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珍珠高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珍珠高地
Remove ads

珍珠高地(Margaritifer Terra),或譯珍珠灣高地,是火星上一處古老而崎嶇的區域,它位於赤道以南4.9°S 25°W / -4.9; -25 處,最寬處橫跨2600公里[1]。該區域顯露出表明存在過大規模洪泛的混沌地形溢出河道沖積平原;風蝕地貌也很明顯。該高地內還是火星上幾處河谷網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而阿瑞斯谷則是另一個提供了明顯洪水和水流證據的突出特徵。珍珠高地曾是前蘇聯火星6號」著陸器[2]美國宇航局火星探路者號」探測器的降陸點[3] ,也是火星2020探測車幾處擬議的著陸點之一[4]

坐落在珍珠高地上的霍頓撞擊坑埃伯斯瓦爾德撞擊坑,被認為曾擁有過湖泊,因為坑內分布有三角洲和需要水才能形成的/蒙脫石礦物[5]。在珍珠高地還發現了烏斯缽-拉冬-摩拉瓦谷系統的水流路徑,研究人員認為,該地區巨大的洪水河道僅在短短數周或數月內就被地下水災難性的外溢迅速沖蝕[6]。由於形成赤鐵礦需要液態水,而液態水如果沒有厚厚的大氣層就不可能長期存在,所以火星在過去的某個時候,大氣層一定要更厚得多[7]

1979年,珍珠高地被以南印度「珍珠海岸」之名命名,它部分位於珍珠灣區,部分則位於奧克夏沼區中。

Remove ads

岩層

該區域的一些圖像顯示了層狀地形,火星上許多地方都有分層重疊的岩石。岩石可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岩層,火山、風或水都會形成岩層[8] 《火星沉積地質學》中,可找到許多有關火星岩層實例的詳細討論[9]

地層可通過地下水的作用而硬化,火星上的地下水可能流淌了數百公里,在這一過程中,它溶解了所穿過岩石中的許多礦物質。當地下水出現在含沉積物的低洼地區時,液態水在稀薄的大氣層中蒸發,留下礦物質作為沉積物和/或膠結劑。因此,由於塵埃層是膠結在一起的,所以以後不會被輕易侵蝕掉。

2010年4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了HiWish計劃下的第一批圖像,含公眾建議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拍攝地點的照片,其中歐羅姆混沌為八處地點之一[10],下面的第一張圖片展示了該區域的全景,接下來的兩幅則來自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圖像[11]

Remove ads

雅丹地貌

珍珠高地的其它圖像

另請查閱

參引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