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淮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淮陰區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因古代縣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為陰)而得名。區人民政府駐長江路街道承德北路606號。區域總面積為1,307.24平方公里。

快速預覽 淮陰區,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淮陰區的歷史十分悠久。

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於徐(今江蘇泗洪一帶),建徐國。淮陰為古徐國的屬地,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舊以山之北、水之南為陰;淮陰地處淮河南岸,因此名為淮陰。

據《禹貢》記載,夏代,淮陰以淮河為界,分屬徐、揚二州之域。商周史 籍稱為東夷、淮夷之地。商周史籍稱為徐戎、淮夷

周敬王八年(前 512),吳國派孫武、伍子胥滅掉徐國,淮陰屬吳,成為吳國邊防重鎮。吳國實行郡縣制,在這裡設立淮陰縣,縣城設於淮水之陰,是卿大夫的封邑。吳國保持都鄙制度,採用世族世官制,由國君直接支配,此, 淮陰實際上是直屬於國君的別都。

周元王四年(前 473),越滅吳,淮陰屬越。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於徐,越國亦以卿大夫治淮陰。

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 445),楚國屢侵泗水流域,淮陰被越國與楚國之間爭奪,後來終屬楚,成為楚國淮河下游地區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秦統一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淮陰隸屬泗水郡,縣域包括今淮安市境及臨近的洪澤,並及寶應的一部分地區。淮陰縣治所設在甘羅城

西漢初,改泗水郡為沛郡,析淮陰縣西南地域置富陵縣(今洪澤湖內和洪澤、盱眙的部分地區)。漢高祖六年(前201),封韓信為淮陰侯,淮陰為其封邑。

漢高祖十一年,韓信被殺,淮陰侯國取消,仍稱淮陰縣。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臨淮郡,淮陰、富陵為其屬縣。

新莽時,改淮陰曰嘉信,並改臨淮郡為淮平郡。

東漢以臨淮郡併入東海郡,淮陰縣屬之,撤富陵縣,併入淮陰縣。永平十五年(72),臨淮郡更為下邳國。建安十一年(206),下邳國除,復置臨淮郡,皆以淮陰縣屬。

魏承漢制,沒有變更。

晉武帝初,仍屬臨淮郡。太康三年(282),移廣陵郡治於淮陰,至晉元帝渡江,廣陵郡移去,其間共三十四年。

東晉以征北、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鎮淮陰,淮陰遂為重鎮。

永和五年(349),北中郎將荀羨以「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無他屯阻」,乃於秦漢淮陰故城(甘羅城)南一里許,營造新的城池(今淮陰故城遺址所在地),淮陰遂為南朝國防要地。

南朝劉宋泰始三年(467),淮河以北被北朝占領,劉宋於淮陰僑置兗州郡。七年(471),改稱北兗州。

蕭齊建元四年(482),兗州鎮移去。永明七年(489),復立東平郡於淮陰,領壽張、淮安二縣。

梁改為淮州,郡治淮陰故城,縣改稱懷恩。太清三年(549),侯景以蕭弄璋為北兗州刺史,州民發兵拒之,於是淮陰復稱北兗州。侯景派直閣將軍羊海幫助蕭弄璋,羊海帶著隊伍投降東魏。東魏踞淮陰,仍稱淮州淮陰郡懷恩縣。

陳太建五年(573),吳明徹伐齊,十一月,淮陰城降陳。九年(577)初,沒於後周,復改縣曰壽張。立東平郡,如蕭齊之舊。

隋初,復為淮陰郡,不久廢淮陰郡為淮陰縣。大業初(605),並淮陰於山陽縣

唐武德初年,恢復淮陰縣建置。武德七年(624),淮陰再次併入山陽;乾封二年(667),淮陰又從山陽析出恢復建置。

自唐及五代及宋,淮陰並仍舊名。

南宋建炎元年(1127),劃出淮陰縣西境置吳城縣,三年後又復歸淮陰縣。

紹興五年(1135),廢淮陰為鎮。廢后一年復立為縣。

金皇統元年(1141),宋奉表割地與金和,約以淮水中流為界,淮河以北的土地並割入金。金以吳城隸臨淮,金城隸漣水。

南宋也在嘉定七年(1214),徙淮陰縣治於八里莊。其後十七年即金正大八年(1231),南宋淮陰降金,改為鎮淮府,次年即為南宋江淮安撫制置使趙善湘收復。及端平元年(1234),元滅金,金遺民來歸。

南宋咸淳九年(1273),始置清河縣,屬清河軍。次年,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遷縣城於大清口(今古清口街道桂塘南)。清河縣建立3年,地入於元。

元初,清河、淮陰、新城三縣並置,而撤銷清河軍,以縣屬淮安路錄事司。

至元二十年(1283),並淮陰入山陽,而清河縣獨立存在。

元泰定元年(1324),黃河決口,大清口清河縣城被毀,縣尹耶律不花遷清河縣城於甘羅城,清河縣始得淮陰故地而縣境及於淮水之南。

天曆元年(1328),縣尹達魯花赤哈麻又因甘羅城地僻水惡,居民甚少,遷縣城於小清口之西北(今馬頭鎮舊縣村),東去淮陰故城十里,即今所謂舊縣者。

明初因元之舊制,清河縣城仍在小清口西北。嘉靖年間,大清口淤塞,黃河全經小清口入淮,縣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楨元年(1628),因水患和戰亂並起,復遷治甘羅城。

