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矽騎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硅骑士
Remove ads

矽騎士工作室(英語:Silicon Knights)是一家加拿大的電子遊戲開發商。工作室在1992年由丹尼斯·戴雅克英語Denis Dyack創立,公司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聖凱薩琳斯。矽騎士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應該是為科樂美任天堂任天堂GameCube平台上製作的《潛龍諜影 雙雄爭鋒》。

快速預覽 矽騎士, 公司類型 ...

矽騎士工作室在2012年時因為一樁與Epic Games的官司導致工作室受到巨大損失,並且也導致了創始人丹尼斯·戴雅克的離職;他隨後又創立的新的遊戲工作室:Precursor Games。2013年5月時,工作室已經清算了資產並關閉了辦公室,但稱將繼續與Epic Games鬥爭下去。[5]至此矽騎士已經名存實亡。

Remove ads

公司歷史

初露鋒芒

矽騎士工作室由加拿大人丹尼斯·戴雅克在1992年創立,而且公司正式以「矽騎士」之名創立是在他們的第一款遊戲《Cyber Empires英語Cyber Empires》發售之後。[1]工作室最初的幾款遊戲都是混合了即時戰略動作要素的電腦遊戲,它為電腦平台開發的最後一款遊戲是於1994年發售的《暗黑軍團》(Dark Legions英語Dark Legions)。此後,矽騎士就將開發平台從電腦轉向了家用遊戲機平台;它的第一款主機遊戲是《The Horde英語The Horde (video game)》在SEGA土星平台上的移植作。而由矽騎士獨自開發的第一款主機遊戲是《血魔傳奇》 (Blood Omen: Legacy of Kain英語Blood Omen: Legacy of Kain)是發行在索尼的PlayStation上的。而後本作獲得了成功,但是續作的製作理念所造成的紛爭使得其續作交由了發行商晶體動力的開發團隊負責,而矽騎士也與水晶動力分道揚鑣。[6]

Remove ads

任天堂的第二方

在2000年,矽騎士與日本遊戲巨頭任天堂簽定獨占合約,成為其旗下第二方開發團隊成員之一;矽騎士將只為任天堂的硬體平台開發遊戲作品。作為電子遊戲機的第六世代末期,矽騎士計劃為任天堂64開發一款以中東為背景的軍事題材動作遊戲,但是9·11事件的發生導致本作因為政治敏感性不得不開發擱淺。[7]2002年,矽騎士為任天堂GameCube平台開發了《永恆之闇英語Eternal Darkness: Sanity's Requiem》。作為一款恐怖遊戲,《永恆之闇》在劇情編織上充滿新意,雖然在商業上全球銷量僅過50萬套,不過本作還是獲得了業界媒體的優秀口碑並獲獎,GameSpot曾提名本作為當年任天堂GameCube年度遊戲之一。[8]矽騎士的下一步作品是與科樂美開發《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系列的初作在任天堂GameCube上的重製作《潛龍諜影 雙雄爭鋒》。本作由小島秀夫宮本茂兩位業界前輩掛名監製,而矽騎士不僅將原版遊戲的故事氛圍帶到了機能更強的任天堂GameCube平台上,而且從《潛龍諜影2 自由之子》上汲取了更好的操控方式。《潛龍諜影 雙雄爭鋒》於2004年發售,而在同一年矽騎士結束了與任天堂的第二方合同,成為獨立的遊戲開發工作室。

盛極轉衰

2005年初,矽騎士與SEGA簽約,矽騎士將為次世代主機平台(第七世代)開發遊戲並由SEGA代理發行。[9]但在同一年,矽騎士又選擇了微軟遊戲工作室作為搭檔,而工作室策劃了有近10年的《無間戰神》(Too Human英語Too Human)將成為Xbox 360的獨占作品。[10]在開發、延期和跳票之間度過了3年之後的2008年,《無間戰神》終於完工並由微軟發行;然而過大的野心和中庸的質量使得本作沒有達到矽騎士的預期,並成為了矽騎士的衰落的起點。而造成矽騎士衰落的一大原因是與Epic Games的官司。在2011年9月,矽騎士為動視開發的《X 戰警:天命》(X-Men: Destiny英語X-Men: Destiny)發售,矽騎士負責本作的任天堂DSPlayStation 3Xbox 360以及Wii這四個平台版本的遊戲;這是矽騎士到目前為止推出的最後一款遊戲。但在遊戲推出後獲得了一片罵聲,遊戲難以恭維的素質讓很多媒體對本作打出了低分。[11]

