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淮陰故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淮陰故城、淮陰縣故城、淮陰城[1]:4位於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碼頭村[2],是秦朝淮陰縣縣城遺址。北宋初年,已稱它為甘羅城,傳甘羅所築[3]。
2003年3月,秦代淮陰故城遺址[4]列為第二批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2]。2011年12月30日,以甘羅城遺址之名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5]。
歷史
淮陰城的築城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春秋末年,其地屬吳國,後屬楚國。前223年,秦滅楚,地入秦。秦實行郡縣制,設立淮陰縣。淮陰城為縣城。關於淮陰故城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侯韓信早年曾「釣於城下」。當代研究者根據《史記》的記載認為,當時淮陰城的工商業是比較繁榮的,與它位於交通樞紐的地位密切相關。是當時黃淮、江淮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亦是淮水、泗水下游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1]:1—2。
晉朝永和五年(349年),荀羨在淮陰城南側築新城。後成為淮陰縣新的縣治。兩城互為依託。東魏改南梁北兗州為淮州,以淮陰城為州治[1]:2。北宋時,已稱此城為甘羅城。北宋學者徐積是最早提及甘羅城的人。《節孝集·卷十三》,「蓋以傳考之所謂甘羅城者,非也。謂之淮陰故城,可也。」甘羅城實是秦時淮陰城[3]。雖然,沒有史料可以證實甘羅曾在此地任官、築城。但有研究者認同甘羅築城的說法,認為「甘羅易地改官於此是很有可能的,不過歷史疏於記載罷了。」[1]:2。亦有研究者認為,甘羅築城一說「是人為編造的歷史故事[2]」。
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淮陰縣縣治移到八里莊[1]:5。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清河縣縣城「河決城圯」,縣尹耶律布哈由大清口的清河故城遷治於甘羅城。天曆元年(1328年),達嚕噶齊又以地僻水惡再遷小清河西北[3]。
明朝繪製的黃、淮、運輿圖上,僅標甘羅城,不標註淮陰城[1]:5。明朝時,淮安府管河廳公署[1]:3、清河縣縣丞署設於甘羅城。崇禎元年(1628年)[3]或崇禎末年,清河縣縣治移至甘羅城[1]:3。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清河縣縣治遷至小清口[3]。清朝時,甘羅城設有負責治理河道的淮安府同知署。乾隆年間,由於地勢卑下,水患威脅嚴重,淮安府同知署等機構與清河縣署一起,遷至清江浦。甘羅城與水清口的舊縣城一樣,不再重點防護,被黃河洪水所侵入,逐漸被泥沙所淤墊[1]:3—4。
Remove ads
當代
2003年3月[2],淮安市人民政府將馬頭鎮秦代淮陰故城遺址[4]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