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原慎太郎

日本政治人物、作家(1932-202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原慎太郎
Remove ads

石原慎太郎(日語:石原 慎太郎/いしはら しんたろう,1932年9月30日—2022年2月1日)[2]日本右翼政治人物作家,曾任眾議院議員日本維新會代表。

快速預覽 石原慎太郎, 第14-17任民選東京都知事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生於兵庫縣神戶市須磨區,畢業於一橋大學法學部。歷任參議院議員(當選1期,1968年—1972年)、眾議院議員(當選9期,1972年—1995年、2012年—2014年)、環境廳長官(1976年—1977年)、運輸大臣(1987年—1988年)、東京都知事(當選4次,1999年—2012年)。2012年10月辭去東京都知事一職並另組新黨重返國政,欲與日本維新會和眾人之黨組成「第三極大聯合」以推翻戰後官僚支配體制。2014年12月16日,於第47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中敗選,宣佈退出政壇。[3]

Remove ads

生平

1932年9月30日,石原慎太郎出生於兵庫縣神戶市。1945年,升入神奈川縣立湘南中學。1952年,入學一橋大學社學學部(後分割為法學部及社會學部)。1955年,與石田由美子(後改名典子)結婚,此時石田由美子17歲。

1956年,發表《太陽的季節》,獲芥川獎。從一橋大學法學部畢業。1958年,擔任東寶電影「若い獣」的導演。1967年,接受讀賣新聞委託,採訪越戰

1968年,石原慎太郎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1972年,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1976年,擔任福田赳夫內閣的環境廳長官。1983年,出任自民黨派閥自由革新同友會的代表(後轉入清和政策研究會)。1987年,擔任竹下登內閣的運輸大臣。1989年,競選自民黨總裁失敗。與盛田昭夫共著的《日本可以說不》出版。1995年,辭去眾議院議員。1999年,當選東京都知事。2003年,再次當選東京都知事。2007年,三度當選東京都知事。2011年,四度當選東京都知事。2012年,辭去東京都知事一職。11月13日組建太陽黨。11月17日太陽黨併入日本維新會,石原出任日本維新會黨魁。12月16日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2014年5月,因理念與橋下徹無法契合,脫離日本維新會。2014年8月1日,另立次世代黨。2014年12月16日,次世代黨於眾議院選舉中僅有2人當選,石原宣佈退出政壇。

2022年2月1日,石原慎太郎於東京都大田區的家中因胰腺癌去世,享年89歲。[4][5]

Remove ads

家庭

  • 石原信直:祖父,明治時期警察官,本姓服部,服部信義次子,伊予國(今愛媛縣)出身,過繼落沒士族石原氏的石原安太夫為繼子以延續家門。
  • 石原潔:父親,信直三子,商船三井的東京支社副長。
  • 石原裕次郎:弟弟,演員歌手,1987年逝世。
  • 石原伸晃:長子,前眾議院議員,曾擔任國土交通大臣、環境大臣
  • 石原良純日語石原良純:次子,演員氣象預報員
  • 石原宏高:三子,眾議院議員。
  • 石原延啟:四子,畫家

二戰時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人石原莞爾出身自山形縣的石原家,與石原慎太郎家族無明確親緣關係。

任職綱領與政治作風

石原本人提出的「任職綱領」,在教育環境、稅改、治安危機對策上展開廣泛的改革,觀點激進。由於其手段強硬且固執,造成評價兩極。他喜好以自身秀逸的語感命名自己的政策,如「大江戶線」「首都大學東京」「新銀行東京日語新銀行東京」「心の東京革命」而獲得許多支持。尤其是「心の東京革命」提倡東京市民共同面對心理問題,全面提升東京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修正案受到批判,由於其嚴重損害日本動漫文化而遭到強烈抵制。

在財政方面常以人事費及教育、福利預算的削減來支持自己的大型計畫。一方面被認為是有效利用預算,一方面也有批評他割捨弱者的聲音。

石原是日本商界的財閥,利用其政治財富資源,宣傳「泛亞共存」(アジアとの共生)的思想;反對當前日美過密的外交關係,提倡建立EAEC(東亞經濟共同體);對於台灣問題,他認為北京台北作為亞洲大城市網絡的成員,呼籲他們的關係在國際上應超越政治立場。

石原慎太郎一直被視為日本政界裡面的親台派,曾經前往台灣參加蔣中正的喪禮,與李登輝具有不錯的交情,更曾經大力支持過台北申請加入亞洲大城市網路的成員,並於2008年5月19日由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頒贈特種大綬景星勳章予石原慎太郎,以表彰他對台日關係提升的卓越貢獻。

石原慎太郎與中國大陸關係緊張,其雖曾在東京都知事任內出席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但他從未改變日本民族主義和極右保守主義立場。2012年春天,石原提出由東京都出面購買尖閣諸島及其附屬島嶼,並為此募集了1900萬美元的資金,最後日本政府出面將尖閣諸島國有化,從而導致中日關係惡化。[4]