清順治三年(1646),清河縣治仍遷小清口西北,隸屬淮安府。康熙中,縣城屢圮於水。

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蘇巡撫陳宏謀上疏請求移治清江浦,而割山陽靠近清江浦十餘鄉併入清河,自此清江浦成為清河縣的新縣治。除南界棠涇(今周橋)、青州澗(今汊河)仍屬山陽外,古淮陰之地全部歸清河縣所有。

清江浦原系水名,舊為沙河,俗呼烏沙河,宋轉運使喬維岳開此,直達清口。

明永樂十三年(1415),漕總陳瑄重浚置閘,更名清江浦,以近浦之地而為清江浦鎮。時為水陸交通之孔道。運河出清口,舊時由南入京者,必由此舍舟遵陸而上。

清江浦城建自漕運總督吳棠,始於同治三年(1864)春,而後落成於次年秋。計長一千二百七十三丈,高一丈八尺,費白金十二萬兩。建城門四座,東曰安瀾,西曰登稼,北曰拱宸,南曰迎熏。另有水門一座,東西水關兩座,內通文渠。列炮台四,北依運河。東鑿雲曇壩,引水西流以為濠。

舊時,清江浦先後設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河道庫、淮揚道、清軍同知、淮揚鎮總兵、淮安府同知、江淮巡撫、江北提督等二三十個官署,故盛極一時,名揚全國。

民國初,廢淮安府,清河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三年(1914),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重名縣,因與河北省清河縣同名之故,清河縣復稱淮陰縣,仍設治於清江浦。並設淮揚鎮守使衙門、淮揚道尹衙門於此,淮陰為其屬縣。民國十六年撤道。

民國21年(1932年)設淮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清江浦,淮陰縣為其管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軍入侵江南,江蘇省政府從鎮江遷避於此。

民國二十八(1939)年3月1日,日軍侵占清江浦,江蘇省政府遷至淮東,淮陰縣政府在縣內農村活動至1943年。

民國二十九年,中共淮陰政府在縣境北鄉花莊成立。民國三十四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9月,新四軍解放淮陰城,取清江浦簡稱成立清江市,農村仍為淮陰縣。不久,蘇皖邊區政府成立,駐紮清江。清江市、淮陰縣為其所屬。

民國三十五年9月,國軍占領清江,淮陰縣政府、淮陰專員公署均設於此;中共政府機關撤出清江市活動於北鄉農村。

1948年12月,中共解放軍占領淮陰城,城區與淮安合併為兩淮市,市政府駐清江浦,農村為淮陰縣。

1951年1月,淮陰縣城從淮陰縣劃出,單列為清江市,淮陰縣政府搬遷至北側王營鎮。

1958年8月,淮陰縣與清江市再次合併,成立淮陰市。

1964年10月,市縣再次分置為淮陰縣和清江市,但淮陰縣政府仍駐清江博古路(現「蘇 皖邊區政府舊址」)內。

1972年淮陰縣政府撤出清江,遷至王營鎮北京路73號。

1948~1983年,淮陰縣(市)均隸屬於淮陰專員公署。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 撤銷淮陰地區專員公署,設立地級淮陰市,淮陰縣為其所屬。

2001年1月1日,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淮陰縣改設為淮安市淮陰區,轄區不變。

Remove ads

人口

截至2021年末,淮陰區戶籍總人口為88.213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4459人。

地理

淮陰區位於蘇北平原腹地,地處北緯33°22′~33°56′、東經118°56′~ 119°09′。在江蘇省會南京北180公里處。 東與淮安區漣水縣相依,南瀕洪澤湖,與洪澤區接壤;西與泗陽縣相鄰,北隔六塘河與沭陽縣相望,中間半環抱清江浦區。南北長62.5公里,東西寬38.5公里,面積為1264平方公里。

淮陰年日照數在 2250~2350 小時,年平均氣溫為 11 一 16℃,極端最高氣溫達 44.5℃,極端最低氣溫達—24.1℃。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 900~1500mm,無霜期 207~242 天。自然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 913-1030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雨量為最小年雨量的 3~4 倍。降水量的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 汛期(6~9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50%~80%

淮陰區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交界區,屬亞熱帶濕潤—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處淮河下游、蘇中大平原北部腹地,無山多水。

行政區劃

淮陰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9個[2]

長江路街道、​王家營街道、​新渡口街道、​古清口街道、​南陳集鎮、​丁集鎮、​徐溜鎮、​漁溝鎮、​三樹鎮、​高家堰鎮、​馬頭鎮、​劉老莊鎮、​淮高鎮和​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交通

  • 淮安繞城高架:黃河路高架、西安路高架、寧連路高架。淮陰區建有西壩立交和楊灣立交兩座全互通樞紐。
  • 淮陰區公共運輸(無論城鄉)均由淮安公交公司提供服務。其中以「H」開頭的公交線路是淮陰區城鄉公交線路。

旅遊景點

  • 韓信故里:位於淮陰故城馬頭鎮,漢淮陰侯韓信的故里
  • 八十二烈士陵園:八十二烈士陵園位於淮陰縣劉老莊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櫻花園:位於翔宇北道西側,水渡口以北,沿廢黃河至承德北路。

特產

清燉蟹粉獅子頭、清蒸大閘蟹、翡翠蝦仁、趙集粉絲。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