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利亞·皮亞皇后級鐵甲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玛利亚·皮亚皇后级铁甲舰
Remove ads

瑪利亞·皮亞皇后級鐵甲艦義大利語Classe Regina Maria Pia[c]是19世紀60年代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一批鐵甲艦。本艦級包括4艘艦隻,「瑪利亞·皮亞皇后」號「聖馬蒂諾」號英語Italian ironclad San Martino[d]「卡斯特爾菲達多」號英語Italian ironclad Castelfidardo[e]「安科納」號英語Italian ironclad Ancona[f]。因為義大利造船廠無法滿足義大利海軍艦隊迅速擴張的需求,這些艦隻都是由法國造船廠建造的。本艦級屬於船旁列砲鐵甲艦[g],裝備了26門前膛砲

快速預覽 概況, 技術數據[a] ...

1866年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期間,這四艘戰艦都參加了利薩海戰。「瑪利亞·皮亞皇后」號在戰鬥中嚴重燒毀,但其他三艘艦艇沒有受到嚴重損壞。其後這幾艘艦隻在其漫長的服役生涯中承擔了各種不同的任務。1880年代後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之後被用作訓練船。1903年至1904年,「瑪利亞·皮亞皇后」號、「聖馬蒂諾」號和「安科納」號被除籍廢棄;1910年,「卡斯特爾菲達多」號也被廢棄拆解

Remove ads

設計

1861年義大利統一之後,新成立的義大利皇家海軍開始了一項造艦計劃,準備打造一支能夠擊敗奧地利海軍的鐵甲艦隊。因奧地利控制著包括威尼斯在內的大量義大利人聚居區,而被義大利視作主要的競爭對手。新生的義大利造船廠沒有能力滿足政府的需求,因此義大利第一批鐵甲艦大多是由國外造船商建造的。1862年時任義大利海軍部長卡洛·佩利翁·德·佩爾薩諾英語Carlo Pellion di Persano[h]海軍中將的授意下,從法國造船廠設計訂購了瑪利亞·皮亞皇后級鐵甲艦。[8]

常規特性和輪機

Thumb
「瑪利亞·皮亞皇后」號1888年配置下的側視圖和俯視圖

瑪利亞·皮亞皇后級各艦在尺寸上略有差異。「瑪利亞·皮亞皇后」號和「聖馬蒂諾」號由同一家造船廠建造,因此兩者大小相同;「卡斯特爾菲達多」號和「安科納」號雖是不同船廠建造,但尺寸卻相同。前兩艦垂標間距75.48公尺(247.6英尺),全長81.2米(266英尺),舷寬15.24米(50.0英尺),平均吃水6.35米(20.8英尺)。「卡斯特爾菲達多」號和「安科納」號垂標間距76米(249英尺),全長81.8米(268英尺),舷寬15.16米(49.7英尺),吃水6.35米(20.8英尺)。常規負載下前兩艦排水量4,201長噸(4,268公噸),滿載排水量4,527長噸(4,600公噸)。「卡斯特爾菲達多」號常規排水量4,191長噸(4,258公噸),滿載情況下4,527長噸(4,600公噸)。「安科納」號常規負載下排水量為本艦級最低,僅有4,157長噸(4,224公噸),但滿載時則有4,619長噸(4,693公噸)。[9][10]

本級艦體採用鐵質,在後傾船首英語Inverted bow[i]水線下部裝設有一具撞角。在吃水線位置,整個船體都由4.75英寸(121公釐)鐵質裝甲帶包覆作為防護裝甲帶。火砲甲板由4.3英寸(109公釐)厚鐵板保護。每艦一般配備480到485名官兵。建成初期,每艦都裝備有縱帆裝具[j]用以補充蒸汽機動力,後期則被削減為巴克帆裝[k]。到服役生涯末期,艦上的帆裝都被撤掉,取而代之的是兩根帶有戰鬥桅樓英語Top (sailing ship)[l]戰鬥桅英語military mast[m][9][10]

