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甲仙翠蛺蝶

蛱蝶科翠蛱蝶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仙翠蛺蝶
Remove ads

甲仙翠蛺蝶學名Euthalia kosempona),又名黃翅翠蛺蝶甲仙綠蛺蝶埔里綠一文字蝶埔里綠一字蝶[1]。在台灣以往曾被誤認為連珠翠蛺蝶Euthalia hebe),為蛺蝶科翠蛺蝶屬下的一個種。

快速預覽 甲仙翠蛺蝶,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本種的模式標本於1908年採集於台灣甲仙山區,初時以台灣特有種發表,後來在中國南方、越南北部發現外型類似的連珠翠蛺蝶(Euthalia hebe),本種因而被歸類為連珠翠蛺蝶的台灣亞種。2011年的研究指出本種並非是連珠翠蛺蝶,而是因與連珠翠蛺蝶在亞洲大陸的分布區域有所重疊、外型又相似而被誤認。在台灣學界,學名重新以模式標本採集地,命名為甲仙翠蛺蝶。甲仙翠蛺蝶的雌雄體型與外觀有明顯差異,在台灣日治時期起即有不同的俗名;雄蝶又名埔里綠一文字蝶,雌蝶又名台東一文字蝶。此外,因雄蝶翅色偏黃,又有名「黃翅翠蛺蝶」;雌蝶外型則近似於另一種台灣特有的馬拉巴翠蛺蝶[2]

分布與生活

本種在台灣為特有亞種,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森林;從其俗名(甲仙、埔里、台東)可知台灣全島皆可見,但與另外兩種常見的台灣翠蛺蝶窄帶翠蛺蝶等相比,數量較少。台灣島以外,亦分布於中國南方、越南北方的亞洲大陸區域,和連珠翠蛺蝶的生活領域重疊,但後者在台灣不產。本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成蟲主要於夏季至秋季初期出現,在森林邊緣與底層活動,以腐果汁液為食。雄蝶會吸水,有領域行為,雌蝶則偏好更陰暗的環境,因此較雄蝶不易見。幼蟲已知的食草有殼斗科青剛櫟捲斗櫟赤皮[3]。與其他翠蛺蝶屬物種類似,甲仙翠蛺蝶的幼生期相當漫長,以幼蟲型態度冬,齡期可達十齡以上,隔年春天化蛹,夏季時再以成蟲型態出現。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