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埃爾·普朗塔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埃爾·普朗塔爾(法語:Pierre Plantard,1920年3月18日—2000年2月3日)郇山隱修會的創建者,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他聲稱自己是法國墨洛溫王朝達戈貝爾特二世的男性後裔,也是諾查丹瑪斯預言的「大君主」。[1]在現今法國,他通常被認為是一個騙子。[2]
早年經歷
皮埃爾·普朗塔爾於1920年出生於巴黎,是一名管家與一名門房(在20世紀40年代的警方報告中被描述為富裕家庭的廚師)的兒子。[3][4]17歲離開學校後,他在巴黎第九區的聖路易安廷教堂成為了一名教堂聖器收藏室的管理人。從1937年起,他開始組建神秘的極端民族主義協會,如法國聯盟(1937年)和法國民族復興(1941年),以支持一場基於反猶太主義和反共濟會運動的「民族革命」。
1940年8月13日,維琪法國法蘭西大東方社解散後,[3][5]普朗塔爾於1940年12月16日寫信給菲利普·貝當元帥,表示願意為通敵政府提供服務,提到「可怕的共濟會和猶太陰謀」。[6]1941年4月21日,普朗塔爾寫信給巴黎警察局,稱其所在的法國國家復興組織(French National Renewal)將接管位於巴黎馬勒塞布大街22號1樓的空置房產,「目前該房產出租給英國猶太人夏皮羅(Shapiro)先生,他目前正在英國武裝部隊中與同伴並肩作戰。」[7][8]到了1942年,普朗塔爾想成立另一個協會,即阿爾法-加拉特斯,該組織禁止猶太人加入,但德國占領當局拒絕批准。[3][4]
阿爾法-加拉特斯的章程於1942年9月21日訂立,出版了一本名為《征服—為了一個年輕的騎士》(Vaincre-Pour une jeune chevalerie)的期刊,[3][4]從1942年9月到1943年2月,共出版了六期,其中包含反猶太主義和反共濟會議題。因普朗塔爾無視德國當局對組建阿爾法-加拉特斯的禁令,因此被捕入獄服刑四個月。[3][9]
巴黎警察局的克勞德·查洛特(Claude Charlot)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60 Minutes)紀錄片中表示,阿爾法-加拉特斯「只有四名正式成員」。[10]根據警方1945年2月13日關於阿爾法-加拉特斯的一份報告,該組織最多只有50名成員,成員們在評估協會主席皮埃爾·普朗塔爾並發現這不是一家嚴肅的組織後,便紛紛離開。[3]
法國解放以後,皮埃爾·普朗塔爾試圖將阿爾法-加拉特斯轉變為一個抵抗組織,並於1947年嘗試組建「拉丁學院」。[11]
1951年普朗塔爾與Anne-Léa Hisler(1930–1970)結婚。他們住在法國東南部靠近瑞士邊境的阿訥馬斯,[3][4]直到1956年兩人離婚。與此同時,普朗塔爾在查諾溫制表公司(établissements Chanovin)擔任繪圖員。1972年,他迎娶了蒙托邦的安妮·瑪麗·卡維爾(Anne Marie Cavaille)。[13]
1956年6月25日,皮埃爾·普朗塔爾和安德烈·博諾姆(André Bonhomme)在聖於連昂熱訥瓦合法註冊了一個新的協會,名為郇山隱修會(Priory of Sion),總部位於靠近日內瓦附近的阿訥馬斯。該組織致力於支持在阿訥馬斯建造廉價住房,並通過其期刊《Circuit》[3][4][5]批評當地政府。名字中的「Sion」並不是指古老的以色列土地,而是指當地的一座同名小丘-Mont de Sion。根據其章程,該組織打算在那裡建立一個休養中心。[3][4]該協會於1956年12月解散。
1958年,普朗塔爾回到巴黎,在1958年5月法國政變(阿爾及利亞危機)期間,他積極支持戴高樂將軍,在巴黎成立了自己的公共安全委員會(稱為「中央委員會」),並自稱「韋隊長」的名字,宣稱這是雅克·馬絮將軍在阿爾及利亞成立的官方委員會的一部分。[14]戴高樂不支持任何公共安全委員會的存在,給予阿爾及利亞自由選舉,該國最終於1962年獲得獨立,並得到戴高樂的支持。[15]
郇山隱修會騙局
1961年,作家熱拉爾·德塞德(Gérard de Sède)在《黑與白》(Noir et blanc)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諾曼第日索爾城堡的文章,文章與羅傑·盧霍伊(Roger Lhomoy)的說法有關,自1946年以來,羅傑·盧霍伊聲稱這裡藏有聖殿騎士團的寶藏。普朗塔爾閱讀了這篇文章並寫信給德塞德,後來與他合作於1962年出版了《聖殿騎士在我們中間》(Les Templiers sont parmi nous,ou,L'Enigme de Gisors)一書。[16]該書中再次出現了郇山隱修會(Priory of Sion)的名字。
