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癲佬正傳
香港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癲佬正傳》(英語:The Lunatics)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電影,為爾冬陞的導演處女作,由馮淬帆、葉德嫻、秦沛、周潤發、梁朝偉主演。劇情講述社工徐先生救助精神病患者的捨己故事,為香港極少數探討精神病患問題的電影。秦沛憑本片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及第23屆金馬獎雙料最佳男配角,黃仁逵亦收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3][4]
本片內容影射1982年元洲街邨精神病人於安安幼稚園斬人事件,被認為醜化並放大了精神病人對社會的危險性,對精神病復康工作帶來負面影響,而於電影推出時遭到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投訴及抗議,三度發回電檢處重審,幾經爭議才得以上映,最後取得近千萬港幣的票房成績,為同類片之冠。
當時香港一連拍了幾部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的電影,包括有鄭則仕描繪智能不足者辛酸的家庭和人際關係的《何必有我?》、爾冬陞之二哥姜大衛舖述社會聾啞犯罪現象的《聽不到的說話》。
Remove ads
劇情
徐先生(馮淬帆 飾)是一名負責追蹤輔導精神病患的社工。一日他在街市安撫持刀的精神病患者狗仔(梁朝偉 飾),引起專寫社會問題的專欄女記者劉小姐(葉德嫻 飾)關注,主動要求加入行列以便於收集資料。二十多年來徐先生不斷追蹤照顧精神病患,改善他們的生活。女記者親眼目睹精神病患者的真實處境,對徐先生充滿敬意。但一般大眾對精神病患帶有偏見,加上精神病患的複雜程度難以想像,令社工的工作難上加難,亦有一些社工的理想被困難的現實消耗殆盡,轉為沉迷炒股等。徐先生連遭挫折,深感力不從心。
阿全(秦沛 飾)是少數康復的精神病患者,但前妻不肯讓他探望兒子,令阿全病情復發,常在家中大叫「有殺無賠」,又經常摔死並活吞生雞。記者劉小姐善意將精神病患的處境報道出來,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不料弄巧反拙惹來阿全鄰居抗議。阿全由於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及受街坊刺激,加上混亂間母親受傷,結果反抗並亂刀斬傷街坊,其後更闖入兒子就讀的幼稚園連傷數人,最後徐先生於別無選擇下自遇襲警員腰間掏出配槍將之滅口(基於自衛殺人的原則)。精神病患者狗仔(梁朝偉 飾)再度鬧事,徐先生在到場安撫其情緒時反遭其誤殺。記者劉小姐強忍悲痛,接替並延續徐先生關顧精神病患者的工作和使命。
Remove ads
演員
Remove ads
製作
爾冬陞之兄秦沛曾向幾間電影公司推銷本作劇本,但大多都表示這種題材「不行」,直至秦沛把劇本拿給德寶電影公司的岑建勳,本劇才得以開拍。《癲佬正傳》是導演爾冬陞的首部作品,對於新人導演拍另類題材,監製岑建勳在整個製作中只否決了全部起用新人演員的這個決定[5]:30,並出面替爾東陞找來不少知名演員例如周潤發、梁朝偉等出演,而自己亦飾演其中一名精神病人[5]:31。
爾冬陞為了撰寫劇本到過青山醫院探訪精神病人,亦隨著其社工朋友,親自視察了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上的真實處境,以及社工幫助精神病患者的工作[5]:141。
停映重檢
電影部分場面影射1982年元州邨瘋人喋血事件[7],及1985年3月28日發生的瀝源邨憶父狂徒殺人案,劇中病人「阿全」被殺害一幕與嚴啟德案相同,被認為對精神病復康工作宣傳帶來負面影響。另外,電影公司以「每二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癲佬,包括你周圍的親友在內」[8]的語句在地下鐵刊登宣傳廣告,並且未標示片名及電影公司名稱,被批評危言聳聽[9]。
電檢處本來已於1986年5月26日核准《癲佬正傳》的公映,惟因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投訴而於27日送回覆檢;30日再獲批准後,於6月5日電影公映日當天社聯又召開記者會抗議,再度要求重審[10];同日《癲佬正傳》第三度送到電檢處進行審核。翌日,有關部門宣布電影可繼續公映的決定,惟需註明「兒童不宜」[11]。
幕後花絮
電影歌曲
歌名 | 演唱者 | 作曲 | 填詞 | 編曲 |
〈走過的道路〉 | 葉德嫻 | 李壽全 | 卡龍 | 鍾定一 |
獎項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