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甲基紅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基红
Remove ads

甲基紅(英語:Methyl red),也稱為酸性紅2,是一種常用的酸鹼指示劑。它是一種偶氮染料,為暗紅色結晶粉末。它在pH低於4.4時為紅色,高於6.2時為黃色,介於兩者之間時為橙色,pKa為5.1。[2]

Thumb
在不同酸鹼條件下的甲基紅溶液的顏色變化。左:酸性,中間:約pH 5.1(pKa),右:鹼性
快速預覽 甲基紅, 識別 ...
甲基紅酸鹼指示劑
低於pH 4.4 時 高於pH 6.2 時
4.4 6.2
Remove ads

製備

甲基紅由鄰氨基苯甲酸亞硝酸作用發生重氮化反應,然後與N,N-二甲基苯胺偶聯製備:[3]

Thumb

性質

甲基紅具有與pH相關的光致變色作用,質子化作用會使其形成/結構。

Thumb

甲基紅在組織病理學中具有特殊用途,可顯示組織的酸性和具有酸性細胞壁的生物體的存在。

甲基紅在1:1水:甲醇溶液(pH 7.0)中可檢測到螢光,在310 nm(UVB)光的激發下,在375 nm(UVA)處有最大發射。[4]

甲基紅試驗

Thumb
甲基紅試驗:大腸桿菌(左側)顯示陽性結果,泄殖腔腸桿菌(右側)顯示陰性結果

微生物學中,甲基紅可用於甲基紅試驗(MR試驗),用於鑒別通過葡萄糖混合酸發酵機制產生穩定酸的細菌(參見伏普試驗)。

MR試驗是IMViC四種試驗中的 "M "部分,用於根據葡萄糖代謝模式識別腸道細菌。所有腸道菌最初都會通過葡萄糖代謝產生丙酮酸。隨後一些腸道菌使用混合酸途徑將丙酮酸代謝為其他酸,如乳酸乙酸甲酸。這些細菌被稱為甲基紅陽性菌,包括大腸桿菌普通變形桿菌。其他腸道菌隨後使用丁二醇途徑將丙酮酸代謝為中性最終產物。這些細菌被稱為甲基紅陰性菌,包括黏質沙雷菌產氣腸桿菌

過程

用無菌轉接環接種裝有磷酸葡萄糖肉湯的試管。將試管在35 °C(95 °F)下培養2-5天。培養結束後,將2.5mL的培養基轉移到另一根試管中。在該試管中加入5滴pH指示劑甲基紅。用手掌輕輕滾動試管,使甲基紅分散。

預期結果

隨後將丙酮酸代謝為其他酸的腸道菌會將培養基的pH降至4.2,在此pH下,甲基紅變為紅色,表示檢測呈陽性。隨後將丙酮酸代謝為中性終產物的腸道菌會將培養基的pH降至6.0,在此pH下,甲基紅呈黃色,檢測結果為陰性。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