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羽佳
中國鋼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羽佳(英語:Yuja Wang,1987年2月10日—),女,回族,[3] 出生於中國北京,美籍華裔鋼琴家,被認為是當代最享有國際聲譽的鋼琴家之一。[1]

Remove ads
生平
1987年生於中國北京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王建國是打擊樂演奏家,母親翟傑明是舞蹈老師。她自六歲起習琴,後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凌遠和周廣仁[4]。1999年,王羽佳作為晨間音樂橋國際音樂節的交流生來到加拿大卡加利的皇家山學院,並隨後就讀於皇家山音樂學院,她於2001年獲首屆仙台國際音樂大賽鋼琴組季軍及評委會特別獎[5],2002年被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師從鋼琴教育家加里·格拉夫曼。
2003年王羽佳在瑞士蘇黎世舉行了歐洲首演,和指揮大衛·辛曼與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合作演奏了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2005年在加拿大渥太華,王羽佳受指揮平夏斯·祖克曼邀請,頂替臨時缺席的鋼琴家拉杜·魯普,與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合作完成她在北美的首次演出。
2005年9月11日,王羽佳獲得2006年吉爾默年輕藝術家大獎(Gilmore Young Artist Award)。該獎頒給二十三歲以下的優秀鋼琴家,獎金一萬五千美元。獲獎者可在吉爾默音樂節上演出,並會有作曲家專門為之創作一首作品。
Remove ads
2008年,王羽佳與內維爾·馬里納爵士指揮的聖馬丁學院室內樂團一起在美國巡演。2009年,她作為獨奏家與由麥可·蒂爾森·托馬斯指揮的YouTube交響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此後,王曾與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在琉森和北京演出,並與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在西班牙及倫敦演出,還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登台。
2009年,王羽佳在維爾比耶音樂節上與庫爾特·馬祖爾合作演奏並錄製了孟德爾頌《G小調鋼琴協奏曲》,協奏的還有基里爾·特魯索夫、大衛·亞倫·卡彭特、馬克西姆·里薩諾夫、索爾·加貝塔和雷·梅什。她演奏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野蜂飛舞》被收錄於2008年維爾比耶音樂節精選DVD中。
2009年1月與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G)簽下五張唱片的合約。同年4月20日推出的首張個人專輯《奏鳴曲與練習曲》(Sonatas & Etudes)獲提名第52屆葛萊美獎古典樂最佳器樂獨奏(無管弦樂伴奏)[6]。該專輯中收錄了炫技版的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是為亮點。
2010年,王羽佳獲得艾維里·費雪職業大獎;5月14日,推出第二張專輯《轉變》(Transformation);12月,憑藉專輯《奏鳴曲與練習曲》,入圍第52屆葛萊美音樂獎「最佳樂器獨奏(無管弦樂隊)」獎。
2011年4月,在天津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同年初夏,發布與阿巴多合作的唱片《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v),這是她加入DG後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同時也是她的首張協奏曲專輯;憑藉該專輯,入圍第54屆葛萊美「最佳古典器樂獨奏」獎。
2012年3月1日,發布新專輯《幻想曲》(Fantasia),收錄了蕭邦、拉赫曼尼諾夫、聖-桑、史克里亞賓和其他音樂家的作品。
2013年1月1日,與班傑明·沃菲斯齊聯合發表新專輯《二月之夏》(Summer In February);9月1日,參加在羅馬尼亞舉行的第21屆埃內斯庫國際音樂節,和匹茲堡交響樂團合作共同演繹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柯維奇的音樂作品
2014年1月1日,與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聯合發布新專輯《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Brahms: The Violin Sonatas);3月4日晚,參加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的倫敦交響樂團2014廣州音樂會,與樂團合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
2015年6月2日,作為指揮大師夏爾·迪圖瓦和英國皇家愛樂的嘉賓來於中國杭州巡演;同年,受邀成為中國國家大劇院2016/17樂季「駐院藝術家」;10月2日,發行新專輯《拉威爾》(Ravel)。
2016年8月起,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陸續舉行了「王羽佳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2017年,創刊於1898年的《美國音樂年鑑》(Musical America)公布了年度藝術家大獎,王羽佳獲「2017年度藝術家」稱號,這也是中國音樂家首次當選被譽為古典音樂界「聖經」的權威媒體的「年度藝術家」,同時,她也會出現在2017年的《美國音樂年鑑黃頁》封面中。
2019年10月,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與指揮家安德烈斯·奧羅左科-埃斯特拉達、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上演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同年,憑藉《柏林鋼琴獨奏音樂會》獲得第62屆葛萊美獎「最佳器樂獨奏獎」提名。在2019/20樂季中,王羽佳實現了演藝事業的新高度,其中包括獨奏會、系列音樂會,以及與世界上的知名樂團和指揮合作進行樂季駐場演出和巡演:如在巴比肯藝術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藝術家焦點"系列演出等。