1962年,作家羅貝爾·沙魯(Robert Charroux)出版了《世界珍寶》(Trésors du monde)一書,講述了諾埃爾·科爾比(Noël Corbu)的故事,他聲稱19世紀的牧師貝朗熱·索尼埃(Bérenger Saunière)在雷恩堡村發現了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的寶藏。[17]這激發了普朗塔爾就這一主題寫自己的書,但由於找不到出版商,他的手稿被熱拉爾·德塞德大量改寫,最終出版了1967年的《雷恩堡的黃金》(L'Or de Rennes)一書。[18][19] 這本書改編了科爾比的故事,以符合普朗塔爾關於墨洛溫國王達戈貝爾特二世家族存續的說法,而普朗塔爾自1964年開始聲稱自己是達戈貝爾特二世的後代,並開始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存放虛假文件,講述郇山隱修會的秘密歷史。
這些郇山隱修會的文件包含了虛假的家譜,將普朗塔爾的家譜與路易·索雷爾(Louis Saurel)在法國雜誌Les Cahiers de l'Histoire Number 1(1960)上的一篇文章中發現的另一個家譜相關聯。.[3][4][5][20]普朗塔爾最初聲稱這些家譜是由埃爾韋醫生(Doctor Hervé)和皮雄神父(Abbé Pichon,1828–1905年,一位歷史人物)應拿破崙·波拿巴的要求編寫,拿破崙是從西耶斯神父那裡得知了關於墨洛溫家族倖存的消息。[21][22]普朗塔爾補充道,巴黎聖克羅蒂德聖殿的前牧師皮埃爾·普朗塔爾神父(謊稱他們有親屬關係)於1939年3月18日起草了達戈貝爾特二世家族的家譜,後來聲稱皮雄神父是弗朗索瓦·德隆(François Dron,一個完全不同的歷史人物,錢幣學家)的化名。
在20世紀80年代當讓-呂克·肖梅伊(Jean-Luc Chaumeil)指出普朗塔爾所謂的家譜是對1960年路易·索雷爾文章的虛構改編時,普朗塔爾發布了一張日期為1960年4月14日的「支票」,顯示他的前妻Anne-Léa Hisler已因《Les Cahiers de l'Histoire》中的文章獲得報酬,因此聲稱她是原作者。[23]
20世紀60年代的隱修會檔案對郇山隱修會的歷史進行了修訂,聲稱它是由戈弗雷·德·布永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創建的,以耶路撒冷的錫安山命名,並將其與一個真正的歷史修道院-錫安聖瑪利亞修道院混為一談。
德塞德的書最著名的是複製了兩張「羊皮紙」,據稱是由貝朗熱·索尼埃發現的,暗示了達戈貝爾特二世家族的倖存。然而,在1967年出版《雷恩堡的黃金》之後,普朗塔爾和德塞德因圖書版稅而爭吵,普朗塔爾的朋友兼同謀菲利普·德舍里塞(Philippe de Chérisey)宣布他偽造了「羊皮紙」。但正是由於德塞德的著作《雷恩堡的黃金》的成功,皮埃爾·普朗塔爾作為雷恩堡秘密的守護者而聲名鵲起。
到1978年,普朗塔爾開始聲稱,他的祖父曾在雷恩堡見過貝朗熱·索尼埃,索尼埃的真正財富來源是附近雷恩萊班教區牧師亨利·布代(Abbé Henri Boudet)。[24]
1967年,當「羊皮紙」最初發表在熱拉爾·德塞德的著作《雷恩堡的黃金》中時,據說有四張羊皮紙最初是由索尼埃在他的教堂中空的柱子中發現的。亨利·洛比諾(Henri Lobineau)在《萊茵河之謎》(L'Enigme de Rhidae,1964年)中表示,索尼埃發現了帶有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王室印章的文件,並提供了一份皮雄神父於1805年至1814年使用法國大革命期間發現的文件繪製的達戈貝爾特二世的家譜。羊皮紙上說,墨洛溫家族是便雅憫支派的後裔,達戈貝爾特二世在雷恩城堡藏了一份「該死的」寶藏。[25]
1965年的一份郇山隱修會文件對這一點進行了詳細闡述,稱索尼埃在雷恩堡的前任牧師之一-安東尼·比古神父(Abbé Antoine Bigou)在1790年發現了侯爵夫人瑪麗·德·內格里·達貝勒斯(Marie de Negri d'Ables)在1781年1月17日臨終前發現雷恩城堡的秘密後,藏在支撐教堂祭壇的中空柱子中的羊皮紙。羊皮紙共有四張,其中兩張在熱拉爾·德塞德即將出版的書中複製(其內容在1965年的這份文件中有所描述),另外兩張包含比古神父(從1548年至1789年)和亨利·洛比諾(從1780年至1915年)製作的家譜。[26]
Remove ads
