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家鄉

臺灣屏東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家鄉map
Remove ads

22°42′31″N 120°38′58″E

快速預覽 瑪家鄉Majia Township 舊稱:瑪佳沙, 國家 ...

瑪家鄉排灣語Makazayazaya)位於臺灣屏東縣東北方,北臨三地門鄉,東側和北側連霧台鄉,西鄰內埔鄉,西南連萬巒鄉,南接泰武鄉,為臺灣本島面積最小且唯一未滿100平方公里的山地原住民鄉[註 1]。地處中央山脈南段,大武山北側,地勢險阻,起伏甚大,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臺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鄉境內的三和村飛地,夾在長治鄉內埔鄉鹽埔鄉之間。

Remove ads

歷史

瑪家鄉為排灣族瑪卡札亞札亞(Makazayazaya)、馬須利德、娃卡巴(Wakaba)、卡扎給蘭(Kazangiljan)、排灣(Payuan)的居住地,瑪卡札亞札亞在排灣族語中是指「傾斜的山坡地」,意指其部落是居住在溪流坡地上,瑪家在史前時期到日治時期前,一直由Vavulengan大頭目家族分別擔任最高領袖,目前Vavulengan當家長嗣為徐春美(Eleng Vavulengan),目前此家族已記載到十六代,而排灣地區由排灣道旮督(Tjaugadu)家族擔任領導,北葉則由嘉德卡特(Gadegade)家族作為核心領袖。日治時期將部分居民遷居,設置警察駐在所治理一切事務,在1920年的地方改制中劃入高雄州潮州郡。戰後初期將上述五村名字改為瑪家、北葉、涼山、佳義、筏灣(後又正名為排灣),因文獻及口傳歷史都認為大武山(Kavulugan)排灣部落是排灣族的發祥地之一,於是經台灣省政府在1986年4月2日將原定音譯的筏灣村正名為「排灣村」,原定的鄉名為「瑪佳沙」,後於1946年改為瑪家鄉,劃歸高雄縣管轄,1950年改隸屏東縣至今。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根據屏東縣內埔戶政事務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4年底瑪家鄉戶數約2.2千戶,人口約6.7千人[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85人,是屏東縣下轄八個山地鄉中人口密度最高者,在全臺灣所有山地鄉中,人口密度排行第二高(僅次於臺東縣蘭嶼鄉[2]。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三和村與瑪家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2,423人與501人[1]。瑪家鄉人口中0至14歲人口佔比12.14%,15至64歲人口佔比73.22%,65歲以上人口佔比14.64%,是屏東縣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區[2]

Remove ads

政治

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鄉政組織

瑪家鄉公所是瑪家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瑪家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屏東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瑪家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3]

瑪家鄉民代表會是瑪家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瑪家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瑪家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4]

瑪家鄉為屏東縣議會第十選區,在屏東縣議會53席縣議員中,瑪家鄉共選出1席縣議員[5]

行政區劃

Thumb
禮納里

以下列出的「」屬於行政區劃,因此村內可能有數個部落。括號內皆為排灣語日語名稱。

Thumb
北葉部落(Masilidj)木杓
  • 北葉村行政中心。
    Thumb
    瑪家鄉北葉村入口意象
    • 北葉部落(Masilidj,瑪希利得):1954年遷至現址。
    • 禮納里部落:2010年因八八風災搬遷至此的三地門鄉大社村、霧台鄉好茶村與部分瑪家村組成的部落,行政區劃上分劃給原鄉及村。
  • 瑪家村:2013年所轄三部落移至禮納里。
    • 崑山部落(Tjaljavakung,達那瓦功)
    • 瑪家部落(Makazayazaya,瑪卡札亞札亞)
    • 白露部落(Pailjus)
  • 排灣村:
    • 排灣部落(Paiwan):1974年~1976年遷至現址。
  • 涼山村:
    • 涼山部落(Wakaba,若葉)
  • 佳義村:
    • 佳義部落(Kazangiljan,卡札給蘭):1952年遷至現址。
  • 三和村:1967年由霧臺三地與瑪家三居民所建立。
瑪家鄉行政區劃

Thumb



佳義村
排灣村
排灣村→
Remove ads

公共服務

警政治安

  •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內埔分局
    • 瑪家分駐所
    • 佳義派出所

消防

  • 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第一大隊
    • 瑪家分隊

教育

國民中學

  • 屏東縣立瑪家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北葉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佳義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長榮百合國民小學
  • 屏東縣立北葉國民小學瑪家分校(1992年廢校)
  • 屏東縣立涼山國民小學(1992年廢校)
  • 屏東縣立筏灣國民小學(1992年廢校)

交通

公路

縣道
鄉道
  • 屏35線(原瑪家市區與舊筏灣部落之聯外道路、禮那里部落)
  • 屏37線(麟洛交流道、經三和村)

公共運輸

市區公車
更多資訊 路線編號, 營運區間 ...
社區巴士
更多資訊 路線編號, 營運區間 ...

旅遊

文化設施

Thumb
從瑪家鄉北葉村往北俯瞰隘寮溪

自然景觀

瀑布

文化資產

  • カサギザン社(佳義)國語碑

遺址

  • 舊排灣部落
  • 高燕與射鹿舊部落

表演藝術

  • 排灣族口鼻笛(金賢仁,排灣部落)

特產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