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突尾鉤蛺蝶
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突尾鉤蛺蝶(Polygonia c-album)也稱白鐮紋蛺蝶、白弦月紋挾蝶、角紋蛺蝶、銀鉤角蛺蝶,是鉤蛺蝶屬中的一種蝴蝶。
Remove ads
描述
本種無雌雄二型性,雌雄外觀相近,為中小型蛺蝶。體背暗褐,腹側褐或白黃色。雄蝶頭與觸角黑褐色,觸角末端略膨、裸露,帶白色鱗;複眼被毛,下唇鬚乳白、有黑條。胸背赭褐泛橙,腹面褐色;足乳白,前足跗節癒合呈刺狀並被毛。腹背黑褐泛橙,腹面乳白。翅背面近翅基生有硬毛,後翅尤多。
前翅長22-30 mm,外型近三角形,前緣微凸,外緣翅脈末端突出,M1與CuA2最明顯;後緣略凹。後翅較寬,M3脈末端突出成指狀尾突。翅背為赭黃色,具明顯黑褐斑列,中央與外側各有一列;前翅外側僅CuA2室具黑斑,中室內與末端有黑褐斑與短紋,外緣黑邊。
翅腹面為赭或褐色,佈滿細密深色條紋,內側較深,前翅前緣有淡色斑,外緣有深色帶紋;後翅M2室後側角具C或L形銀白小斑。緣毛白色鑲褐。
雌蝶特徵與雄蝶近似,差異在於前足跗節具分節、疏毛並帶刺。[1]
分布
本種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地區,包括中亞、中東、歐洲、北非、西伯利亞、庫頁島、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台灣[2]。
臺灣分布於本島中至較高海拔山區。[1]
生態習性
棲息於常綠闊葉林及混生林,一年可繁殖多代。成蝶飛行活潑敏捷,喜吸食腐果、樹液及花蜜,並以成蝶形式越冬;幼蟲則取食榆科的櫸木與阿里山榆的新芽、幼葉。[1]
亞種[3]
- P. c. c-album:歐洲
- P. c. imperfecta(Blachier, 1908):北美洲
- P. c. extensa(Leech, 1892):中國華西、華中
- P. c. kultukensis(Kleinschmidt, 1929):外貝加爾山脈
- P. c. hamigera(Butler, 1877):烏蘇里江地區;模式標本採集於日本江戶
- P. c. koreana(Bryk, 1946):韓國
- P. c. sachalinensis (Matsumura, 1915):庫頁島
- P. c. asakurai(Nakahara, 1920):台灣
- P. c. agnicula(Moore, 1872):尼泊爾
圖庫
-
♂
-
♂ △
-
♀
-
♀ △
-
幼蟲
-
卵
-
幼蟲
-
蛹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