Remove ads

官司纏身

矽騎士在開發《無間戰神》時選擇了Epic Games大名鼎鼎的虛幻引擎3作為遊戲主引擎。在2007年時,矽騎士以「沒有提供一個能用的遊戲引擎」並使自己「遭到了相當大的損失」之名將Epic Games告上了法庭。[12]但在2007年8月9日,Epic Games反訴矽騎士在使用其引擎時並沒有支付專利使用費用。[13]2012年5月30日,法院判決Epic Games勝訴,並判決矽騎士應支付Epic Games因版權侵權,盜用商業秘密,以及違約責任等總共445萬美元的賠償金。[14]在Epic Games的反訴中,審判長表示,矽騎士曾經「故意並多次複製成千上萬行的Epic Games的版權保護程式碼,然後試圖通過消除Epic Games公司的版權聲來掩蓋其不法行為,並通過偽裝Epic Games的受版權保護的程式碼作為矽騎士自己所有。」[15]

作為判決結果,矽騎士在法院的監督下銷毀了從虛幻引擎3獲得的遊戲程式碼、從Epic Games的虛幻引擎文檔網站上獲得的許可受限制區域的所有資訊,並允許Epic Games的訪問矽騎士的公司伺服器和其他設備,以確保這些專案已被刪除。此外,他們還奉命收回銷毀所有未售出的內建使用虛幻引擎3程式碼的零售版本遊戲,包括《無間戰神》、《X 戰警:天命》、《The Sandman》、《The Box/The Ritualyst》以及《Siren in the Maelstrom》(後三個遊戲專案從來都沒有發行,甚至都沒有正式公布過)。在這之後矽騎士的創始人丹尼斯·戴雅克離職。在2013年1月,矽騎士還從微軟的Xbox Live上下架了數位版的《無間戰神》和《X 戰警:天命》遊戲以及相關內容。在同年的12月,矽騎士再次上訴。

2014年1月,美國上訴法庭在該案件的第四次庭審時駁回了矽騎士此前的上訴,並裁決申明:矽騎士欠Epic Games除了445萬美元的賠償金以外,還要支付Epic Games的470萬美元訴訟費。這意味著矽騎士將要支付給Epic Games超過900萬美元的巨額罰金。[16]

Remove ads

政府扶持

矽騎士在2007年2月從安大略省媒體發展公司(OMDC)的電子遊戲原型計劃(Video Game Prototype Initiative)那裡獲得了50萬美元的資助;利用這筆款項,工作室製作了一個第三人稱動作/恐怖遊戲的原型預告片。[17]

2010年4月,矽騎士宣布將獲得來自安大略省聯邦經濟開發署(Ontario's Fede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gency)的社區調節基金(Community Adjustment Fund)提供的將近400萬美元的貸款,該款項將用於為工作室僱傭65名新員工,他們將為一款多平台的遊戲進行開發工作,而該遊戲預計將花費2至5年的時間開發。[18]

2011年7月,矽騎士被授予分期5年總額約250萬美元的省級資金,以提高其技術,創造新產品,並轉型為一個有自我發行遊戲能力的公司。這項投資將讓該公司改善其技術,聘請80名新員工,同時保持當前的97個工作職位,讓公司可以成為「自給自足」。截至2011年11月的,矽騎士還沒有收到該資金的任何款項。[2]

Remove ads

無力回天

在開發完成《無間戰神》的時候,就有報道稱矽騎士在裁員。而與Epic Games的官司敗訴,更是讓工作室雪上加霜。2013年5月時,有媒體獲悉原來矽騎士在安大略省聖凱薩琳斯的三層樓的辦公室已經人去樓空,而矽騎士創始人丹尼斯·戴雅克在出走後成立的Precursor Games,將一些矽騎士的前員工招至靡下,並接收了一些矽騎士的資產包括了遊戲美術設定等資料和遊戲開發版權(永恆之闇的續作)。[5]矽騎士目前雖然沒有正式關門,但是以它現在的情況,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再開發遊戲的。而選擇留守矽騎士的財務長麥可·梅斯透露工作室目前的工作重點是「放在法律問題上的」。[19]

公司作品

已發售

更多資訊 發售年份, 遊戲名稱 ...

已取消

  • 最初版本的《無間戰神》(Too Human):這是一部與最後發售的在Xbox 360上的同名遊戲相比完全不同的遊戲,它最早開發並預計發售在PlayStation平台上,後來又轉移到任天堂GameCube
  • 《沉默之丘:密箱》(Silent Hill: The Box;後被直接稱為The Box和The Ritualyst):是一款面向Xbox 360和PlayStation 3平台的開放世界恐怖生存遊戲,不過是由SEGA預定負責發行而非沉默之丘系列的版權方科樂美。遊戲的計劃後被SEGA方面取消,但是後來又由THQ獲得並將其更名為The Ritualyst。該專案最後於2009年被取消[20]
  • 《無間戰神2》(Too Human 2,又稱Too Human: Rise of the Giants)以及《無間戰神3》(Too Human 3)
  • 《永恆之闇》續作

其他已取消的作品還有:Siren in the Maelstrom, The SandmanKing's Quest等。[21][2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