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肅提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肅提督
Remove ads

甘肅提督,全名為提督甘肅等處地方總兵官,為從一品武職,是清代甘肅省綠營最高長官。一般而言,受陝甘總督甘肅巡撫管轄,在清中葉時,因西北用兵之需要,乾隆十二年時,其管轄之綠營兵有近五萬之眾。

快速預覽 清朝甘肅提督, 官邸 ...

清史稿·志一百六》:「甘肅提督統轄提標五營,兼轄永固城守協,節制西寧等四鎮。提標中營、左營、右營、前營、後營,永固城守協,甘州城守營,梨園營,洪水營,南古城營,山丹營,硤口營,大馬營,察漢俄博營。」

沿革

康熙2年-康熙4年(1663年-1665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九》:「(康熙二年六月)壬戌。諭兵部、提督張勇、前鎮守甘肅地方、威名素著、屬番讋服。著以提督職銜、調回甘肅鎮守。其陜西提督王一正所轄地方、應與張勇作何分管。爾部議奏」[1]

康熙4年-康熙11年(1665年-1672年)

  • 上級職官:山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十五》:「(康熙四年五月)丁未。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議、吏部題請裁併督撫一疏。得旨、湖廣、四川、福建、浙江、四省。仍各留總督一員。貴州總督、裁併雲南。廣西總督、裁併廣東。江西總督、裁併江南。山西總督、裁併陜西。直隸、山東、河南、設一總督、總管三省事。其鳳陽巡撫、寧夏巡撫、南贛巡撫、俱裁去。伊等應駐何地。著確議具奏。」[2]

康熙11年-康熙14年(1672年-1675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康熙十一年四月)癸巳。諭吏部、兵部、陜西幅員遼闊、邊疆重地、防禦宜周。省城有將軍滿兵駐防。總督衙門、應移駐近邊扼要地方、專管陜西、以便控制。其山西省附近京師、應照山東河南例、令該撫料理。爾二部會同詳議具奏。」[3]

康熙14年-康熙17年(1675年-1678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蘭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三》:「靖逆將軍甘肅提督侯張勇疏報、逆賊吳三桂、餽遺達賴台吉等、交相連結、欲圖入掠。且逆賊已知松潘、茂州番中、有通西寧大路、恐乘間隙、侵我茶馬之利。得旨、甘肅提督、舊時原駐甘州、後因川賊犯秦州、故移駐蘭州。今吳逆圖擾邊境、不可不加固守。令張勇自蘭州移鎮甘州。著嚴加提備。仍與大將軍公圖海等、便宜籌畫。」[4]

康熙17年-康熙19年(1678年-1680年)

  • 上級職官:陝西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三》:「靖逆將軍甘肅提督侯張勇疏報、逆賊吳三桂、餽遺達賴台吉等、交相連結、欲圖入掠。且逆賊已知松潘、茂州番中、有通西寧大路、恐乘間隙、侵我茶馬之利。得旨、甘肅提督、舊時原駐甘州、後因川賊犯秦州、故移駐蘭州。今吳逆圖擾邊境、不可不加固守。令張勇自蘭州移鎮甘州。著嚴加提備。仍與大將軍公圖海等、便宜籌畫。」[4]

康熙19年-康熙24年(1680年-1685年)

  • 上級職官:川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

《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三》:「(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辛酉)天象垂戒、必有徵驗、爾等各抒所見奏聞。工部侍郎趙璟、金鼐奏、近聞陜西轉餉入蜀、人民滋困、押運官又不知軫恤、請敕部議、作何休息。兵部尚書宋德宜奏、陜西四川、不必各設總督、宜以一人統理兩省、庶人民勞逸、可以酌齊均平。上諭吏部、改陜西總督哈占、為川陜總督、其四川總督楊茂勳、令解任、隨大軍進取雲南。」[5]

康熙24年-康熙29年(1685年-1690年)

  • 上級職官:川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涼州府武威縣

《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五十二》(光緒朝):「(康熙二十四年)又定。移原駐甘州之甘肅提督駐涼州。」[6]

康熙29年-康熙57年(1690年-1718年)