對日本歷史的態度

對於日本過去發動對亞洲各國的太平洋戰爭,他表示承認這段歷史,稱「日本的確在過去的戰爭中為亞洲各國帶來麻煩了吧日本は確かに過去の戦争でアジアの国々に迷惑もかけただろう」。不過他亦認為「總是維持過去的低頭認錯姿態,什麼關係的發展也不能指望しかしながらいつまでもそのことだけにとらわれ、形式的に頭を下げ続けるだけの姿勢では何の関係の発展も望めない」。呼籲亞洲各國應當拋棄過去,共同進行全方位經濟政治合作。

石原認為「歷史應當為現代事業而服務」,他支持刪除歷史課本中包括侵華戰爭、日本殖民地情況等大部分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指其是「中國人虛構」的,這些使得採用的白鷗都立高等女子學校跳出來保護日本歷史教育,指控右翼企圖修改教科書,持批判態度的校友還開了記者會[6]。不過,他的一系列爭議言論受到了右派日本人支持,並在局部選舉中連續獲勝,他的觀點時常引起其他亞洲國家的非議。有一些中國大陸人士更指他為「國際知名反華分子」,認為他「透過不斷否認日本在軍國主義時代所犯下的各種罪行,並以冒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言論博取注意,強調日本民族之優越性,不停擾亂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

但同時他也展現反美的態度,2011年12月2日,石原慎太郎在記者招待會上面談到日美同盟的關係實質,說:

「迄今為止,日本一直是美國小老婆。日本的精神性,國家民族的自主性都受到了掠奪,坦率地說,日本是美國的情婦

在談到日本二戰投降時說:

「我們被美國已經欺負過多,現在還在遭到欺負。最大的禍首是外務省,像是沒有腰似的。」[7]

Remove ads

稅金豪遊

根據日本共產黨東京都議會黨團2006年底的調查,石原慎太郎任職東京都知事期間,在海外訪問上的花費已經達到驚人程度:7年間進行了19次海外訪問,可統計的15次經費累計達2億4,000萬日元[8]。日本各大報刊電視台對此事件均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報道。

更多資訊 年份, 訪問地 ...

X為資料超過保存期限,未能查明。金額四捨五入

2009年,石原借申辦2016奧運會之機,從6月到10月間,進行了四次海外旅行,花費超過1億3千萬日元[9]

