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異牟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異牟尋(754年—808年),閣羅鳳之孫,鳳伽異之子,南詔第三代國王,779年至808年在位,諡孝桓王。
生平
異牟尋知書,有才智,善撫眾。779年,閣羅鳳去世,異牟尋即位。當年十月,異牟尋聯合吐蕃合兵十萬,進攻唐朝蜀地,意欲取蜀地為東府。唐朝大將李晟率禁兵四千人,金吾大將軍曲環率邠、隴、范陽兵五千人。南詔吐蕃聯軍大敗,李晟追擊到大渡河外,聯軍死者八九萬人。異牟尋將國都由太和城遷至苴咩城(在今雲南省大理市),吐蕃封異牟尋為日東王,將南詔降為屬國,掠奪南詔的資源。[1]異牟尋設官職,立九爽、三托。
異牟尋不滿吐蕃的繁重賦役和征索欺壓,在清平官鄭回的推動下,開始實行棄蕃歸唐政策,於是重新歸唐。789年,派遣烏蠻勿鄧大鬼主苴夢沖等出使唐朝,見到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以示友好。793年(唐朝貞元九年),南詔異牟尋與韋皋夾攻吐蕃,大敗吐蕃於神川,得鐵橋等十六城壘,俘其王五人,降其眾十餘萬。移寧北節度至劍川,稱劍川節度。次年,率子尋閣勸(尋夢湊)與唐使崔佐時會盟於蒼山神祠。斬吐蕃使者,去吐蕃所立之號,獻吐蕃所授金印,以示歸唐。唐朝南詔訂立盟約,唐冊封為南詔王。吐蕃開始衰落,南詔成為西南強國。
異牟尋任用漢人鄭回為清平官,首次派貴族子弟到成都學習漢族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多次遣使至唐朝獻方物、馬匹,請以大臣子弟入質,獻所俘吐蕃將帥。801年,再與韋皋聯兵破吐蕃,克七城,焚毀堡壘一百五十所,擒獲論莽熱獻給唐朝。807年,派遣鄧傍傳朝唐,受封試殿中監。
Remove ads
年號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