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百載鑪峰
由香港電台製作的香港歷史文化電視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百載鑪峰》(英語:Archaeology and Antiquities),是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半小時文化及歷史研究節目。曾於1982年、1984年、2001年及2002年期間製作及播出,主要探討香港歷史發展及文化演變。由香港中文學者何文匯主持。[7][8][9]
Remove ads
節目簡介及內容
四輯節目均由前麗的電視、佳藝電視及無綫電視藝員,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主持。節目主要探討香港歷史發展及文化演變,內容涉獵慈善事業、民間信仰、教育發展、交通發展、經濟及貿易、體育發展、歷史文化研究,甚至澳門史研究。[7][8][9][10]
節目旁徵博引,根據大量史籍、歷史文獻、歷史圖片及影片、口述歷史及經主持人和攝製隊親自實地考察目標景點的過程,製作此文化及歷史節目,詳細介紹香港各方面的歷史,包括經濟、社會、文化、外交、戰事等。據香港電台網站載,節目評價甚高,資料詳盡,製作認真,節目甫推出即深受歡迎。[11]
節目題名「百載鑪峰」,「鑪峰」一詞實質指香港山坳爐峰峽。爐峰峽位於香港島的扯旗山和歌賦山之間,為山頂纜車山頂站(凌霄閣)和山頂廣場的所在地,為太平山主要景點的集中地。節目以「鑪峰」命名即以此香港地標作借代香港之用,介紹香港歷史。
節目之主題曲乃由香港作曲家葉賜光於1979年創作之〈東龍島懷想曲〉,此曲乃收錄於葉氏所作《西貢組曲》的其中一首民謠作品,描述西貢東龍島之風光以及西貢沿海景色。[1][2][3][4][5][6]
Remove ads
各集內容
- 9月19日:第一集〈香港史硏究〉 百載鑪峰 --- 香港史研究 (198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9月26日:第二集〈早期居民:祠堂〉早期居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0月3日:第三集〈土地與早期經濟活動:田野〉
- 10月10日:第四集〈中式古建築:沙田曾大屋〉
- 10月17日:第五集〈航運與貿易〉
- 10月24日:第六集〈西方式建築〉
- 10月31日:第七集〈交通發展〉
- 10月31日:第八集〈天主敎與基督敎傳入〉
- 11月7日:第九集〈敎育發展〉
- 11月14日:第十集〈慈善事業〉
- 11月21日:第十一集〈民間信仰〉、民間信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1月28日:第十二集〈警察與治安〉、警察與治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2月5日:第十三集〈軍隊〉[12]/〈軍備設施〉[14]
2001年[8]

- 7月28日:第一集〈樓下閂水喉〉(講述香港供水歷史)
- 8月4日:第二集〈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講述香港海防設施及鐵路系統歷史)
- 8月11日:第三集〈花月留痕〉(介紹傳統慶典上酬神祭品「花炮」以及早期多用以宣傳商品的「月份牌畫」)
- 8月18日:第四集〈郵長歲月〉(講述香港郵政史)、郵長歲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8月25日:第五集〈幼人之幼〉(介紹香港為青少年提供服務的志願機構)
- 9月1日:第六集〈看得見的歷史〉(介紹早期香港民間攝影師及素描畫家的作品)
- 9月8日:第七集〈龍門風雨〉(講述香港足球運動發展史)、龍門風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9月15日:第八集〈依稀還認舊歌臺〉(講述香港粵曲曲藝發展史)
- 9月22日:第九集〈同氣連枝〉(講述香港人口史)
2002年[9]
播放資訊沿革
四輯節目均於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 其中2001年第三輯由該年7月28日起訂於逢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分播映,並於香港電台網站提供視像直播及重溫(2004年以前)[16]。
2002年第四輯則由該年10月5日訂於逢星期六晚上八時正播映,以及八時三十分於有線電視新聞一台(現稱財經資訊台)播出,並於香港電台網站提供視像直播及重溫(2004年以前)[17]。
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根據香港電台刊物《傳媒透視》資料所載,於2001年進行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顯示,《百載鑪峰》比較同年港台節目欣賞指數排名第8[18]。
2002年,《百載鑪峰》欣賞指數比較同年港台節目欣賞指數排名第18[19]。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