1982年,作家麥可·拜金特、理察·利和亨利·林肯出版了《聖血與聖杯》。它成為了暢銷書,並宣傳了普朗塔爾的郇山隱修會的故事,認真對待了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郇山隱修會文件的內容。這本書為故事增添了一個新的元素,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實際上是歷史中的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後裔,而隱修會(及其軍事分支,聖殿騎士團)的目的是保護耶穌血統的秘密[27][4]皮埃爾·普朗塔爾被假設為耶穌基督的直系後裔。
1982年2月,普朗塔爾在法國電台採訪中否認了《聖血與聖杯》是虛構的,[28]後來甚至否認了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郇山隱修會的文件是虛假和無關的。[27][4]
1989年的一份郇山隱修會通告[29]稱羅傑·帕特里斯·佩拉(Roger-Patrice Pelat)為郇山隱修會的宗師。佩拉是時任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的朋友,也是法國總理皮埃爾·貝雷戈瓦受賄醜聞的中心人物。普朗塔爾的這一行為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1993年10月,調查佩拉醜聞的法官對皮埃爾·普朗塔爾的房子進行了搜查。搜索沒有找到任何與佩拉有關的文件,[30][31] 但發現了大量虛假文件,包括一些宣稱普朗塔爾是真正的法國國王的文件。普朗塔爾在宣誓下承認他捏造了一切,包括佩拉與郇山隱修會的關係。[32][33]
普朗塔爾後來受到佩拉家族的法律訴訟威脅,從此消失在法國南部的家中。直到2000年2月3日普朗塔爾在巴黎去世,人們才再次聽到他的消息。[34]他的遺體被火化。
著作
- Vaincre: Pour une Jeune Chevalerie (editor, six issues, 1942–1943).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RES 4- LC2-7335
- Circuit. Bulletin d'Information et de Défense des Droits et de la Liberté des Foyers H.L.M. (editor, twelve issues, 1956).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JO-12078
- Circuit, Publication Périodique Culturelle de la Fédération des Forces Françaises (editor, originally nine issues, 1959).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JO-14140
- Gisors et son secret (1961).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LK7-56747
- Tableaux Comparatifs des Charges Sociales dans les Pays du Marché Commun (1961).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R PIECE-5274
- Victor Hugo (1978).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LN27-75000
- Preface to Henri Boudet, La Vraie Langue Celtique et le Cromleck de Rennes-les-Bains (Paris: Éditions Pierre Belfond, 1978). ISBN 2-7144-1186-X
- L'Or de Rennes: mise au point (1979).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Z PIECE-1182
- "L'Horloge Sacrée qui permet décoder les quatrains", in Nostra, Special-Issue Number 1 (1982).
- Vaincre (editor, four issues, 1989–1990).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4-JO-5713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