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鐘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鐘聲(1889年—1911年12月3日),原名希普(一說字熙普),藝名鐘聲,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市),清朝末期戲劇家。

快速預覽 王鐘聲, 個人資料 ...

生平

王鐘聲自幼聰敏好學,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至上海學習外文。甲午戰爭(1894年)戰敗後,王鐘聲深為清廷的腐敗而厭惡。光緒二十四年,他自費到德國攻讀法政。光緒三十二年,學成回國後,初在廣西巡撫處當幕僚,後任法政,兵堂監督和洋務局總辦。他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革命,革命要靠宣傳,「宣傳的辦法,一是辦報,二是改良戲劇」[1]。次年,不顧家庭阻攔,離開廣西到上海,在馬相伯汪笑儂等人幫助下,組織起中國第一支新戲劇團「春陽社」,專演新戲[2]。不久,在上海公演話劇《黑奴籲天錄》,他在劇中扮演女奴「意思賽」[3],得到廣泛讚譽[4]。光緒三十四年,他又和任天知等創辦中國第一所話劇學校通鑑學校,以培養新劇人才。他表演出色,深受觀眾喜愛[5]。他帶團先後在上海、杭州等地演出[6]

宣統元年(1909年),王鐘聲帶團到北京,與京劇演員楊小樓梅蘭芳等同台表演,宣統三年年初,在京津各劇場演出《熱血》、《鳴不平》、《官場現形記》、《秋瑾》、《徐錫麟》等戲,編演的新劇有《張文祥刺馬》、《官場現形記》和《宦海潮》等,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7]。同年7月,被清朝當局拘捕押回浙江原籍。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參加上海的武裝起義。不久,到天津,準備發動天津起義。12月2日,被直隸總督陳夔龍聯通租界領事館和警察局逮捕。次日,在刑場上仍連聲大罵陳夔龍是奴才[8]。後連中三槍,壯烈犧牲[9][10]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