  • 上級職官:川陝總督;甘肅巡撫
  • 駐防地:甘州府張掖縣

《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五十二》(光緒朝):(康熙二十九年)移甘肅提督駐張掖縣。[6]

簡介

乾隆十二年(1747年)所著的《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甘州提督一人,駐劄甘州府,節制四鎮。」,直轄45名武官、6000名綠營兵;下轄374名武官、39864名綠營兵。整個甘肅地方的將士在乾隆初年共計約有46284名[7]

  • 直轄五個營(本標):
  1. 中營:正三品參將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4. 前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5. 後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五人,兵千二百名。

下轄四鎮

西寧鎮總兵官

Thumb
西寧市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西寧府(今青海省西寧市),直轄40名武官、4000名綠營兵;下轄53名武官、5656名綠營兵。整個西寧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9750名

  • 直轄五個營(本標):
  1. 中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4. 前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5. 後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 下轄武官:

㈠西寧城守營都司:駐劄西寧府,把總二人,兵二百五十四名。

㈡大通協副將:駐劄大通衛(今青海省大通縣),兼轄永安、白塔二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名。

 ⑴永安營游擊:駐劄大通衛,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六百名。
 ⑵白塔營都司:駐劄白塔川,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名。

㈢鎮海營參將:駐劄鎮海城,兼轄和拉庫托一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九百七十一名。

 ⑴拉庫托營守備:駐劄和拉庫托堡,把總一人、兵二百名。

㈣擺羊戎營游擊:駐劄碾伯縣,兼轄巴暖亦、雜石二營。千總四人、把總四人,兵七百九十名。

 ⑴巴暖營守備:駐劄古鄯城,把總一人,兵二百名。
 ⑵雜石營守備:駐劄石城,兵百名。

㈤北川營游擊:駐劄新城,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三百五十六名。

㈥南川營都司:駐劄黑石城,把總一人,兵一百九十八名。

㈦歸徳營都司:駐劄歸徳堡,兵一百八十名。

㈧威逺營都司:駐劄西寧縣,把總一人,兵二百七十八名。

㈨碾伯營都司:駐劄碾伯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二十九名。

寧夏鎮總兵官

Thumb
銀川市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寧夏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直轄32名武官、2989名綠營兵;下轄60名武官、6657名綠營兵。整個寧夏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9739名

  • 直轄四個營(本標):
  1.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八名。
  2.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七名。
  3. 前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七名。
  4. 後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四十七名。
  • 下轄武官:

㈠寧夏城守營都司:駐劄寧夏府,把總二人,兵四百名。

㈡中衛協副將:駐劄中衛縣,兼轄石空寺、古水井二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五人,兵九百五十九名。

 ⑴石空寺營守備:駐劄石空寺堡,兵一百五十一名。
 ⑵古水井營守備:駐劄古水井堡,兵一百五十一名。

㈢花馬池協副將:駐劄靈州,兼轄安定一營。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五百九十八名。

 ⑴安定營守備:駐劄安定堡,兵八十名。

㈣靈州營參將:駐劄靈州城,兼轄同心城一營。守備一人、把總四人,兵六百二十七名。

⑴同心城營守備:駐劄同心城驛,把總一人、兵一百五十名。

㈤平羅營參將:駐劄平羅城,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七百有六名。

㈥洪廣營游擊:駐劄平羅縣,守備一人、把總四人,兵七百有八名。

㈦玉泉營游擊:駐劄寧朔縣,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七百九十五名。

㈧廣武營游擊:駐劄中衛縣,守備一人、把總三人,兵五百七十三名。

㈨興武營都司:駐劄靈州興武堡,守備一人、把總三人,兵四百四十八名。

㈩橫城堡都司:駐劄橫城,把總二人,兵三百十有一名。

涼州鎮總兵官

Thumb
武威市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涼州府(今甘肅省武威市),直轄40名武官、3500名綠營兵;下轄54名武官、6452名綠營兵。整個寧夏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10047名

  • 直轄五個營(本標):
  1. 中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4. 前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5. 後營:正四品都司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七百名。
  • 下轄武官:

