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元化

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元化
Remove ads

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1]),男,湖北沙市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文藝理論家。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二大代表,上海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上海市第七屆政協常委。王元化被認為是1980年代中國大陸「新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倡重拾「五四運動」啟蒙精神,1988年曾主持在上海創辦《新啟蒙》雜誌[2][3][4][5][6]

快速預覽 王元化, 出生 ...

生平

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生於湖北武昌基督徒家庭,全家為聖公會武昌聖三一堂的教友。其名為聖三一堂首任堂牧曾蘭友所取,「元化」加上姓氏「王」共計十二畫,寓意耶穌十二使徒[7]1938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初,在皖南新四軍軍部。

1949年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黨組成員、上海文藝工作委員會文學處處長、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等職。1955年受胡風事件牽連,受到迫害。1981年平反後,於1983年7月至198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1988年10月,王元化主持在上海創辦《新啟蒙》雜誌,是中國大陸「新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2][3][4][5][6]

1990年12月間,與妻子張可同去香港探親訪友(當時其兒子及媳婦居香港九龍美孚新邨)。1991年2月中旬,經由日本成田機場轉飛美國夏威夷,出席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召開的「文化與社會: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反思」(Culture And Society:Historical Reflections on 20th Century China )會議(會期為2月18日至22日)。

Remove ads

社會兼職

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貢獻

王元化在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當代文藝理論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學術史研究上開闢新路,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是中國1949年以來學術界的標誌性領軍人物。他自稱一生經歷了三次大的反思,對於從「五四」以來的中國思想界、知識界、學術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其論點獨立於權力之外,獨立於公眾輿論之外,具有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由於他成長於1920年代的清華園,受到當時大學者王國維陳寅恪影響甚深,並專心研讀陳寅恪的著作。一生信奉共產主義的他,晚年對於中國現在的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盛行,文明的物質化、庸俗化和異化深感憂慮,並引用馬克斯·韋伯的話說過:「世界不再令人著迷。」

他著述宏富,在其6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出版了《向著真實》《文學沉思錄》《文心雕龍講疏》(前名《文心雕龍創作論》、又名讀《文心雕龍》)《清園夜讀》《思辨隨筆》《九十年代反思錄》《讀莎士比亞》《讀黑格爾》等,逝世前《王元化集》(十卷)出版。 1998年,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同年,論文集《思辨隨筆》獲國家圖書獎,2006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貢獻獎。

家庭

外祖父桂美鵬,母親桂月華,父親王芳荃。夫人張可,來自蘇州張一麐家族[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