Remove ads

大事記及言行

  • 曾經採訪過越戰,並由於此次越南的經驗而產生了從政的想法。於著作《國家的幻影》(国家なる幻影)中表明自己曾在越南買春
  • 石原多次表示自己與三島由紀夫為好友,然而三島本人曾表示自己在文壇沒有朋友。
  • 身為全職作家時,稱當時堀江謙一的冒險航海為「詐欺師」,而引發話題。
  • 作家時代的字跡難辨,出版社甚至成立「石原課」來專門解讀他的原稿。
  • 1963年左右,在雜誌上稱當時大相撲(職業相撲)的橫綱柏戶剛的勝利為做假,而遭日本相撲協會控告。
  • 1968年得到弟弟石原裕次郎的幫助參加參議院選舉,被當時的受歡迎的民歌歌手岡林信康以「靠著弟弟來參選,是老頭才會幹的事」(弟連れて選挙をするなんてジジイのやることだ)諷刺。(此曲本來預定收錄於「くそ食らえ節」中,因此事而遭替換。而後來欲發行時又遭日本唱片倫理委員會レコード倫理委員会)阻撓而無法發行。)
  • 1970年日本掀起「尼斯湖水怪風潮」時,組成了「尼斯湖探險隊」而擔任隊長。
  • 1977年擔任環境廳長官時,因沒有預約而拒絕與水俁病患者會面後到麻布網球,在國會遭到抨擊。
  • 擔任運輸大臣時,把駐日美軍稱作「看門狗」,而激怒當時的駐日美軍負責人理察·李·阿米蒂奇
  • 2005年5月20日,至日本最南端的沖鳥礁視察時,跪下親吻標示「此地為日本最南端」的牌子。
  • 2005年,接受《泰晤士報》專訪時,呼籲抵制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理由是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時日本隊被中國球迷攻擊。[10]
  • 2008年,在對華問題上食言,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並給與正面的評價。
  • 石原將學校開學的升旗、唱國歌等儀式訂為義務,處分不願意升旗唱國歌的教職員。
  • 2009年1月13日,石原慎太郎在出席記者會時稱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最簡單辦法是「中國將朝鮮吞併,令其以和平方式瓦解」。此一言論引起意圖實現與朝鮮最終統一的韓國方面的強烈反彈。[11]
  • 2010年9月21日,因為釣魚台海域的衝突事件,讓中國與日本外交關係急速惡化。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說,他原本10月要訪問北京,現在決定取消計畫,「不去那種不愉快的國家。」(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12]
  • 2010年9月30日,石原慎太郎在9月30日出刊的「周刊新潮」上說,日本如果擁有核彈,這起釣魚島(日本稱爲尖閣群島)事件不至於演變成"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要釋放中國漁船船長。"(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13]
  • 2010年10月18日,《南方人物周刊》以「你不知道的石原慎太郎」作為封面,刊出他的專訪。石原稱「我不反對這個國家(中國),但是只要共產黨支配這個國家(中國),那麼他對日本就是一個威脅」,並稱自己「不是反美,是厭美,也不是反中,是厭中」,同時他認為現在的日本「就像一隻被閹割掉的狗,對誰都無害」[14]
  • 2010年~2011年間,《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在日本引發廣泛爭議。石原慎太郎多次發言肯定該法案,因此受到日本動漫從業人士和網民的持續炮轟。[15][16][17][18][19]
  • 2011年3月8日,石原在接受英國《獨立報》記者採訪時稱,日本可在一年內研製出核武器[20]
  • 2011年3月14日,石原接受採訪被問到對2011年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的感想時,回答「日本人的特徵就是私慾啊,有必要好好利用這次海嘯洗滌一次。我認為這就是天譴」[21]。經媒體報導而遭到輿論痛批,翌日石原為措詞不當公開謝罪[22]
  • 2011年10月28日,石原在會見記者時,明確表示反對日本參加TPP,稱其為美國人的策略,呼籲大家冷靜考慮此事。
  • 2011年12月2日,石原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到日美關係時,指「日本戰後一直是美國的情婦,日本的精神性,國家和民族的自主性都被掠奪」。[23]
  • 2012年1月8日,石原在東京電視台的娛樂節目上被問到「人生的最後一頓晚餐想吃什麼?」時,回答說:「女孩子」。[24]
  • 2012年2月24日,石原公開表示,支持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25]
  • 2012年4月15日,石原在美國華盛頓訪問期間發表演講時,宣布東京都政府正為購入釣魚島。他認為國土防衞本應由國家來收購,國家不買,才由東京都出面買,「不管哪個國家不高興,日本人要保衞日本的國土!」。[26][27]
  • 2012年5月10日,以「支那人」稱呼中國人[28]
  • 2012年9月19日,再次以「支那」指稱中國,並稱其近期對尖閣列島展開的一系列行動是霸權主義[29]
  • 2012年10月12日,石原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表示:「諾貝爾文學獎某些部分具有政治意涵,世界上對於當前的支那的態度頗為不滿,可能是因某種判斷,才決定得主的吧」。[30]
  • 2012年12月16日,石原慎太郎與長子石原伸晃及三子石原宏高一同當選眾議員,罕見地出現父子三人同時當選的情況。[31]
  • 2013年5月14日,石原慎太郎針對共同代表橋下徹關於日本隨軍慰安婦的發言稱:「軍隊與賣淫密不可分,這是歷史的法則,就此來看,橋下說的話並沒有錯。」他以此來擁護橋下徹的發言。[32]
  • 2013年5月17日,石原慎太郎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稱二戰時日軍的行為「不是侵略」、「侵略戰爭的定義是自虐,是對歷史的無知」,並否定橋下徹「要接受侵略戰爭戰敗的事實,應該反醒和道歉」的見解:「你說的完全不對,你這樣沒有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是不行的」。[33]
  • 2014年12月宣布退出政壇時,在某記者俱樂部發表演講,被問及中日關係,石原再次以「支那」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對記者表示「支那人能不能再冷靜一些」[34]
Remove ads

著作

  • 太陽的季節》(太陽の季節),石原就讀一橋大學時發表的一部青春小說。芥川獎得獎。弟弟石原裕次郎曾演過根據該小說拍攝的電影中的配角。
  • 《發狂的果實》(狂った果実
  • 《化石之森》(化石の森
  • 《青年的樹》(青年の樹
  • 《青春是什麼》(青春とはなんだ
  • 《斯巴達教育》(スパルタ教育
  • 《野蠻人大學》(野蛮人の大学
  • 《生還》(生還
  • 《弟弟》(),以石原裕次郎的一生作為題材的小說
  • 《老了才是人生》(老いてこそ人生
  • 日本可以說「不」》(「NO」と言える日本)與盛田昭夫合著
  • 《日本還是說「不」 -美日關係的根本問題-》(それでも「NO」と言える日本 -日米間の根本問題-)與渡部昇一小川和久合著
  • 《日本堅決說「不」》(断固「NO」と言える日本)與江藤淳合著
  • 《日本經濟可以說「不」 -從美國金融奴隸解放出來-》(宣戦布告「NO」と言える日本経済 ―アメリカの金融奴隷からの解放―
  • 《國家的幻影》(国家なる幻影
  • 《無父而國不立》(“父”なくして国立たず
  • 《魂的教育》(今、「魂」の教育
  • 《我不結婚》(僕は結婚しない
  • 《我的人生時刻》(わが人生の時の時
  • 《祕祭》(秘祭
  • 《聖餐》(聖餐
  • 《關於風的回憶》(風についての記憶
  • 《兒子與我》(息子たちと私―子供あっての親
Remove ads

榮譽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