薩長藩閥、要求開設議會的政治力量之一。其形象成為了日本右翼團體的典型形象。然而,在議會開設之後,玄洋社反而與政府合作,轉向干預選舉。藉此,對抗主張「民力休養・政費節減日語民力休養・政費節減」、企圖削減軍事預算的議會,尋求政府與清國開戰。

Remove ads

恐怖活動

玄洋社為達目的,不惜發動恐怖攻擊。

與玄洋社有關的著名事件是1889 年(明治 22 年)的大隈重信暗殺未遂案。時任外相大隈重信試圖修改幕末日本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以允許外國人當任法官的方式,收回領事裁判權,但此交換不能滿足國內,引起反對,即外國人司法官任用問題日語外国人司法官任用問題。玄洋社的來島恆喜日語来島恒喜,自殺炸彈攻擊大隈。大隈在事件中失去了右腿,事後因明治政府方針改變,大隈去職,改正案受到推延。

在亞洲各國的活動

玄洋社高舉的「大亞洲主義」,據聞來自孫中山的神戶演說。玄洋社庇護韓國親日開化運動家金玉均朴泳孝等,印度獨立運動家博斯英語Rash Behari Bose等人,運送軍火給菲律賓阿奎納多,協助其與美國獨立戰爭

1901年(明治34年),內田良平成立黑龍會,負責玄洋社的海外工作。許多日本的大陸浪人對抗清政府和隨後的軍閥政府,支持孫中山革命

日韓問題上,內田良平與一進會李容九推動日韓合邦

昭和時代,與玄洋社關係匪淺的中野正剛,主張大日本帝國憲法也推行至殖民地的台灣朝鮮,讓內地與殖民地在法律上平等,即內地延長。另一方面,與頭山滿關係密切的葦津耕次郎等人則認為在韓國具備自我治理的能力之後,應放手讓韓國獨立。日後,葦津亦反對關東軍滿州國的政治指導。

報紙發行

1887年8月(明治 20 年)創刊《福陵新報》。1898年,更名為《九州日報》。1942年,隨著報禁,與《福岡日日新聞日語福岡日日新聞》合併至《西日本新聞》。

紀念館/紀念碑

Thumb
玄洋社遺跡
Thumb
玄洋社墓地

鄰接福岡市中央區舞鶴玄洋社遺跡的「玄洋大樓」內,曾有收集玄洋社相關資料的玄洋社紀念館。1978年11月開館,2008年5月下旬閉館,資料寄託福岡市博物館[4]

玄洋大樓日後遭拆除,NTT DoCoMo舞鶴大樓一角設置紀念碑。[5]

歷代社長

  1. 平岡浩太郎
  2. 進藤喜平太
  3. 阿部武三郎
  4. 箱田六輔
  5. 進藤喜平太(再任)
  6. 喜多嶋淳
  7. 月成勲
  8. 美和作次郎
  9. 吉田庾
  10. 進藤一馬

著名出身者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