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格麗特一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玛格丽特一世
Remove ads

瑪格麗特一世丹麥語Margrete I挪威語Margrete I瑞典語Margareta,1353年—1412年10月28日),丹麥瑞典挪威女王卡爾馬同盟的建立者。

快速預覽 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 I, 瑞典女王 ...

瓦爾德馬四世死後,瑪格麗特一世之子奧拉夫成為丹麥國王哈康六世死後,奧拉夫又獲得挪威王位。奧拉夫死後,瑪格麗特一世成為丹麥與挪威女王,後再於擊敗阿爾伯特後統治瑞典。

Remove ads

生平

瑪格麗特出生於丹麥沃丁堡,是丹麥國王瓦爾德瑪四世的幼女,瓦爾德瑪四世在宰相幫助下鞏固了丹麥國王的地位。

1363年4月,十歲的瑪格麗特與二十三歲的挪威國王哈康六世成婚。哈康六世在婚前一年(1362年)當選瑞典國王,與其父馬格努斯七世共治瑞典。

1375年,瓦爾德瑪四世逝世且無子,在宰相支持下,以瑪格麗特五歲的兒子奧拉夫為丹麥國王,她與丹麥帝國議會共同執政。

丹麥與挪威共主邦聯

Thumb
瑪格麗特一世1381年和1403年的印章

1380年哈康六世逝世,奧拉夫繼承挪威王位,瑪格麗特執政,標誌著丹麥-挪威共主邦聯之始,此邦聯終於1814年的基爾條約。後世挪威根據作家亨利克·易卜生作品,將此時期評為「四百年黑夜」(400-årsnatten),期間,挪威遠洋領地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改隸丹麥,後二者至今亦然。

儘管奧拉夫於1385年宣布成年,但他的母親瑪格麗特仍實際掌握政府權力。同年,瑪格麗特從漢薩同盟手中奪回了其父親被迫典當的位於斯科訥的四座海峽城堡:斯卡諾爾城堡、法爾斯特堡城堡、赫爾辛堡(卡爾南城堡)和馬爾默堡。在此前她先向海盜船開放丹麥港口,這些海盜船透過劫掠威脅漢薩同盟的海上貿易。她試圖讓科隆聯盟諸城陷入財政困境,因為它們因其縱容而必須承擔打擊海盜的高昂成本,並使得同盟維護海峽城堡不再有利可圖。漢薩同盟諸城要求女王關閉丹麥港口,禁止私掠船進入,並賠償海盜造成的損失。瑪格麗特推遲了談判,並對與挪威的貿易這一對呂北克和文德人諸城尤其重要的事項,採取了限制措施。根據《施特拉爾松德和約》,科隆邦聯須於1385年歸還海峽城堡,但普魯士諸城邦堅持認為這些對於控制海峽通道至關重要的堡壘應繼續駐守。在瑪格麗特慫恿下,國王奧拉夫寫信威脅要報復。瑪格麗特在致漢薩同盟的信中承諾,如果漢薩同盟接受她兒子的要求,她將恢復雙邊關係正常化。商人們抱怨瑪格麗特身為丹麥攝政王有責任確保海上貿易的安全,瑪格麗特反駁說,只有擁有海峽城堡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歸還城堡,她承諾停止支持海盜,進行賠償,並恢復漢薩同盟在挪威的貿易特權。科隆聯盟隨後解體,因為呂北克和文德人諸城邦對安全以及確認其在丹麥和挪威貿易中的權利有著濃厚的興趣——瑪格麗特藉此實現了她的目標,海峽城堡被移交給丹麥,讓其重新控制厄勒海峽兩岸,並向進港船隻徵收關稅。她隨後與打擊海盜,但未為先前繳獲的漢薩同盟船隻支付賠償金。[1][2]

然而,在什勒斯維希公國的歸屬問題上,瑪格麗特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她不能冒險與霍爾斯坦伯爵發生軍事衝突,尤其因為她打算征服瑞典,因此需要丹麥南部邊境的和平。因此,她試圖與格哈德六世伯爵及其弟弟們達成協議。 1386年7月,她出席了在呂北克舉行的漢薩同盟日,霍爾斯坦伯爵們也出席了這場活動。她成功地調解了伯爵與呂北克之間的爭端,為與他們的談判鋪平了道路,談判很快就達成了目標。同年,伯爵們前往菲英島尼堡參加丹麥宮廷會議。根據呂北克會議紀事中的同期記載,當時未成年的國王奧拉夫在其母親的同意下,將什勒斯維希作為世襲封地賜予格哈德六世伯爵。瑪格麗特由此取得霍爾斯坦人為盟友。[3][4]