㈠涼州城守營都司:駐劄涼州府,兼轄髙溝、西把截堡二營。把總五人,兵四百五十七名。

 ⑴髙溝營守備:駐劄武威縣,兵六十五名。
 ⑵西把截堡守備:駐劄西把截堡,兵九十九名。

㈡永昌協副將:駐劄永昌縣,兼轄鎮番、大靖、髙古城、新城、張義、蔡旗、安逺、寧逺八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三人,兵七百八十五名。

 ⑴鎮番營參將:駐劄鎮番縣,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四十七名。
 ⑵大靖營參將:駐劄古浪縣,兼轄土門堡一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八百七十三名。
   ①土門營守備:駐劄土門堡,兵九十三名。
 ⑶髙古城營游擊:駐劄永昌縣,兼轄水泉一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七十九名。
   ①水泉營守備:駐劄水泉堡,兵一百三十七名。
 ⑷新城營都司:駐劄新城堡,把總一人,兵一百五十八名。
 ⑸張義營都司:駐劄張義堡,兵九十七名。
 ⑹蔡旗營都司:駐劄鎮番縣,千總一人,兵一百二十八名。
 ⑺安逺營都司:駐劄安逺堡,兵一百八十九名。
 ⑻寧逺營守備:駐劄寧逺堡,把總一人,兵一百七十九名。

㈢莊浪營參將:駐劄平番縣,兼轄阿壩、鎮羌、岔口、三眼井、紅水堡五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三人,兵六百六十一名。

 ⑴阿壩營游擊:駐劄阿壩堡,兼轄松山一營。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四百九十名。
   ①松山營守備:兵百有八名。
 ⑵鎮羌營游擊:駐劄鎮羌營,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五百九十二名。
 ⑶岔口營都司:駐劄岔口堡,兵一百四十八名。
 ⑷三眼井營都司:駐劄三眼井堡,兵一百四十七名。
 ⑸紅水營守備:駐劄紅水堡,兵一百二十名。

肅州鎮總兵官

Thumb
肅州區位置

總兵官一人,駐劄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直轄24名武官、3000名綠營兵;下轄67名武官、7610名綠營兵。整個寧夏鎮的綠營將士,合計總共約10702名

  • 直轄三個營(本標):
  1. 中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千名
  2. 左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千名。
  3. 右營:從三品游擊一人、正五品守備一人、正六品千總二人、正七品把總四人,兵千名。
  • 下轄武官:

㈠肅州城守營都司:駐劄肅州,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名。

㈡金塔寺協副將:駐劄金塔寺,兼轄鎮夷、髙臺、淸水、威魯四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六人,兵九百八十八名。

 ⑴鎮夷營游擊:駐劄髙臺縣,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五百四十三名。
 ⑵髙臺營游擊:駐劄髙臺縣,兼轄平川、紅崖二營。千總一人,兵三百七十六名。
   ①平川營守備:駐劄平山堡,兵百有八名。
   ②紅崖營守備:駐劄紅崖堡,兵一百二十五名。
 ⑶清水營都司:駐劄肅州,兵一百四十五名。
 ⑷威魯堡守備:駐劄肅州,兵一百五十名。

㈢永固協副將:駐劄永固城,兼轄甘州城守、洪水、山丹、大馬營、黑城、梨園、馬營墩、硤口八營。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九百六十二名。

 ⑴甘州城守營參將:駐劄甘州府,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七百八十二名。
 ⑵洪水營游擊:駐劄張掖縣,兼轄南古城一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二十五名。
   ①南古城營守備:駐劄南古城堡,兵一百十有六名。
 ⑶山丹營游擊:駐劄山丹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八十七名。
 ⑷大馬營游擊:駐劄大馬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九十名。
 ⑸黑城營都司:駐劄黑城堡,千總一人,兵三百七十三名。
 ⑹梨園營都司:駐劄張掖縣,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四名。
 ⑺馬營墩都司:駐劄山丹縣,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六名。
 ⑻硤口營都司:駐劄山丹縣,把總一人,兵二百十有八名。

㈣嘉峪闗營游擊:駐劄嘉峪關,千總一人、把總六人,兵六百三十二名。

歷任提督

更多資訊 任職者, 任期 ...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