艦載推進系統由一台單脹雙缸船用蒸汽機驅動一具單螺旋槳的系統組成。蒸汽由六座矩形燃煤火管鍋爐英語fire-tube boiler[n]提供,鍋爐廢氣集中從一根位於艦舯部英語Amidships[o]的煙囪中排出。在使用引擎驅動時,兩艦輸出功率在2,924匹指示馬力(2,180千瓦特),提供時速12.96(24.00公里每小時;14.91英里每小時)。艦載燃煤儲量達485長噸(493公噸),使得能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速度續航2,600海里(4,800公里;3,000英里)。[9][10]

Remove ads

武器

瑪利亞·皮亞皇后級是船旁列砲鐵甲艦,出廠時裝備4門72磅203公釐(8英寸)口徑前裝滑膛砲以及22門32磅164公釐(6.5英寸)前裝砲作為主砲組。多數艦砲被安置在舷側,有兩門164公釐砲則被安裝在艦首裝甲堡中,第三門則被作為追擊砲英語Chase gun安裝在艦尾類似砲架上。此外,艦首還裝有一具3米(9.8英尺)長的撞角作為撞擊戰用武器。[9][10]

在整個服役生涯中,本艦級的武器裝備一直在持續改進中。1871年,全部四艦都被重新裝備2門220公釐(8.7英寸)前裝砲以及8門8英寸前裝砲;1880年又增加了第九門8英寸砲。「瑪利亞·皮亞皇后」號和「聖馬蒂諾」號後來又重新裝備了8門152公釐(6英寸)速射砲英語Quick-firing gun[p]、5門120公釐(4.7英寸)速射砲、4門57公釐(2.2英寸)速射砲以及8門37公釐(1.5英寸)哈乞開斯轉輪砲英語Hotchkiss gun。1884年,「卡斯特爾菲達多」號在前兩艦的改裝方案基礎上多加了一門120公釐(4.7英寸)砲。而「安科納」號的改裝方案比首兩艦的方案減少了6門37公釐轉輪砲。此外,「卡斯特爾菲達多」號裝備了兩具魚雷發射管,而其他三艘艦隻都裝備了三具魚雷發射管。[9][10]

艦隻

更多資訊 艦名, 建造者 ...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在義大利第三次獨立戰爭期間,本艦級的所有四艘軍艦都及時入役,參加了對奧地利海軍的戰鬥。時任義大利艦隊司令的佩爾薩諾採取了謹慎的戰略,只進行了一次針對利薩島的大規模進攻行動[20]。隨後,奧地利艦隊在指揮官威廉·馮·特格特霍夫[r]的率領下攻擊義大利艦隊。四艘瑪利亞·皮亞皇后級鐵甲艦都參加了之後的利薩海戰[23]。「瑪利亞·皮亞皇后」號在戰鬥中被引燃並嚴重燒傷;奧地利艦隊的砲彈在「聖馬蒂諾」號和「安科納」號上引發了小規模火災,但都沒有對艦體造成嚴重損壞;「安科納」號僅有鐵甲受到了輕微的損傷[24]

戰後,義大利海軍預算遭到大幅削減,導致在1870年9月義大利統一戰爭中,海軍在調動其鐵甲艦隊進攻奇維塔韋基亞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相反的是,很多艦隻被擱置起來,被徵召來當船員的水手也被遣送回家[25]。當義大利海軍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重建艦隊時,「瑪利亞·皮亞皇后」號重新開始服役,在主力艦隊和義大利海外領地擔任各種角色[26]。這四艘艦隻在19世紀80年代後期都接受了現代化改造,之後被用作訓練船。1903到1904年間,「瑪利亞·皮亞皇后」號、「安科納」號和「聖馬蒂諾」號被從海軍序列中除籍,而「卡斯特爾菲達多」號作為一艘魚雷訓練船一直持續服役到1910年才被報廢拆解[9]

Thumb
1866年底「卡斯特爾菲達多」號在拿坡里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書目

期刊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