瑪格麗特也試圖讓她的兒子成為瑞典的統治者。她知道許多瑞典權貴對梅克倫堡阿爾伯特三世的統治不滿,於是在1385年宣布奧拉夫為瑞典的合法繼承人。 1386年8月,瑞典最有權勢的巨頭-帝國執達官博·瓊森·格里普英語Bo_Jonsson_(Grip)去世——他生前為防止自己龐大土地在死後落入阿爾伯特三世手中,在遺囑中指定了十位瑞典貴族作為遺囑執行人,管理他的莊園。如此一來,瑞典王國這些大貴族成為國王的制衡力量。當阿爾伯特三世想要限制這些遺囑執行人的權利時,他們聯繫了瑪格麗特,並提出讓她的兒子收購博·瓊森的大部分莊園,希望奧拉夫能將它們歸還給瑞典貴族。[5][6]

不過在1387年,17歲的奧拉夫早逝。當時丹麥國王來自於選舉,丹麥帝國議會在一周後於隆德大教堂決定,在找到合適的男性繼承人之前,承認瑪格麗特為過渡統治者(Frue og Husbonde og hele rigets Formynder)。挪威王位雖採世襲制,但隔年(1388年)2月挪威帝國議會也推舉瑪格麗特為女王(Norges mæktige Frue og rette Husbond)。

Remove ads

卡爾馬同盟

Thumb
1390年瑪格麗特一世的印章

一個月後(1388年3月),瑞典帝國議會也推舉瑪格麗特為女王(Fullmäktiga Fru och Husbonde)。當時的瑞典國王是阿爾伯特,但其與瑞典議會間矛盾重重,在有勢的貴族支持下,瑪格麗特於1389年2月在斯科訥擊敗阿爾伯特。

瑪格麗特依其權力指定姐姐英格堡的外孫艾瑞克為繼承人。早在1388年,挪威帝國議會就已承認艾瑞克的世襲地位,但由於當時艾瑞克年僅六歲,因此瑪格麗特繼續執政。1396年丹麥和瑞典的議會也承認艾瑞克的繼承人地位。

1397年6月17日,艾瑞克在卡爾馬加冕為丹麥、挪威和瑞典國王,卡爾馬同盟由此成立,三個國家不同的法律及獨立的帝國議會被保存。瑪格麗特終於實現其統一斯堪地那維亞的願望,她雖將王位讓出,但仍是帝國執政。

逝世

Thumb
瑪格麗特一世墓上的塑像
Thumb
瑪格麗特一世墓上的塑像

女王一直努力加強帝國對什勒斯維希公國的控制,1412年10月她與艾瑞克同赴弗倫斯堡(今屬德國)來保障當地商人對他們的支持,女王隨後在此感染鼠疫,當月28日駕崩。

時年30歲的艾瑞克成為北歐帝國之主,除北歐三國外,領土遍及什列斯威-霍爾斯坦、格陵蘭、冰島、法羅群島和昔德蘭群島,他繼續瑪格麗特的政策,直到1439年被廢黜。

遺蹟

Thumb
瑪格麗特一世的棺材

女王葬於羅斯基勒大教堂。教堂內共陳列38位國王棺材,其中37位者均放在旁室中,僅瑪格麗特一世直接放在神壇正後方。棺蓋上刻有大於真人、以雪花石膏雕的女王塑像。

在弗倫斯堡的歷史中,瑪格麗特不僅是1412年鼠疫的最著名死者,她還在這裡建造一座王宮,王宮今已不復存在,遺址上是一座目前唯一在丹麥外的丹麥語高級中學。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是繼瑪格麗特一世以後第二位丹麥女王。

至今為止,最後一位挪威女王就是瑪格麗特一世。若挪威王位第二繼承人英格莉·亞歷珊卓能順利繼位,即可能成為瑪格麗特一世後、數世紀以來挪威的再一位女王。

頭銜及稱號

  • 1353年-1363年:丹麥公主瑪格麗特
  • 1363年-1376年:瑞典挪威王后瑪格麗特
  • 1376年-1380年:瑪格麗特,丹麥王國的全權代表(奧拉夫二世的監護人。)
  • 1380年-1387年:瑪格麗特,丹麥和挪威全權代表以及王國總督(奧拉夫二世的監護人。)
  • 1389年-1412年:瑪格麗特,丹麥、挪威和瑞典的全權代表以及王國總督(波美拉尼亞的艾瑞克的監護人。)

家庭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