2023年1月,王羽佳用時四小時三十分演奏了拉赫曼尼諾夫的四部鋼琴協奏曲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史上第一次有樂團與鋼琴家在一個晚上完成全部五部作品的演出。8月4日,與指揮家克勞斯·麥凱萊及BBC交響樂團一同亮相英國逍遙音樂節(BBC Proms),演繹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2月15日,在武漢琴台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音樂會;12月17日晚,繼續登台中國國家大劇院,為中國國家大劇院2023「國際鋼琴」系列演出收官。
2024年1月,王羽佳被英國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評為有史以來50位最偉大的鋼琴家,她是唯一一個上榜的華人。[7]
2024年2月,王羽佳憑藉「American Project」贏得了第66屆葛萊美獎最佳古典器樂獨奏獎,這是其生涯中首次獲葛萊美獎,往屆曾獲5次提名。[8]
2025年9月,王羽佳被柯蒂斯音樂學院聘為藝術家合作者(Artist Collaborator)。[9]
王羽佳現居紐約,但大部分時間均於全球各地巡迴演出。自2010年以來每年演出超過一百場。
特色與評價
王羽佳在新一代華人鋼琴家中以技巧高超著稱,演奏風格大氣而硬朗。她亦擁有與眾不同的性格,曾在其私人Facebook頁面上自稱「an egocentric, shameless prima donna...have the possibility of turning to a geisha」(自我中心、不知廉恥的傲嬌女王......有成為藝伎的潛質)。2010年5月30日在德國巴登-巴登演出結束後的記者會上,有人問「古典音樂家以外,誰對你影響最大?」王羽佳回答:「Lady Gaga」[10]。
王羽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天賦和影響力的鋼琴家之一。她擁有完美精準的技術、驚人的力量和耐力、像原子鐘一樣精確的節奏感,以及鑽石般白皙的聲音,儘管缺乏溫暖、深度和響度,但它以純粹的清晰度、動態範圍和閃光彌補了這一不足。王產生了阿格麗希和霍羅威茨年輕時那樣的內心興奮。音樂越難、越複雜,她演奏得越好,也越快,正如 2022 年維也納音樂會的獨奏節目充分證明的那樣。—— 英國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評[11]
Remove ads
專輯
2009年1月,王羽佳與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G)簽訂錄音合同。[12]
雖然有報道稱王羽佳在1995年發行了第一張CD,[13][14][15]但具體不詳。
- 2009:奏鳴曲與練習曲(Sonatas & Etudes)[16]
- 2009:孟德爾頌:第一鋼琴協奏曲;韋爾比耶音樂節管弦樂團(庫爾特·馬蘇爾指揮) - 韋爾比耶音樂節現場錄音, 瑞士[17]
- 2009: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 - 琉森音樂節現場錄音, 瑞士[18]
- 2010:羽化[19](Transformation),含史特拉汶斯基、史卡拉第、布拉姆斯、拉威爾等人的鋼琴作品[20]
- 2010:舒伯特、 舒曼、 斯克里亞賓、 普羅科菲耶夫 - 韋爾比耶音樂節現場錄音,瑞士[21]
- 2011:拉赫曼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馬勒室內樂團(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 - 費拉拉, 義大利[22]
- 2011:拉赫曼尼諾夫 第二鋼琴協奏曲;韋爾比耶音樂節管弦樂團,尤里·泰密卡諾夫指揮 - 韋爾比耶音樂節現場錄音, 瑞士[23]
- 2012:幻想曲(Fantasia),含拉赫曼尼諾夫、史卡拉第、舒伯特、蕭邦等人作品[24]
- 2014:拉赫曼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 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西蒙·玻利瓦交響樂團(古斯塔沃·杜達美指揮) - 卡拉卡斯現場錄音, 委內瑞拉[25]
- 2014: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小提琴:列奧尼達斯·卡瓦科斯[26]
- 2015:莫里斯·拉威爾:管弦樂全集;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利昂內爾·布蘭吉耶指揮)[27]
- 2017:亞洲演出;柏林愛樂樂團,(賽門·拉圖指揮) - 武漢現場錄音, 中國[28]
- 2018:柏林獨奏會(The Berlin Recital) - 柏林,德國[29]
- 2018:凡爾賽宮和平音樂會;維也納愛樂樂團(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指揮) - 凡爾賽宮現場錄音, 法國[30]
- 2019:藍色時光(Blue Hour),單簧管:安德烈亞斯·奧滕塞姆[31]
- 2019:夏夜音樂會 -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維也納愛樂樂團(古斯塔沃·杜達美指揮) - 美泉宮夏夜音樂會現場錄音,奧地利[32]
- 2019:弗蘭克、 蕭邦,大提琴:葛替耶爾·卡普頌[33]
- 2020:亞當斯:魔鬼必歌妙音耶?;洛杉磯愛樂樂團(古斯塔沃·杜達美指揮)[34]
- 2020: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鳴曲, Op. 19;大提琴:林恩·哈瑞爾 - 韋爾比耶音樂節現場錄音, 瑞士,2008[35]
Remove ads
獎項
- 2001:德國第二屆「塞勒國際鋼琴比賽」少年組第一名
- 2002:美國阿斯本音樂節協奏曲組大獎
- 2006:吉爾默青年藝術家
- 2009:留聲機年度青年藝術家
- 2009,2011,2018,2019, 2023:葛萊美獎提名[6]
- 2010:艾弗里·費舍職業獎[36][37]
- 2011:回聲音樂古典獎青年藝術家[38]
- 2017:《音樂美國》藝術家[39]
- 2019:留聲機獎樂器獎[40]
- 2023:第66屆葛萊美獎最佳古典器樂獨奏[41]
- 2024:"Pianote Awards"2023年度最佳古典樂鋼琴家[42]
- 2025:亞洲協會亞洲創變者獎(Asia Game Changer Award)[43]
電影配樂
- 2013: Summer in February [44][45]
- 2023: 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 [46]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